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多重运意义。本文介绍了公交服务质量及其8项量化指标,通过对8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运送速度具营属性,占有较大权重,该指标的选取无论对公交企业而言,还是对乘客而言,均具有重要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公交运营特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了道路公交系统模型的结构,建立了描述公交复合流中车流、人流特性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解析法和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公交车行程时间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综合运输系统的角度,给出了区域综合运输系统合理化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使各运输方式能在平衡好运送速度和运输成本的前提下,找到各自合理的适用范围,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和资源的节省。  相似文献   

4.
运送速度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公共交通运送速度将会影响乘客的出行时间,也会影响其运营成本,同时还会影响运营车辆的配置.所以运送速度这一指标具有多重运营属性.为此在规划中权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同时,运送速度应具有一定的地位.为了体现规划所确定的运送速度在经济方面的价值特征,有必要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在运送速度方面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余仕龙 《城市交通》2022,20(1):83-93,101
提高公共汽车运送速度对于改善公共汽车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汽车竞争力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杭州30条公共汽车干线车载GPS数据和跟车调查数据进行多角度量化分析,指出影响公共汽车延误的主要因素包括线路技术指标、运营组织形式、路权、占路作业、道路交通组织、车站形式等.结果显示,路段及交叉口延误是制约杭州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订货生产经营中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并使产品运送费用最低,分析了用户等待时间和产品运送环节费用的组成,建立了使产品存储、用户等待时间和产品运输等总费用低的非线性模型.研究表明,产品运送的最优需用车辆数取决于用户的订购数量、车辆固定使用费用、制造商的生产效率、产品存储费用和用户等待时间费用.产品运送策略的选取仅取决于实际可用车辆数和最优需用车辆数.得到了产品运送策略选择表,并举例说明了该表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节段拼装多功能运梁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运梁车可将箱梁预制和节段拼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它将梁场的箱梁梁节运送至造桥机实现喂梁,然后由运梁车作为造桥机的驮运支点实现造桥机的过跨作业。结合兰武线河口南黄河特大桥修建,介绍了多功能运梁车的结构、技术参数、主要功能和应用特点。多功能运梁车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一机多用,减少了设备种类及投入。  相似文献   

8.
库里蒂巴市的廉价公交系统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尔沃与巴西的库里蒂巴共同开发了一种公交系统。除了费用方面.这种公交系统与轻轨或地铁根相似。库里蒂巴位于巴西的南部.居民人口超过150万,它的小汽车拥有率很高(每千人300辆);要想容纳这么多的小汽车交通.必须有好几条快速路直接穿过市中心,而且也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环境问题、交通拥挤与事故。因此.早在1981年,该城市就与沃尔沃巴士公司联系.希望开发一种现代化、高等级、低费用的大容量运送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杨帆  雷明臣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7):193-194,196
阐述了运行速度的研究背景,对运行速度的调查方法进行了描述,对《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介绍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对大齐高等级公路的运行速度预测和实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道路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程笑峰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129-130,132
阐述了运行速度的研究背景,对运行速度的调查方法进行了描述,对《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中介绍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对大齐高等级公路的运行速度预测和实测结果进行分析,说明道路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合适的概率分布模型,准确描述间断流环境下路段人均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多源检测数据的人均行驶速度估算方法.选取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为基本形式,构建4种双峰概率分布函数.郑州市实际数据的拟合及检验结果表明,人均行驶速度的概率分布多接近N_N双峰分布及N_LogN双峰分布.考虑公交及社会车辆混行状态,通过模型对样本数据的适应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均行驶速度概率分布规律在有公交专用道路段适合N_N双峰分布,在无公交专用道路段适合N_logN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出发,推导出在保证公交车辆安全和满足乘客基本舒适条件下公交车辆最小车头时距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理想道路交通条件下(即不考虑停靠站等因素的影响)快速公交系统专用道的理论客运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停靠站停靠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在考虑停靠站影响条件下BRT实际客运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不同车辆配置、不同停靠滞留时间和不同停靠泊位数所对应的BRT实际客运能力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行直线式公交站选型优化,根据南京市某公交站台的调查数据,考虑交通负荷、公交车占用站台时间及停靠频率因素,比较虚拟港湾式公交站与普通直线式公交站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沿机非分隔带虚拟港湾公交站的车流速度模型.