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广西梧州市上游12km处,长洲枢纽过船设施为2座一级船闸,其中2号船闸(1000吨级)于2007年3月3日建成运行,1号船闸(2000吨级)于2007年5月15日建成运行,两线船闸设计双向年通过能力3200万吨。长洲枢纽的建成,为渠化西江航道,提高西江通过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船闸规模偏小,管理体制不顺,经常引起船舶过闸堵塞,影响了西江航运干线的畅通。  相似文献   

2.
长沙枢纽为湘江航运的咽喉,交通繁忙,船闸运行压力大。通过分析湘江长沙枢纽河段通航环境,根据船闸调度方案,建立了船舶过闸交通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不同调度方案组合情况下长沙枢纽双线船闸近期的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长洲水利枢纽共有4线船闸,2021年下行量达1.19亿t,船闸运行接近饱和。为研究新建船闸建设方案,需结合过闸运量预测,分析既有船闸和新建船闸的通过能力。根据过闸船舶统计数据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2030年过闸船舶的组成、各吨级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和装载系数。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模拟船舶随机到闸和排档过程,考虑多线船闸不同的调度规则,构建了船闸群的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按船舶随机到达顺序依次过闸的规则,船闸总体通过能力相对较优;五线船闸选新闸址建设,且闸室平面尺度宜为340 m×34 m。  相似文献   

4.
三峡船闸为五级连续船闸,相邻闸次运行相互制约,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出现相邻闸次"等闸"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船闸的通行能力,基于大量运行数据,建立了五级上行船舶过闸仿真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分析相邻闸次船舶数量与"等闸"的关系,研究闸次顺序对过闸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前一闸次船舶数量大于后一闸次时,船舶数量差越小,"等闸"现象时间越短。通过优化闸次顺序,可有效缩短"等闸"现象时长,减小闸次间隔时间,从而提高日运行闸次。  相似文献   

