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30日,为全面深入推进海事系统"三化"建设,推动海事监管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广东佛山组织召开创新海事动态监管模式现场推进会,全面推进佛山海事电子巡航的机制与做法。部海事局局长陈爱平、副局长李世新,直属海事局局长、部分地方海事局局长,以及科技、通航部门负责人等70余人出席会议。会上,广东海事局、佛山海事局、长江海事局  相似文献   

2.
畅行西江     
邓敏  范斌  童鲲  杨瑜 《中国海事》2014,(10):18-19
佛山海事:推行"3+1"海事转型新标签佛山海事辖区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特点,拥有可通航江河里程1350公里,年进出港船舶约40万艘次,进出港船舶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内河水网区域特点,人均监管河段8.5公里,人均每年监管船舶2600多艘次,水上安全形势严峻,海事现场监管压力大。为加强水上监管力度,佛山海事局坚持用信息手段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3.
<正>1月30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广东佛山海事局召开创新海事动态监管模式现场办公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陈爱平、副局长李世新,直属海事局局长、部分地方局局长,以及科技、通航部门负责人70多人出席会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5家媒体采访报道。会议提出创新海事动态监管模式,升级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加快推进海事监管现代化。会议先后全面听取佛山海事局"3+1"智慧海事监管、佛山南海海事处水上交通安全智能管  相似文献   

4.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连肇庆,南邻江门、中山,北通清远,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典型的内河水网区域特点.佛山市航运经济发达,进出港船舶种类齐全,海事监管量大,监管风险突出.佛山拥有可通航江河里程1350公里,年进出港船舶约40万艘次.佛山海事局现有职工195人,除机关人员外,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人均监管河段8.5公里,人均每年监管船舶2600多艘次.在中国海事提出"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创新型"等"四型海事"建设的大背景下,佛山海事如何践行海事责任,担当全面履职的重任,以破解影响海事监管中的难题,实现佛山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长治久安,内河监管又有哪些借鉴经验?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佛山海事局.  相似文献   

5.
"转型"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对佛山海事局来说,"转型"特指监管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表明一个新的阶段的到来.佛山海事局发展到现阶段,用"转型"来进行定位,既是对当前海事"攻坚、转型、提升、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也可以有效地振奋精神、激发动力、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激励佛山在争当内河海事科学发展排头兵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转型"意味着学习、责任、服务、创新的统一,意味着速度、质量、管理、效益的统一,也意味着好与快的统一."转型"工作的推进,能够带动佛山海事加速迈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胡坤 《珠江水运》2015,(3):26-27
<正>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是覆盖广东海事局全局的水上应急搜救统一指挥平台,由图层集成、决策分析、重点水域、重点船舶与特殊环境等五大部分构成,自2013年筹备研发,2014年12月15日正式上线。在广东海事局2015年工作会议上,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提出"全面打造广东海事转型升级",其中就包括智慧海事升级。智慧海事是将科技手段运用到海事监管中,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持下,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点线面的立体监控,由此提升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锦标 《世界海运》2010,33(10):28-30,33
结合佛山海事局近年来在内河海事监管模式探索方面的实践,进行现状分析,对如何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加强内河海事建设,实现内河海事的有效监管找出依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佛山海事局高明海事处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化建设做得好。这得益于该处处长吴鹏飞,一位擅长书画和摄影的海事文化家,躬耕于海事,精研于文化,把海事监管融入到文化,用文化提升海事服务质量,用文化来为高明海事这条巨龙点睛。"文化兴人心齐海事强"说起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佛山海事局高明海事处处长吴鹏飞总是对大家这样解释道。柔  相似文献   

9.
佛山海事局是广东海事系统中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内河局,所在地理位置特殊,扼西江、北江咽喉,加强佛山海事局水上监管力度有利于控制珠江口水域纵深。几年来,佛山海事局致力于强基固本的工作,以“保一方平安”的管理理念,打造内河海事服务品牌,实现了辖区安全形势逐步趋于好转并保持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得到认同肯定的两大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的海事安全监管工作中,佛山海事局先试先行的“CCTV视频辅助监管系统”、“落实公司安全主体责任”、“联动执法”等三大监管手段,创新了海事安全监管模式,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明显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成为佛山局在广东海事系统内闪亮耀眼的“三大品牌”。  相似文献   

