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述了基于普通相机的交通事故现场测量技术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利用道路标线作为标定参考物的新的标定方法,在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基础上,利用Harris角点提取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对影响摄影测量精度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简要描述,对一个实际事故现场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设计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摄影图像的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交通事故现场的勘测效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使用方便性,在基础矩阵估计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模型以特征点对应匹配为基础,通过基础矩阵计算和本质矩阵分解,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无现场标定参考点设置的情况下,用普通数码相机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结果与实际三维数据仅相差一个比例因子。  相似文献   

3.
文章详细研究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方法,从理论上验证了此方法获取路面点位三维坐标的可行性。然后介绍相机双目视觉理论,由相机的成像模型引出相机的畸变参数,并给出了本文的相机标定方法,得到了本实验相机的内部参数。最后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室内的路面模型试验,并把试验得到的点位相对距离与实际点位距离作比较,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最终生成可视化的路表三维数字模型,结果表明本方法建模具有良好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测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交通事故再现分析的需要和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事故摄影图像特点,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辅助铁路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图像的列车事故场景快速三维重建方法。考虑不同应用场景的2种相机投影模型,采用SIFT算法提取图像特征并与事故列车的CAD模型相匹配,通过引入车厢之间的几何约束,将三维重建转换为求解带约束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最终还原事故主体的位置与姿态。为了定量与定性验证该方法的计算效果,分别对模拟列车事故场景与真实列车事故场景进行车厢的三维重建。在模拟列车事故场景中采用了较精确的有限相机投影模型进行离线标定,在真实列车事故场景中采用了较稳定的针孔模型进行自标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模拟场景的定量分析,重建两节车厢中用于测量的8个节点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54%,平均相对误差为1.85%;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定性分析,结合地形信息校正,同样能够实现车厢位置与姿态的三维还原;最终借助三维可视化引擎,可在视觉上还原整个事故环境全貌。该方法还可用于应急救援电子沙盘的开发以进行铁路事故分析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6.
汽车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个人计算机、闪光装置等组成.系统界面由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设计,测试结果直观地显示在显示器上.系统能测量独立点火及有分电器的发动机点火提前角和转速、同时显示、存储多缸的测量值.系统在本田雅阁2.4i发动机实验台架上试验,与已标定过的本田诊断系统、本田正时灯系统测量比较,提前角测量绝对精度为±1°,转速测量绝对误差为±5 r/min;在风神蓝鸟EQ7200-轿车上试验,以博世MOT-240发动机分析仪、元征X431ME解码器为参照,提前角测量的绝对误差绝对值平均为0.5°,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为3.2%.  相似文献   

7.
基于指数平滑法和马尔科夫模型的公路客运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常用的客运量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指数平滑法和马尔科夫模型的公路客运量预测方法.基于公路客运量的实际值、线性拟合值与二次曲线拟合值,采用二次曲线拟合的方法计算了初始值与平滑系数.以安徽省2000~2009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应用指数平滑法预测了2010、2011年的公路客运量.以-11%、一5%、0、5%、11%为划分阈值,将指数平滑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划分为4个状态区间,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并与模糊线性回归模型、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方法,2010、2011年安徽省公路客运量的预测结果分别为14.209、15.712亿人,相对误差分别为1.195%、0.492%;应用指数平滑法,预测结果分别为13.468、14.893亿人,相对误差分别为-3.399%、-4.746%;应用模糊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分别为13.573、15.325亿人,相对误差分别为-2.647%、-1.983%.提出的方法精度较高,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高教园区出行生成预测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优选及融合的出行生成预测方法。根据选取的模型评价指标,借助ELECTRE方法对区域出行产生模型进行优选,利用证据理论方法,对优选模型的权重进行标定,最后借助标定后的权重对区域交通生成量进行数据融合预测,并与实际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模型融合预测相对误差在10%以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该预测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模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了分析交叉口处左转及右转机动车对行人过街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合理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应用交通流冲突理论、间隙接受理论,推导了行人穿越机动车道的人数及等待通行人数,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行人平均过街时间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4527s和4.15%,85%行人过街时间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2065s和1.57%,90%行人过街时间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4012s和2.84%,模型计算精度满足要求,有利于行人专用信号相位的设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飞机起飞航迹,应用数值计算理论,提出了发动机瞬时推力的计算方法,以发动机推力曲线已知推力为基础,通过拉格朗日插值确定未知推力。基于计算的发动机瞬时推力,计算了起飞航迹,并与实测航迹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飞机1的实测拟合航迹与程序计算航迹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10 m,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9%;飞机2的实测拟合航迹与程序计算航迹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35 m,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8.3%,计算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山区道路多存在较多的长大下坡路段,而长大下坡路段又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根据交通事故的类型分析事故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发生在农村公路上的交通事故占全国交通事故比例较大,事故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为此,文章通过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深入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研究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方法和整治措施尤显重要。通过对贵阳市事故资料调查与统计分析,运用事故累计频率法鉴别事故多发地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道路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微观预测包括对路段和交叉口事故指标的预测.本文总结现有预测方法的优劣性,探讨现有预测方法的改善方向,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事故微观预测方法,分析了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以石河子市交通事故调查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选择路段事故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模糊神经网络的算法,并与负二项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规律及其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数10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交通事故情况及发展规律,利用新近的多年数据对国外学者提出的交通安全发展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在不同机动化水平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在机动化水平的初级阶段,世界各国相应的机动化水平能够解释相应的交通事故水平,而在机动化水平高度成熟的状况下,上述模型就不再适用。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交通事故的发展特性与国际规律进行比较,发现在同等的机动化水平下,中国的交通事故水平要好于国际一般水平。提出了适合中国机动化水平与交通事故水平的关系模型,确定了中国交通事故水平处于快速恶化的阶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还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州市天寿路交叉口高峰时段的流量调查及广州市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与广州市交通流量与事故数据存在相近性关系。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事故率法建立北京市交通流量与交通事故数之间的一元线性关系模型,对广州市某交叉口的交通事故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交通流量高峰时段,影响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为交通流量,交通流量对于快速处理的事故影响作用大于一般事故;在交通流量相当小时段,交通事故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两者的关联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超速行驶目前已成为困扰我国交通界的一大难题,且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导致了交通事故数的增加,同时也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通过对重庆市渝宜高速公路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采用超速事故比和超速死亡比两项指标来衡量超速行驶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事故严重程度,并对其超速状况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从合理设置限速、严格执法并加强信息诱导、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入手,提倡系统地、综合地解决超速这一复杂问题,提出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预测对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结合哈尔滨市133条主次干道的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检验,最终确定了含有41条有效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逻辑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应用模糊逻辑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的事故数与实际事故数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采用模糊逻辑理论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依据模糊逻辑事故预测模型提出了安全改进因子的概念,可据此查明高风险道路上的突出事故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交通安全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沪宁路近三年半交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事故的严重程度、形态分布、时间分布等方面对沪宁路的交通事故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了改进的事故频率法进行了事故黑点鉴别,对造成事故黑点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对策。所得结论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