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台风、飓风等可预报自然灾害,在其登陆城市之前一定的安全时限内,大规模区域路网疏散的交通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最优化理论与微观交通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面向区域疏散交通管理的双层建模框架。上层模型(最优化层)以修正元胞传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大规模路网疏散的交通管理方案优化模型,其输出的疏散交通管理策略备选集合,输入到下层模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中,从而在微观层面考察驾驶员行为反应等上层模型难以捕捉的疏散特性,进而制定最优的疏散交通管理方案。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框架兼具最优化方法与微观交通仿真方法的双重优点,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区域疏散交通规划与具体的区域疏散交通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乐陵城区为例分析小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及交通拥堵的原因,指出道路结构不完善是小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通管理滞后是产生拥堵的首要因素。基于小城市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道路设施的建设与交通管理等的结合是解决小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利用宏观交通仿真软件Transtar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保障与规范慢行出行、合理开发与共享停车资源、交通组织优化、设置机动车单向路段与禁行路段等措施,有利于缓解小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交通拥堵给许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路径安排问题上,建立了基于控制中心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目标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最小化出行者的系统总阻抗,下层模型通过基于元胞传输模型构建了出行者的动态路径选择行为模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交通事件消散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元胞传输模型(CTM)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交通事件消散时间的元胞传输模型。分析了上海市城市某段快速路交通事件发生位置处拥挤波的产生与消散,并对此问题用元胞传输模型建模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事件发生的上游形成拥挤区并慢慢向上游传递;事件清除后,拥挤波的消散较慢并会蔓延较长的距离,其消散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有效的交通管理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延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采取重力模型法对世园会举办期间的观众人数进行科学预测,得到交通总量的需求;然后利用TransCAD交通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得到世园会举办期间交通路网上的交通分配情况;最后通过分析路网上的交通负荷,根据疏散特征确定交通疏散方案。结果表明:采取疏散措施后,城市主要路段服务水平提高,交通路网压力有所缓解,并可以有效地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快速发展,其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以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动态分配的交通流诱导优化模型.首先,基于总体费用函数的路径选择概率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流进行动态交通分配.然后,根据分配结果确定拥堵路段,据此给出不同交通诱导措施,再应用所建模型选择最佳方案.最后,采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天津市滨江道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动态仿真,并针对不同的交通诱导措施,应用所建模型对诱导方案进行仿真和评价,确定最优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7.
曲超  高峰  史震 《交通标准化》2011,(22):119-122
智能交通系统是当前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作为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仿真系统是进行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决策的重要实验手段和工具。基于微观交通仿真软件Aimsun建立相应交通流仿真模型。Aimsun克服了交通系统现场实验代价大、实施困难的缺点,能为交通路口的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的智能控制与管理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交通问题复杂性、随机性和离散性的特点,采用自适应实数遗传算法对交叉路口信号灯进行优化,并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代表真实交通系统来验证控制方案的优劣.开发了基于遗传优化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子模型及实现方法;将该系统对一小型区域内信号灯的控制参数(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进行同步优化,并通过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证实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停车延误时间,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9.
