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车外加速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及声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描述汽车主要声源、振源与车外噪声的传递特性模型.根据行驶中汽车的主要声源、振源参考点信号和车外加速噪声测量点信号,通过传递特性分析,定量确定了运动车辆的噪声源对车外噪声的贡献,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高声源识别精度.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递特性模型可以确定车外加速噪声的主要振源、声源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中型客车空气滤清系统的声场仿真计算和整车进气噪声试验分析,提取其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并进行了声学优化。首先采用四负载法提取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建立进气系统声学边界元模型,预测进气系统进气口噪声并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提取声源的准确性;然后进行整车进气系统噪声试验,分析进气噪声频谱特性,确定消声频率;最后通过仿真设计了消声元件,并提出优化方案用于实车验证。整车进气噪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气系统声学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车内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次级声源布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车内双次级声源有源消声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次级声源的布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双次级声源的布放、次级声源与误差传声器的相对位置对车内消声区域和消声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的合理布放方案。研究表明,当误差传声器与次级声源的数目相同、误差传声器位于次级扬声器的中心线上,且与次级声源相距200 mm左右时消声效果最好。讨论了不同车型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置的可行性,给出了客车、货车和轿车车内次级声源和误差传声器布放的合理方案,可为多次级声源车内有源消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声源传播途径,提出了发动机连杆轴承故障监测新方法-固体声监测,并研制了试验系统。通过对汽车发动机连杆轴承的故障模拟试验研究,证明该方法效果郎,可在线诊断连杆轴承的故障。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的汽车噪声标准限值,分析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与相关声源,并结合实例指出新法规对汽车相关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某车怠速时发动机气门敲击声较大的问题,首先概述了气门敲击声的发生机理,而后对实车噪音结合主观评价和声回放系统确定了该噪声的频率范围为1.2k Hz-1.4k Hz,通过试验分析证实该噪声为气门敲击缸体所致,进而提出了调整气门间隙的改善措施。最后,对比声源处的频谱分析结果及声源表面成像,结果表明气门敲击声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汽车车外噪声的控制越来越严苛,仅通过后期样车测试优化已难以满足车型开发的时间和成本要求。本文通过近场声传函技术,构建了主要声源与近场接收点的声学传递模型,推导了声源声功率、近场声传函和接收点声压级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到声源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声功率。同时,建立了整车及车外噪声接收点模型,整车声源基于声功率定义,采用声线追踪技术进行了车辆车外噪声预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方法对车外噪声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确认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基于此方法,可快速预测与识别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车外近场与远场噪声水平,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的声场分布特征,在车辆早期阶段为车辆车外噪声的风险评估、预测、分析与优化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贾继德  陈剑  邱峰 《汽车工程》2007,29(7):620-622
应用小波包分析理论发展了基于时频分析的客车加速通过噪声声源识别技术。根据选择运行及部分覆盖方法,分别去除各声源影响,同时测得客车通过测试区域的车外加速噪声。对于噪声信号进行多层小波包分解并重构,计算每个小波包的能量及该层小波包的总能量,通过不同信号的小波包能量比较达到声源识别的目的。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清晰地分辨各噪声源能量在时-频域的分布情况,而且通过能量计算可以识别主要噪声源,为采取相适应的降噪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使用阵列技术识别高速行驶轿车的辐射声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阵列技术通过传声器获取声场信息,使用波束形成或功率谱估计原理对声场信号进行处理,能对宽带声源进行有效识别。在汽车表面声源分布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平面十字阵列技术对某轿车高速行驶时的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阵列技术可以识别出高速运动轿车表面上的主要声源,从而为轿车的车外噪声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长大隧道内噪声声压级超过90dB,且目前多采用降噪路面或隧道壁喷涂吸声材料进行被动降噪的现状,基于声波干涉原理尝试对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主动降噪。为了确定公路隧道内主动降噪技术的适用条件、实现方法和降噪效果,采用理论推导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隧道内主动降噪声场模型,在隧道尺寸和噪声源位置确定的情况下,模拟分析噪声源频率、主动声源位置等因素对隧道声场降噪效果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隧道主动降噪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确定了噪声源位置和降噪区域后,根据所提出的噪声源、主动声源和降噪位置的空间关系式,以及主动声源应位于隧道断面中轴线上、运输车辆限高要求等因素,可以确定使需降噪区域实现最佳降噪效果的主动声源摆放位置;噪声频率越低降噪效果越好,主动降噪技术对100Hz左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隧道噪声降噪效果显著;噪声频率为125Hz时,在隧道断面中轴线上沿纵向每隔3m布置一台主动声源,可在工人检查走行区域的人耳高度处实现横向宽1m、纵向长2m的区域降噪,该区域降噪幅度为3~8dB;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主动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良  王晖 《天津汽车》2014,(8):16-19
