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皛磊  张海文 《船舶工程》2017,39(S1):293-295
本文以一艘Supramax型散货船为模型,结合北极航道船舶通航限制,从规范设计角度入手,设计了B级和B1级两种冰区加强下的船体结构,连同非冰区加强型结构一起,就船体结构重量、造价、航运费用、营运收入等主要经济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分析,为船舶北极航道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凡  邵逸峰  朱彦 《船舶工程》2021,43(6):39-43,60
对乙烯运输船在北极航区航行时海冰对船体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评估舱段结构强度.以某乙烯运输船为例,根据IACS于2007年出版的《极地冰级规范》(Polar Class)指定冰级,分析冰区船舶所受外载荷,设计加强所选液化气船货舱区结构;采用MSC.Patran/Nastran建立三维舱段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评估货舱段船体结构强度,确保冰区航行船舶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航行于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应用的规则和规范,对《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北方海航路水域航行规则》《极地船级要求》和《极地水域营运船舶指南》等规则和规范进行概念性阐述。该研究对北极东北航道船舶的设计、建造、检验和运营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清晰理解北极东北航道船舶适用的规则和规范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通过北极航道的商船逐年增加,在寒冷地区运营船舶的航行安全也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DNV GL船级社的防寒船级符号对经过北极航道商船的设计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船舶在寒冷地区的航行安全。文章以2 500 TEU集装箱船为例,详细阐述了DNV GL船级社关于防寒船级符号的要求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尽管已经有现行的冰区航行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并不一定需要预测冰对船体偶然发生的影响。事实上,冰区航行船舶的船体结构的入级规范需要结合实际的运营经验。DNV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率先对此进行了研究。针对如何评估在"非设计工况"下的冰载,该项目小组推出了一份相关的评估指南。处于领先地位气候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北极地区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这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夏季北极海冰空间分布情况,模拟真实碎冰分布,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流固耦合方法,研究在船舶航速、碎冰尺度、碎冰厚度及碎冰密集度等因素影响下船舶-碎冰碰撞的船体结构响应。结合试验数据得到船体结构的应力、吸能和碰撞力。结果表明:船舶-碎冰的主要碰撞区域为艏部及舷侧的水线附近;在船舶航行于碎冰域时,船体结构的应力、吸能和碰撞力的峰值随碎冰域的船舶航速、碎冰尺度、碎冰厚度及碎冰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分布情况不同。研究结果为船舶在极地冰区航行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005,(3):F0002-F0002
由长江船舶设计院为长江航道局设计的长江4m^3液压抓斗挖泥船主要担负长江航道水下整治,疏浚及港池的维护工作,该船航区为长江B.C级航区和J2级航段,为非自航船舶。  相似文献   

8.
18m疏航艇     
孙莉 《江苏船舶》2005,22(1):18-19,26
18m疏航艇是为浙江省湖州市港航管理局设计的1艘公务船,专用于杭嘉湖内河主干线航道疏航、抢险等工作。规范依据为《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和《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航区为B级。  相似文献   

