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舱壁打孔对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以环肋圆柱壳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结构在不考虑开孔加强结构的条件下,改变圆形孔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含圆形孔的舱壁数量时的均方法向速度级,得到不同工况下整个结构的均方法向速度级频率响应曲线。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明:激振频率在150~350Hz时,4种工况对模型均方法向速度级影响不大;350~1 000 Hz时,在部分激振频率下,4种工况对模型均方法向速度级的影响变大。可见舱壁开孔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同时,也可有效减少艇体质量,但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地改变结构振动特性,须在潜艇实际设计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4,(7):48-52
降低辐射噪声低频线谱能量一直是各国海军提高船舶声隐身性能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动力吸振器被认为是一种解决低频线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舰船振动控制领域应用广泛。从目前军用船舶动力吸振器使用情况来看,控制频率主要集中在20 Hz以下。本文针对军用船舶声隐身的需求,在100 Hz范围内,以船用风机为例,讨论主系统和动力吸振器结构参数(频率、质量、刚度、阻尼)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的影响,针对梁长度与刚度的非线性关系,设计连续可变频动力吸振器,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有限元探讨。研究表明,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主要取决于主系统与激励频率,当主系统与激振频率确定时,适当调节主辅参数值(质量、刚度、阻尼),可达到最佳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邮船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利用弹性橡胶与质量阻振相结合的质量-阻尼复合阻振技术,设计开发应用于通风管道中的弹性复合阻振接头。通过风机激励试验,研究该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得到其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款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均能有效提高管道结构振动的阻振效果,拓宽阻振频率范围,并能降低激励源与管路系统之间的振动传递;在100 Hz~5 000 Hz频率范围内,弹性复合阻振接头的振动传递损失基本在10 dB以上,在某些频段能达到30 dB以上,其中双橡胶复合阻振接头在低频中的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连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遇到较坚硬围岩时需要采用爆破进行掘进,由于围岩强度高,每次开挖需要爆破的药量较大,较大的药量爆破使隧道相互扰动大,后行洞爆破会对先行洞浇筑的初支和二衬混凝土造成影响。基于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考虑,采用爆破振动仪对后行洞不同起爆点爆破振动进行测试回归分析求出其衰减规律,反算出需要控制点振动速度的单响药量,通过调整爆破网络和控制单响药量,进而控制质点爆破振动速度,来保证先行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结果表明:爆破振动的测试分析能够较好的指导优化现场爆破施工,有效的保证了隧道后行洞爆破时先行洞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高聪 《船舶工程》2019,41(S1):197-202
针对已建海洋平台结构低频(30Hz以下)线谱振动控制难题,基于吸振原理,开展了低频线谱振动控制方法研究。讨论了动力吸振器与振动系统主结构最优质量比、阻尼比、频率比的取值范围,以及动力吸振器最优布置数量、布置位置等。以典型海洋平台板架结构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动力吸振系统化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某海洋平台振动超标问题,开展了动力吸振系统化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旨在为海洋平台低频线谱振动控制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然危岩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根据其主要影响因素和自身稳定性的不同,其相应的爆破控制标准也不同,难以选择一套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安全控制标准。本文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针对白岩山危岩体W21构建计算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对危岩体区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充分考虑爆破频率成分对危岩体稳定影响,推导出爆破振动条件下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公式,建议白岩山隧道爆破过程中危岩体部位最大允许振速按[V]=0.25cm/s进行控制,指导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舰船动力装置中的振动传递,设计了高弹性联轴器样机及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系统.以振级落差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弹性橡胶件及弹性膜片对联轴器轴向、径向以及扭转方向的固有频率与振级落差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膜片数量的变化对高弹性联轴器的振动隔离效果影响较小,而橡胶件对振动传递特性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在50 Hz以上频率时的振动隔离效果,在400 Hz以上频率时的隔振效果可达到50 d B.试验系统可为高弹性联轴器的振动传递特性测试及其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鉴于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既有隧道,本文以衢宁铁路塔石岭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塔石公路隧道施工方案,采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分析模型,模拟计算隧道爆破开挖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振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测点振动速度随药量的增大而逐渐递增,随爆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塔石公路隧道爆破施工单段药量宜控制在7.2kg以内。此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爆破开挖及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升船用设备的舒适性,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计算泵壳时域内的流体激振力,基于模态叠加的瞬态动力学方法求解泵壳底座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值。采用MATLAB输入1/3倍频程振动加速度级的算法,分析频域范围为10 Hz~10 000 Hz的转子泵的振动特性,并通过振动试验验证该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低、中、高3个频段的振动加速度均值呈递增趋势,在2 000 Hz中心频率点处产生最大振动加速度级101 dB;采用该数值计算方法能预测出转子泵在整个频域范围内的振动特性,从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0.