随着浦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纯依靠新改建道路或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面临的拥堵难题。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制定科学的交通组织方案,是实时、动态缓解城市拥堵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是交通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通管理部门在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周边龙东大道/金丰路口进行交通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故及其所造成的非重复性拥堵会对城市交通系统正常运行有重大影响,其造成的拥堵传播会使得拥堵区域内的大量路段瘫痪.因此研究缓解突发事故下交通拥堵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突发事故下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策略设计问题.建立了ATIS策略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目标从交通管理者的角度追求出行者的系统总阻抗与交通信息运营成本最小化,下层描述在ATIS作用下出行者的动态路径选择行为,并通过元胞传输模型仿真拥堵的传播与路段上车辆的走行.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算例结果表明,优化的ATIS策略能够有效地缓解突发事故所导致的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网络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存在着明显分割,使车站、交通交合处等大流量车辆聚集处的交通事件越来越多,针对车辆集散处的交通流特性分析是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前提。因此以西安绕城高速与长安南路连接处为研究对象,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其连接处进行微观交通流仿真建模,验证城市交叉口交通流微观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及交通研究部门缓解或解决交通事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网络动态OD估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针对以动态交通管理与控制为目标的动态交通需求计算问题,分析了OD量与交叉口转向交通量的动态关系,将其作为新的系统测量量引入,以此建立了同时考虑路段断面交通量和交叉口转向交通量的状态空间模型,得到了基于城市道路网络的动态OD估计模型,给出了考虑不等式约束的卡尔曼滤波递推方程及相应算法过程。利用微观仿真软件Paramics所建立的实验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进行交通量计算,与传统的仅考虑路段断面交通量模型相比,绝对误差平均减少9%,相对误差平均减少20%,而且其能更好地反映交通量真实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计算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及其案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仿真模型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类,中观交通仿真模型是一种能够兼顾宏观与微观模型优点的交通流动态仿真模型。国内对宏观、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对于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还很少。根据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的模块构成及功能特点,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中,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对于推动国内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及国内路网规划的逐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交通微观仿真软件也不断得到更新与提高,在理论研究、交通管理、工程设计及咨询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交通工程的研究特性,对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SimTraffic与VISSIM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展示其适应性及微观仿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交通一卡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大范围普及,但是一卡通的应用较为单一,主要是用于交通支付和小额支付.针对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对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一卡通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挖掘一卡通的交通管理功能.交通一卡通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提高交通管理技术,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交通的理论算法和模型虽然从形式上体现出了动态交通分配的一些特点,但在完整刻画路网交通状态方面还有不足,引进基于Vissim仿真动态交通分配的思想,介绍微观仿真软件Vissim理论基础,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路段进行动态交通流分配仿真,得出仿真软件在动态交通流方面的应用能够实时、准确、有效地仿真出来,为解决目前城市交通日趋严重的拥堵现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平面信号交叉口。同相位不同方向行驶的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产生大量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了安全隐患,给交通管理带来了难以治理的问题。微观行为模型是研究机非混合交通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处的机非混合交通问题,分析了影响机动车右转弯通过交叉口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右转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内穿越直行自行车的微观行为模型和自由行驶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揭示了信号交叉口处的机非干扰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混合交通条件下机动车的微观行为模型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仿真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场景下,面向应急的救援路径规划需要兼顾救援效率和交通抢通对救援的影响,以支撑有限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交通拥堵或瘫痪耽误应急救援行动.通过定义面向应急需求的交通网络、交通路线的通行成本和交通线的通过性等,对救援与抢通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描述;将最优救援路径和最优交通抢通方案作为该问题的约束条件,基于双层优化方法建立了双层路径规划模型以实现集成优化并构建了模型求解方法.经案例仿真分析,本文提出的救援路径规划模型可以生成准确、高效的应急救援与交通抢通集成方案,可以为具有针对性的交通管制措施的拟定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地震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杨忠振  陈刚 《城市交通》2007,5(3):81-85
大型活动会在短时间内诱发局部地区超高强度的交通需求,由于无法为这种需求提供额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因此大型活动会场周边通常会发生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为了有效利用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疏导大型活动会场周边的交通,减轻会场周边的交通拥堵,针对其交通需求的特点,提出出行需求管理和交通组织的原则,设计了"需求分析-方案制定-方案验证-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方案回顾"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流程.最后针对一个实例,利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PARAMICS 以实景再现的方式验证了事先设置的数套方案.事后的方案回顾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城市交通高峰时期的偶发事件,研究了态势监控的城市交通拥堵动态跟踪问题.对交通拥堵的相关属性、变化规律、空间分布以及判别方式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道路交通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建立了基于时空分布的路网交通拥堵态势监控的动态预警模型,提出了解决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方法,达到了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疏导交通、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该模型在对占有率、速度、流量三个基本交通流参数进行处理获得新的交通拥挤判别指标基础上,通过形态识别模型对拥堵状态进行判定.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