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为了得到高效率的液力变矩器,对工作轮叶片角与变矩器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变矩器的能量损失和平衡建立了某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转速比为0.12和0.28时工作轮叶片出口角度对变矩器效率、泵轮力矩、涡轮力矩和变矩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Imageware建立了变矩器的流道模型,并进行高速比工况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对泵轮和导轮不同出口角时变矩器的原始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轮出口角的大小对变矩器性能有较大影响,角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降低变矩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流固耦合仿真平台,对液力变矩器各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其结构与流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得到3个工作轮叶片的应力应变和叶片变形后变矩器内部流场情况;并通过与不考虑流固耦合时流场分布的对比,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对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和叶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变形使得流场中涡带增加,紊动加剧,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有所下降;另外,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速比0.01时的涡轮叶片最大变形增大了约46.5%,相应的最大应力也增加约45.2%,这意味着忽略叶片弹性高估叶片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轿车液力变矩器的改进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作介质流动状况复杂,难以形成准确、可靠的轿车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本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得到了正确,可信的轿车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计算结果,在分析后,本文认为泵轮流道入口处的径向扩张影响了液力变矩器的性能,依此,本文成功地改进了该液力变矩器。  相似文献   

4.
液力变矩器流场计算的压力修正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流体流动通用方程的有限差分方程,使用交错网格和非正交适休坐标,采用速度—压力耦合的压力修正法求解液力变矩器内三维粘性流动,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仁  商高高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Z1):116-119
从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出发,提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的评价指标,即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组合后功率损失率和发动机有效效率损失率.在两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力变矩器特性参数的优化方法,优化实例表明该优化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6.
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概述液力变矩器(TC)的性能优越,但最大的缺陷是效率低,为了降低装用液力变矩器汽车的油耗,而采用了闭锁(LU),它是指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与涡轮之间,安装一个可控制的离合器,当汽车的行驶工况达到设定目标时,控制离合器将泵轮与涡轮锁成一体,液力变矩器随之变为刚性机械传动,其目的是:a. 提高传动效率。闭锁后消除了液力变矩器高速比工况时效率的下降,理论上闭锁工况效率为1,从而使高速比工况效率大大提高(见图1阴线区)。图1 液力变矩器特性与闭锁b. 闭锁后功率利用好,也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c. 由于效率的提高,液力变矩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自动变速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为了提高传动效率,改善经济性能,轿车用自动变速器普遍采用了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并进行电子控制以保持其换挡的平顺性。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克服了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存在滑动而使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降低的缺点。(接上期)二、带锁止离合器变矩器1.锁止离合器的结构及作用为了提高传动效率,现代汽车的液力变矩器中都装有锁止离合器(TCC),其结构如图5所示。在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液力变矩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车辆常用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特性,提出了合理匹配系数。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自动变速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为了提高传动效率,改善经济性能,轿车用自动变速器普遍采用了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并进行电子控制以保持其换挡的平顺性。带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克服了液力变矩器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存在滑动而使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降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工程机械上使用液力变矩器,具有起步平稳、操作方便、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等优点。因此,液力变矩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轮式装载机上应用的双导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具有高效区宽广、变矩过渡至偶合工况平稳的特点。但这种变矩器在使用时间较长以后,易出现过热、工作无力、内部元件损坏等故障。由于变矩器的拆装与维修比较困难,在维修液力变矩器时,必须在弄懂其工作原理和正确地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维修质量。本文以双导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为例,介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变矩器工作过程中的常见…  相似文献   

11.
对某型液力传动地下铲运机的柴油发动机、液力变矩器以及共同工作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根据柴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以及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参数,计算了柴油发动机机和液力变矩器两者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得到了各挡牵引特性,为该地下铲运机总体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CFD的泵轮叶栅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利用Pro/E建立某型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全流道模型。借助多重参考系技术,采用FLUENT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原结构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泵轮叶片进口角和出口角等关键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叶片进口角或减小叶片出口角,可降低失速变矩比、K因子和改善高速比下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液力变矩器膨胀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伟荣  吴荣仁  甄波 《汽车工程》2003,25(3):249-252
液力变矩器在工作载荷下,同时受到油压的面力和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其变形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和在工作中与相邻零部件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设计和开发液力变矩器膨胀试验机的动态自动测试系统和试验装置,对液力变矩器的轴向位移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液力变矩器在加压情况下膨胀变形大于在加速情况下的变形,且在加压情况下变形与腔内油压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多种方案作了分析,确定FB_2-323变矩器为原型变矩器。同时,计及行星传动中能量损失,进行了SPFB_2-323变矩器的特性计算,并且成功地研制出这种新型变矩器的样品。  相似文献   

15.
AT由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器以及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它利用电液换档控制系统取代了手动变速器中的拨叉和连杆等机构,利用闭锁控制机构实现液力变矩器的闭、解锁操作,具有简化操纵、起步平稳、乘坐舒适、动力换档等一系列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轿车、公共汽车、重型车辆和商用车上。但是AT也有一些缺点: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加工量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相应的维修技术也较复杂,传动效率低,一般液力传动效率最高可达80%-90%。  相似文献   

16.
液力变矩器流固耦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液力变矩器上作过程巾流体与结构的耦合作用不仪影响其性能,还会产生液流激振力,导致结构的振动疲劳共至破坏.基于MFX-ANSYS/CFX耦合平台,研究了流固耦合问题的求解方法及其关键技术.采用有限体积离散方法、SIMPLE速度一压力耦合算法、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以及非结构化网格,对液力变矩器的流固耦合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其耦合特性,对液力变矩器涡轮叶片结构的优化没计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W305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305液力变矩器为基型,通过试验研究和统计资料,确定了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化型谱;利用CFD数值分析软件对W305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分析计算,基于计算结果进行W305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化设计;对于有效直径不同的液力变矩器,介绍了与基型变矩器相似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状态无级变速车辆起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台架试验,采用拟合的方法得到发动机及变矩器模型,建立了用变矩器作起步装置的双状态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串联式双状态无级变速车辆起步控制策略和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闭锁解锁控制规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9.
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的分析,得到闭锁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液力变矩器闭锁过程的初始充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可改善闭锁过程的品质.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检查,提出了一些检修液力变矩器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导致液力变矩器故障的原因以及故障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