该模型可计算车延误,并结合通行能力进行公交站选型.研究表明,单车道路段设置虚拟港湾式公交站有利;两车道路段根据交通负荷等参数确定公交站选型;公交车平均停靠时间不超过1 min时,3车道路段设置普通直线式公交站有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交运行到站时间不稳定的现象,本文提出实时的公交速度控制方法,以车头时距平均绝对误差最小为目标进行求解.设计了3种公交运行场景,基于实时道路交通状态及乘客到达率,求解期望速度.并通过数值仿真对公交车头时距的稳定性、公交运行时间的可靠性、乘客等待平均时间及运行速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种场景下,不考虑道路交通流影响的速度控制方法效果最佳,可以提高公交车头时距的稳定性(77.63%)及公交运行的可靠性(93.5%).如进一步考虑道路交通流影响,乘客的平均等车时间会略有增加(6.12%).因此速度控制方法更适用于受道路交通流影响较小或长度较短的线路.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要达到公交运行可靠性的目标下,公交站间运行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15.
现有公交大站快车站点选择方法存在未考虑站点枢纽作用,以及未融合多源数据等不足。本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融合公交车和出租车客流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站点客流,潜在客流及交通枢纽作用的多指标协同的公交大站快车站点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公交客流,线路数据和出租车客流数据,分别计算公交线路站点客流集散量和潜在客流集散量;通过构建有向加权的城市公交复杂网络,计算公交站点重要度;在此基础上,综合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统计得到公交站点综合评分,建立大站快车站点组合推荐方法,得到大站快车线路站点组合。以厦门市为例进行大站快车站点推荐实验,结果表明,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公交站点重要度及潜在客流集散量两个新指标得到的公交大站快车推荐站点更符合居民出行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方式间的转移情况,在保证公交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基于路阻函数研究了不同公交车比例下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曲线,并确立了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量及模型参数值,公交车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小汽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并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优.该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公交专用道设置及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公交站点短时的客流预测是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重要的决策基础与技术支持. 在对短时客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卡尔曼滤波作为公交站点短时客流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 选用了一条实际公交线路中客流量较大、客流变化明显具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了采集数据和实例分析,数据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1771,均方误差为0.7961,表明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短时公交客流进行预测. 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比较,在相同的实例数据下,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0.4770,均方误差为1.6724,结果表明使用卡尔曼滤波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误差小,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五一大道满足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的基础上,从公交专用道的布置形式、隔离方法、公交进口道设置、公交停靠站形式和交织处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符合五一大道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并且对方案实施前后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公交专用道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车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多元数据下的公交站点客流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收集的公交站点IC卡刷卡数据,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理论,提出公交上下车站点区间不确定性客流推导方法.首先,将公交IC卡数据和GPS数据与公交站点信息相融合,确定IC卡刷卡的上车站点及其区间不确定性客流;然后,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析,考虑乘客个体出行特征、乘客出行距离和站点吸引权重,提出下车站点客流推导概率模型及相应算法,通过区间数处理方法,得到下车站点客流区间值.最后,以2015年11月13日~12月25日深圳市21路公交为期6周的IC卡刷卡数据和GPS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交的大力发展,公交优化要从传统的调度方式向实时调度转变。这就要求公交客流预测要具备短时性和滚动性,即动态预测。现有的公交客流预测方法集中于长期客流数据的预测,缺乏时效,不适用于公交的实时调度。本文给出了一种对公交客流进行动态预测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