对爆破区域岩石生成历史进行了追溯;揭示爆破区域岩石的动态特性:并对各岩石合成振速及计算单位振速进行了分析,初步找出规律;得出大窑湾二期工程爆破区域周边环境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对确定爆破振速的综合影响及制定该区域爆破振速控制技术措施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结构形式对船体振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船体主机下肋板为例,研究船体振动时船底肋板在频率10~150Hz范围振动剧烈的减振方法。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探讨降低肋板剧烈振动的方法。其中改变结构的刚度,包括改变板厚和安装加强筋等,改变阻尼是通过敷设阻尼层来实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结构的刚度和阻尼发生变化时肋板的振动变化,得出改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都可以对局部振动起到降低振动的效果。从实际应用的经济性考虑,安装加强筋方法最优。  相似文献   

12.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塔柱、承船厢、水体、船舶、提升系统等构件的大型垂直升船机整体模型,计算分析了升船机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横荡、扭转、纵荡是承船厢结构低阶主要振型。厢内有船会降低承船厢系统的自振频率,其有船与无船工况下横荡自振频率分别为0. 130 9 Hz和0. 280 5 Hz;升船机整体结构低阶特征振型主要包括整体系统的横向摆动、绕竖向的扭转、纵向摆动。承船厢内有无船舶计算得到的同种振型下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相差很小,表明船舶对升船机整体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不大;承船厢位置的升高会使得升船机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降低;承船厢位置的变化对升船机低阶振型影响较大,对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邮轮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利用弹性橡胶与质量阻振相结合的质量—阻尼复合阻振技术,设计开发了应用于通风管道中的弹性复合阻振接头,通过风机激励试验研究其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得到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款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均能有效提高管道结构振动的阻振效果并拓宽阻振频率范围,并且能够降低激励源与管路系统之间的振动传递;在100-5000Hz频率范围内,弹性复合阻振接头的振动传递损失基本在10dB以上,在某些频段下能达到30dB以上,其中双橡胶复合阻振接头在低频中的减振效果最好。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船舶通风管道的减振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亮  史冬岩  张成  张桐鸣  高旭文 《船舶》2011,22(6):50-53
针对舰用主汽轮机汽缸振动特性研究较少的现象,研究主汽轮机低压缸的振动特性,对某型舰用主汽轮机汽缸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在1—1000Hz频域内,舰用主汽轮机汽缸整体模型只出现了一阶振型,低压缸结构中的筋板、肋板、薄板等局部尺寸较小的部位易引起振动出现局部模态;低压缸结构局部尺寸较大的部位,不易引起振动;进行扫频试验时,通过纵向扫频及垂向扫频能够很好地弥补单向扫频时出现的峰值点频率的大幅跳跃。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机械振动向船体结构传递,基于不均质结构振动隔离原理,对铺板连接结构进行减振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各设计方案的计算模型,进行激励源在铺板不同位置工况下的动响应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减振效果并开展缩比模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U形连接结构对抑制振动从铺板向圆柱壳体传递效果较好;适当减小连接板厚度,减振效果呈增加的趋势。缩比模型测试结果显示,U形连接结构在2 Hz~4 kHz频段有大于4dB的减振效果,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复合材料舵和传统钢质舵的振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通过设计相关试验模型,对复合材料舵和钢质舵的前三阶固有振动模态及10 Hz~1 kHz频段内结构的动态响应进行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舵与钢质舵的模态振型基本相同,但复合材料舵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高于钢质舵;同时,在白噪声激励载荷作用下,10 Hz~1 kHz频段内,复合材料舵整体加速度总级较钢质舵降低可达15 dB,且复合材料舵在局部壳板振动抑制方面明显优于钢质舵.本文研究将为复合材料舵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程实际中管路振动贡献量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引入传递路径分析法(TPA)。通过测量各路径的频率响应函数、各安装点和评估点的响应以及估算激励力,进行传递路径分析,进而得到设备与管路各自的贡献量。通过用某型海水泵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0~200 Hz频段内,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响应计算值与测量值误差小于3 dB,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国兴  王斌  孙炜 《水运工程》2018,(3):193-198
针对港口码头抛石基床水下爆破夯实过程中的振动冲击问题,结合威海港国际客运码头工程实例,对基床爆夯产生的水中冲击波超压与质点爆破振动速度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分析水中冲击波超压监测值小于经验公式计算值、水平径向质点振动速度监测值大于经验公式计算值的原因,研究水中冲击波超压与爆破地震波对临近已建成码头的作用和影响,利用监测数据拟合得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使用的水中冲击波超压经验公式,可为基床爆夯施工的安全技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