5.
一次过闸时间、日过闸次数、船舶装载系数、运量不均衡系数等是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结合广西桂平船闸多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研究船闸通过能力计算系数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2,34(3):12-14
针对三峡船闸运行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过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的问题,建立三峡船闸通过量与过闸船舶吃水控制标准关系数学模型,并以2010年过闸船舶数据为基础,测算不同吃水控制标准条件下的船闸通过量,提出利用三峡河段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合理挖掘船舶吃水深度潜力,充分发挥过闸船舶的装载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三峡船闸通过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进船型标准化是提高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定量研究船型标准化程度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效果,在研究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三峡库区船舶过闸仿真模型,模拟不同船型标准化率下三峡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情况;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时,标准船型对提升船闸运行效率的优势凸显。相比于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船型标准化率的提高对船舶过闸服务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系     
《珠江水运》2011,(21):2-3
世界最大内河单级船闸竣工通航10月31日,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河单级船闸——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桂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实现竣工通航。解,它的建成使广西桂平枢纽闸过往吨位由1000吨级提升到3000吨级,年总通过能力将达到4200万吨,有效解决线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制约腹地经济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过坝运输保持通畅,三峡断面运量继续增长。2005年三峡船闸运行8300余闸次。通过船舶64000余艘次,货运量达到4392万吨。葛洲坝船闸运行近17000闸次,通过船舶68000余艘次,货物3541万吨,货运量创造了葛洲坝船闸新记录。两坝过闸船舶数量有较大下降,船舶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传统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基于简单手工排挡得到的主观结果,不能反映船舶随机到闸的动态过程,也未体现出船闸的服务水平。为了全面反映并合理评估船舶随机到闸和船闸运行调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开展船闸通过能力仿真研究。根据航道内船型的比例自动生成船舶随机到达过程,采用最优配比排挡策略和顺序服务排挡策略进行调度,运用两个经典的运筹学模型(二维装箱问题和背包问题)进行过闸船舶的组合和一次过闸总吨位的计算。以此理论为支撑开发了船闸通过能力仿真计算软件,可较好地弥补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提高长洲枢纽现有船闸通过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洲枢纽现有船闸建成后有力地促进了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但其瓶颈效应也渐显。为缓解其堵航滞航问题,通过分析一线二线船闸的通航现状,基于改进的一次过闸平均吨位计算模式,预测了现有船闸近期(2010—2015年)的通过能力,并针对性地从船闸管理模式、船型标准化和大型化、船舶调度、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长洲枢纽现有船闸通过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红权 《水运工程》2011,(6):122-125
三堡船闸年设计通航能力为850万t,目前实际过闸量达3000万t.从增加船闸有效尺度、改善候闸条件、新建船闸3个方面进行了方案比选,探讨提高三堡船闸通航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柯姜岑  甘露  程超 《水运工程》2013,(1):124-129
三峡水利枢纽船闸设计通行能力与船闸实际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尴尬现实,将三峡船闸入口船舶流特征与道路交通中三线轨道交通模型结合起来,运用船舶过闸调度原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构建了水利枢纽区域过闸组织模型,并对双向船闸和升船机组成的过闸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反映了船舶达到规律对船舶流聚集和疏散的影响。最后对仿真结果给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通过能力日益增长背景下的多线船闸输水系统设计问题,以西江长洲枢纽四线船闸群为例,总结了不同阶段通过能力需求引起的船闸设计规模变化。针对二线船闸规模小、一线船闸闸室宽度大、三线四线船闸并列布置同步建设且规模巨大的特点,分别介绍了各船闸输水系统的设计理念。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手段,提出了二线船闸采用消力槛强迫消能、一线船闸采用双明沟消能、三线四线船闸采用互通省水布置等创新成果,并通过原型观测验证了创新成果实效性。提出两条建议:多线船闸总体布局应将高等级船闸布置在河心侧、低等级船闸布置在河岸侧,输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结构形式、水力指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骆世钟 《水运工程》2005,(10):64-66,69
危险品待闸锚地多元化,是过闸危险品多样化和零星分散抵闸的运行规律,是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保障三峡大坝和船舶安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船闸通过能力分析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鹏 《水道港口》2010,31(5):525-532
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船闸通过能力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统计分析了繁忙船闸的船舶延误特点,并基于G/G/1排队模型,建立估算繁忙船闸船舶延误的近似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船舶待闸时间的大小不仅与其交通负荷有关,还与船舶到闸和过闸的离散程度有关。考虑船舶的交通特性,建立了一次过闸平均载重吨位计算模型,将大量的离散化的船型组合简化为一个连续函数,能够动态地反映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趋势的影响。最后就如何将过闸船舶的数量和质量感受结合起来,构建船闸服务质量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船闸的“体检”是通过水工检测手段来实现的。以苏北运河几个船闸为例,对闸室墙体进行检测,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船闸的受损状况,从而提出船闸闸室墙体的状态报告,并提交决策部门来安排船闸抢修、小修、中修以及大修的间隔和时间。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角闸门因其具有能承受双向水头,并且能在动水时启闭,启闭力小,使用灵活等优点,使其在感潮河段的低水头中小型船闸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龙洲垸船闸三角闸门的结构、结构计算以及闸门启闭机运行特点进行了介绍,为大型三角闸门在中高水头船闸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如何科学评价船闸运行保障能力,进行船闸运行保障的评价体系研究.围绕船闸运行保障能力评价,从管理机制、设备管理、通航保障、通航服务等核心因素展开,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及权重,建立船闸运行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在国内某大型单级船闸,得出...  相似文献   

20.
万安二线船闸工作水头和一次输水过程能量均居世界单级船闸前列,输水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工程设计成败。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类似工程经验,结合水力计算,设计优化了适合万安二线船闸的闸墙主廊道、闸室中部垂直立体分流、闸底四纵支廊道两区段出水、明沟消能的输水系统形式。通过比尺为1∶30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所设计输水系统的水力特性。成果表明:万安二线船闸所采用的输水系统整体设计是合理可行的,输水时间、船舶停泊条件、进出水口及引航道水流条件等各项水力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