11.
佛山海事局在探索现代化强局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施现场监管,破解执法资源与监管量不对称的监管难题. 安全监管效果好 安全监管是实现广东海事现代化强局的前提和基础.佛山海事局局长蔡伟表示:"辖区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安全形势不稳定,其他工作再好也谈不上."而佛山安全监管效果好的法宝,则是先进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部海事局局长陈爱平观摩水上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演示后,高度赞扬佛山海事在信息化监管方式上的转型升级,认为"佛山海事代表了内河海事未来的发展方向!"2014年是佛山海事全面实现转型之年。佛山局坚持以"三化"建设为统领,以"转型"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技+管理"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佛山海事转型在高度、深度、广度上的拓展,充分彰显海事转型的辐射效应,打造"汗水型"向"智慧型"转  相似文献   

13.
蔡伟 《珠江水运》2014,(19):39-42
转型升级是广东海事新时期的战略部署,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提出,要创新驱动,全面打造广东海事管理升级版。佛山海事局以“三化”为目标,以转型为突破口,促成了“三化”建设、“四型海事”、“五精海事处”建设在基层的落地生根。转型是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创新的过程,更是改革的过程,是内生动力与外源动力作用的结果,是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佛山海事局获悉,14日2.6万人次水路出行,搭船出行客流较之春节期间出现明显回落势头。整个春节假日期间,佛山总共有22万人次选择水路出行。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不少返乡过年船舶也开始陆续启航离乡。佛山海事局加强春节节假日期间的巡查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和践行"平安海事"、"民生海事"、"智慧海事"重要举措,积极运用佛山海事局自主研发的水上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并结合现场监管,强化辖区水域管理,营造良好水上交通安全环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水上出行安全,实现春节期间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海事核编转制紧锣密鼓与海上监管力量密集整合的2013年,中山海事局发出转型升级的目标诉求。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绝不时髦的政治口号。那么,该如何找寻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呢?中山海事局选择了从智慧海事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佛山海事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创新了“3+1”、“三融合”、“6个电子”等智慧监管模式,实现了“全局掌控、重点监控、目标跟踪、精确打击”的现代化数字监管,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迈出了坚实步伐。佛山海事转型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相似文献   

17.
解决监管量大与监管资源不足的不对称矛盾只是佛山海事"转型"上路的起点,强烈的履职责任感、深入骨髓的创新精神,以及勇当全国内河海事排头兵的争先意识,才是她真正的原发性动力之源。这也正是佛山海事"转型"从个体经验上升为公共经验的最根本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事》2015,(4):24-25,45
<正>一、系统简介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是在海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框架下,遵循SOA架构,J2EE技术路线,以海事云中心数据服务为依托开发的一套集船舶动态监管、应急搜救、海事服务于一体的海事监管服务系统,平台在功能上充分吸收了海事系统同类监管系统的优点,实现了现场监管的便捷化、应急搜救的科学化、海事服务的即时化,是广东海事局在遵从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要求下对佛山模式的有力推广,目前平台已在湛江、珠海、中山、江门、东莞、肇庆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二、平台主要特点(一)技术特点1.应用海事云中心技术和资源,实现了大数据和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佛山海事局为样本,通过该局近年来建设并应用CCTV视频系统辅助海事监管的实践,分析在广东内河水域应用CCTV视频监控的重要意义,探讨CCTV在辅助海事监管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功用以及面临的问题,文末提出了完善CCTV视频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西江先锋"青年突击队队旗尚未传递到,江门海事、中山海事、珠海海事已经未雨绸缪,率先启动了青年突击队的各项工作。按照广东海事局"平安西江青年守卫"青年突击队共建活动第一阶段计划,活动以"西江先锋"青年突击队队旗传递为主线,在肇庆海事局、云浮海事局、佛山海事局、江门海事局、中山海事局、珠海海事局依次传递。当前,队旗已经进驻过肇庆海事局、云浮海事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