9.
未来北极航运的发展离不开船员的贡献.然而,相对于目前成熟的航道而言,北极航道的特殊地理位置,航道内浮冰分布密集,水文气象复杂多变,缺少准确可靠的海图、通讯系统、助航设施、港口接收设施备;另外,针对北极航道国际立法还不完善,商船在北极航道航行还要面对北极沿岸国家的许可和通航管制.这给北极船舶的航行、停泊等增加了安全隐患和困难,同时对北极航行的船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北极航行的特殊性,能够满足北极船舶安全航行的船员少之又少,而随着北极航道的全线开通,有高纬度、冰区航行资质的船员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参与北极航运事务较晚,能够投入北极航行的船员更是缺乏.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对北极航行船员的培训,制定完善的冰区航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6,(5):8-14
继2013年8月首航北极东北航道后,中远航运旗下"永盛"轮于2015年夏天再次出征北极东北航道,并首次实现往返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探索性商业航行,不仅为极区航行船舶操纵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为极区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参考,为最终实现中国商船北极航行常态化创造条件。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张晓教授作为航海领域专家参加了本次往返航行的西行航次,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张晓老师撰文介绍"永盛"轮此次北极航行的准备和实施情况,并对北极东北航道航海资料的可信度、极区气象冰情预报的准确性、极区通导设备的误差及可用性、极区船舶遇险搜救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供航运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极航道航行船舶操纵性设计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冰大面积消退,使得北极海上通航逐渐成为可能,而北极航道地形复杂、气候寒冷的特点对航行于该海域船舶的操纵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析北极航道水域特点和气候环境条件,提出浅水、狭航道、浮冰、气温、能见度和风等因素为开展该航区航行船舶操纵性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船舶航行速度的下降也是影响操纵性的因素之一。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建议在设计船舶时选取更大的舵面积系数,并留取一定的设计舵角余量,同时在设计阶段还应开展多个航速的操纵性计算预报。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北极地区冰情复杂,分布着大量无规则浮冰,因此极地运输船在航行过程中难免会与冰区浮冰发生碰撞,引起船体结构响应。本文基于Ls-dyna软件构建船水冰全耦合模型,对极地运输船舶与规则层冰和不规则层冰发生碰撞分别开展数值模拟,对冰厚和航速2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船首结构损伤变形及碰撞力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不规则层冰载荷下引起的船体结构响应更为剧烈,碰撞力均值更大,为北极冰区运输船的航行安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驾驶船舶穿越陌生的北极,是每一位远洋船长的向往,也是中国航海人必须圆的梦! 此次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成就了我和永盛轮全体船员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商船首航的成功为中国业界探索极地与冰区航道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和平开发利用北极航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使驾驶员能够识别出航道存在的危险,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研究虚拟环境下船舶安全航行路径智能规划仿真方法。在虚拟环境下,基于船舶航道高程信息,利用连续极小泛函序列方法获取船舶航行航道等距网格数据,利用对象图像渲染引擎处理航道网格数据,得到航道地形模型。利用Solid Works软件,通过创建基准面、生成船舶船体型线以及构建船体曲面模型等过程生成船舶三维模型。根据生成的航道地形模型与船体模型,提出适用于三维空间路径规划的空间分层路径规划方法,通过逆向逐步搜索路径过程得到船舶安全航行路径规划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生成的航道地形与船体模型较为完善,路径规划过程中能够有效躲避固定障碍物与移动障碍物,既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性又确保航程最短。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船-冰碰撞载荷下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2种船体结构的耐撞性能,利用MSC/PATRAN软件建立油船及冰体有限元模型,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tran对船中舷侧结构与冰体棱角发生碰撞进行仿真。通过2种舷侧结构的船体与冰体碰撞,对比不同船体结构的损伤变形、碰撞力和能量吸收的差异,探究各种船体结构的优劣性。利用不同船体结构的优劣性能对现有的2种船体舷侧结构进行改进,合理布置横骨材、纵骨材的数量及尺度,在船舶总质量改变不大的前提下,采用优化混合骨架设计结构方法提高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冰区船舶结构加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提高冰区船舶耐撞性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琦 《中国船检》2010,(9):32-37,112,113
近年来,随着极地科考活动的不断升温,以及北极航道的季节性通航,冰区船舶大受追捧,新设计、新船型不断问世,成为造船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刘畅 《广东造船》2005,(2):13-15
一 概述 北江航道工作船原设计吃水为.66米,改装后吃水增加,并对船底结构进行了加强。为校核其强度,需要对船底板架进行结构强度计算,计算按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指南(2002)》的要求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8.
从北极航道出发,研究了北极航道对船舶操纵性影响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船舶操纵性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船舶操纵性的性能指标和提高方法,并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设计的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的操纵性性能。由于现行规范中对极地船的操纵性性能没有明确要求,建议设计中留足余量,以避免极地环境特殊性造成的操纵性性能降低所引发的突发状况。  相似文献   

19.
极地海冰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设计建造以及人们对北极航道的关注不断升温,极地海冰环境分析与跟踪显得非常必要。文章对该类船舶营运区域的海冰环境、船级社冰级定义以及风险评论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可为极地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钟晨康 《中国船检》2013,(11):84-87
东北航道(NEP)一般是指西起挪威北角附近的欧洲西北部,经欧亚大陆和西伯利亚的北部沿岸,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航线集合。东北航道是一个区域概念,非固定航线,船舶穿越东北航道视冰情,在不同海域可选择不同航线。由于东北航道海域存在冰、低温、高纬度、偏远等环境特点,现下还存在颇多船舶航行安全风险。对于业界关心的如何针对冰区对船舶进行改造,冰区航行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用亲历“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的经验,向读者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