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要介绍大窑沟Ⅰ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洞口段松散体围岩冒顶、Ⅲ级围岩中水平状围岩掉顶、Ⅴ级围岩坍方等特殊地质施工情况及施工处理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2.
田任明 《北方交通》2008,(5):191-193
简要介绍大窑沟Ⅰ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洞口段松散体围岩冒顶、Ⅲ级围岩中水平状围岩掉顶、Ⅴ级围岩坍方等特殊地质施工情况及施工处理措施,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软弱围岩,通常会让施工组织与技术人员感到有压力。软弱围岩作为隧道工程中重点且难点控制的工程,软弱围岩施工技术控制对工程的安全、质量等有比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软弱围岩地质工程的特点,进一步阐述其施工方法,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重点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隧道中软弱围岩施工速度慢及易发生滑塌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相应控制技术进行超前处理,分别从软弱围岩变形机制、控制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控制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控制技术不仅控制了围岩的变形,而且明显减少了拱顶沉降量,实现了软弱围岩中采用台阶法施工的可能,加快了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软弱围岩施工所面临的沉降、收敛等变形问题越来越常见。因此对软弱围岩隧道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是隧道施工的重点环节。以马垭口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对软弱围岩隧道病害特点及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可为今后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城市道路,对大跨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探明了施工过程中国岩深部位移、围岩稳定性,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研究表明,围岩等级较高,围岩条件差的情况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离军高速公路黄土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地表沉降、地质和支护状况、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进行了现场监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隧道围岩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了黄土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隧道Ⅳ类围岩比Ⅴ类围岩变形小,围岩稳定较快;三导洞施工法开挖中、左、右导洞和断面开挖时,围岩应力一直处于重新调整中,变形也在不断变化,且施工中开挖顺序对围岩变形有很大影响,在洞室开挖施工中,要密切注意拱腰及拱顶的变形情况,加强Ⅴ类围岩监测,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尽早完成右洞初期支护,以防变形过大而围岩失稳;影响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是黄土的工程特性和地质工程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奥法在陈家岭隧道围岩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隧道施工主流方法为新奥法施工。从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分析入手,探讨了新奥法在陈家岭隧道IV、V级围岩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了IV、V级围岩开挖支护方法及工艺,得出了施工监测和施工排水中要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破碎围岩段偏压隧道施工时,较多采用双侧壁导坑法,预留核心土对在开挖过程中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受力有很大影响,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重庆境内的某浅埋偏压隧道在施工中的合理工法和安全性保证问题,系统比较分析了上下台阶法施工和预留核心土施工对隧道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和支护结构内力影响.通过计算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施工具有明显的优点,其不但减小了隧道围岩的净空位移,控制了塑性区的发展,而且改善了支护结构的受力,使其更加趋于均匀合理.研究成果与现场施工实际相吻合,为偏压破碎围岩隧道开挖实践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台阶法、全断面法、分部开挖法是最为常用的施工方法。在选用施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围岩类别、埋深、断面等因素,使其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围岩扰动,做好初期支护,及早封闭断面。目前,我国针对公路隧道施工方法的主要研究有:孙钧、朱合华将“虚拟支撑力”运用到地下结构施工中,对隧道推进过程中围岩动态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三维边界元法就全断面开挖、台阶开挖对洞身位移释放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关宝树、王明年利用卧式试验坑内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和相似模型试验,对公路隧道施工中常用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重点研究了围岩在不同施工方法中的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一承德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践为研究背景,在隧道围岩动态地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的围岩位移监测、应力监测以及现场点荷载试验.可及时得到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的综合信息.围岩位移与应力等监测信息为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是隧道信息化施工、设计的重要手段,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顾洪江 《北方交通》2006,(12):64-67
在隧道大跨度施工中进行安全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大连疏港高速公路松树岭大跨度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结果的分析,介绍了围岩为砂质粘土的大跨度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基本方法,总结出该类隧道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基本规律,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八仙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分析了八仙岩隧道各种结构型式地段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八仙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围岩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八仙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分析了八仙岩隧道各种结构型式地段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结合马金岭隧道的现场监控量测技术,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及地质条件等基本信息,详细分析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并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对围岩应变和应力峰值变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讨论,为优化施工方法及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变形和应力等参数,可实现隧道的动态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6.
隧道围岩强度不均地段塌方成因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承德韩郭线二级公路工程喇嘛梁隧道发生了大面积塌方。基于现场调查结果,详细描述了隧道塌方地段工程地质背景、与支护方法,以及塌方事故,并结合以上现场资料分析了该隧道塌方的机理;同时,还介绍了在该段塌方处理中如何采用的工字钢梁和超前注浆导管等技术手段。这一研究也为类似地质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挂牌岭隧道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隧道的设计理念是安全、环保,尽可能少的破坏原始地貌,一般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为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可靠,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丹通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挂牌岭隧道监控量测的施测方法,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综合分析监控量测,从而及时调整隧道的支护方案,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层状复合顶板巷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层状结构岩层巷道开挖施工进行了弹塑性二维分析,发现巷道底板和煤帮中点位移随着巷道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基本按照线性规律,增加幅度比较平缓,即底板和煤帮中点的位移对巷道宽度的变化不敏感.同时对巷道上部层状项板建立两端固支的力学模型,得到巷道顶板下沉的解析解,由此研究不同高跨比的围岩变形、应力变化模式和破坏特征,对层状岩层巷道的安全评价和支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隧道岩溶区施工时,通过综合运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准确预测围岩的实际情况和溶洞的具体性状,制定有针对性的灾害处治措施,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