为解读新版《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各项要求及方法,从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及结果处理等方面,阐述了新旧法规测试方法的差异。在按照新法规方法对某款汽车进行试验后,通过排除法对影响其通过噪声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总结出各系统影响所占的百分比。对于汽车企业未来开发车型如何满足新法规各项要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道路的噪声,以某国道为依托工程,在对材料的调查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低噪声路面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赋予依托工程的道路实际材料参数,仿真计算得到普通路面与试验路面的时间-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加速度关系曲线,建立了降噪路面的时间-位移关系数学模型;通过检测普通路面与试验路面的噪声,发现2种路面材料的噪声值均呈现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得到试验路面相比普通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噪声值5—6分贝,为道路噪声的降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某轻卡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在高速行驶时车内有明显的嗡嗡声,尤其在4、5挡车速60?90 km/h时感受最明显,严重影响主观感受。经过一系列振动噪声测试,通过滤波、回放、阶次分析等试验方法,最终明确该异音是由于主减速器与传动轴的啮合所产生的。通过对齿轮修型调整主减速器与传动轴啮合齿的间隙,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杭林 《汽车科技》2011,(1):83-88
在汽车试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确定性系统误差和不确定性系统误差的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对汽车车外加速噪声测定值的影响因素及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并结合M1类车试验得出对该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款即将量产的国产SUV进气噪声过高的问题,通过试验的方法对进气系统进行了低噪声优化。结合整车节气门全开工况进气噪声道路试验结果,针对噪声突出的频率成分设计了内插管,有效降低了全转速段的进气噪声。同时通过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在引气管上开孔对进气噪声的影响,发现开孔后进气系统的传递损失和消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发动机台架试验也表明在引气管上开孔能够有效降低进气噪声。  相似文献   

16.
蒋甫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312-314,322
现场或者室内试验的实测数据难以将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性能进行理论化,因此,选择合适的吸声模型和计算软件将直接影响降噪性能理论分析的准确性。通过比较目前流行的几款噪声分析软件,结合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性,选择全球首款全频段振动噪声软件PAM VA ONE,建立Allard-Johnson吸声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空隙率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吸声频谱和平均吸声系数。室内吸声系数试验表明,采用Allard-Johnson吸声模型在PAM VA ONE软件中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之间的相似系数达0.9,PAM VA ONE软件分析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噪声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孟天  王坤祥  韩晨扬  杨鄂川 《汽车工程》2020,42(5):651-657,664
为研究特种车车内声品质,对3辆不同类型特种车进行实车道路实验,建立了主观评价烦躁度和声品质客观参数之间的Kriging模型,通过滤波分析得到不同频段声品质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混合FE-SEA模型,以计算车内中频噪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计算了车身主要板件对车内中频噪声的声学贡献度,找到对车内声压贡献较大的板件,并对其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车内中频噪声。  相似文献   

18.
对某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发现该制动器主要制动噪声频率在3kHz附近。采用有限元FEA分析手段对制动盘、制动钳壳体、制动钳支架和摩擦片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钳支架的7阶振动模态是导致制动噪声产生的原因之一。对制动钳支架结构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对装有改进后制动钳支架的盘式制动器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冷态制动噪声从100.5 dB下降为73.4 dB,达到了该车型对制动器噪声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声激励下的车内高频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动机声激励下中高频噪声和整车声学包隔声性能,在VA One软件中建立整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和声学包模型,并进行基于能量的整车隔声量测试和发动机噪声采集试验,验证了整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驾驶员头部声腔和腿部声腔的输入能量贡献量分析,发现前围和地板是车内噪声的主要传播路径,为后续汽车声学包的优化设计和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轿车车内噪声源识别的道路试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某国产国力样车的车内噪声控制问题为例,阐述通过道路试验进行噪声源识别的方法,对实验方法确定、测试信号选择以及数据处理的程度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结果,该车车内噪声主要由于发动机的二阶振动引起,而且在传递途径上存在很强的共振,车身顶棚和前围板是主要的噪声辐射源,对该车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和车身顶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措施,取得了最大降噪8dB(A)的良好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