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交叉口设计中,部分信号交叉口共用车道的进口道部分会拓宽形成短车道,由于短车道长度的限制,存在因车辆排队溢出而造成阻塞的问题.本文考虑了交通流的概率特性,分析了短车道排队阻塞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以短右车道为例,建立了基于概率论的短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建立VISSIM 仿真模型,通过典型算例对本文模型、HCM方法及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讨论了直行车辆比重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及短车道长度、机动车流量对短右车道交叉口车辆延误的影响.该模型对于准确计算信号交叉口短右车道通行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设有公交专用车道的城市道路,在交通过饱和状态下,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允许私家车以收费模式驶入公交专用车道,以缓解交通拥堵,建立了基于拥挤收费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模型分别计算了公交专用车道和常规车道的行程时间及相关联交叉口的总体排队延误,另外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置了临界密度.该模型在保证公交专用车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所有车道的路段行程时间及路口排队时间最短,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和VISSIM仿真相结合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显示了车道拥挤收费和信号控制组合优化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了车辆排队延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突发事故导致车道被占用时,道路通行能力的演变过程及交通流的 变化特征,将占道发生后车流与沙漏模型中颗粒物质运动类比,结合突发事件下交通流 中不同类型车辆的换道规律,提出了含概率崩塌各异性的改进沙漏模型.并结合元胞自动 机仿真理论,运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不同时刻的车辆排队长度,与实际数据对比, 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509 7%,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该模型预测不同车道 被占用和不同车流量的情况下车队长度达到特定长度所需的时间,进而探讨其分别对道 路通行能力的不同影响程度,为交通部门监管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排队论探讨了路基宽度28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进行六车道改造后的道路通行能力问题,指出原紧急停车带改造为行车道后,其通行能力并不能真正达到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其通行能力大小受停车港湾间距影响,随着停车港湾间距的增加,路侧车道的通行能力逐渐降低,从而为"四改六"高速公路扩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排队论探讨了路基宽度28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进行六车道改造后的道路通行能力问题,指出原紧急停车带改造为行车道后,其通行能力并不能真正达到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其通行能力大小受停车港湾间距影响,随着停车港湾间距的增加,路侧车道的通行能力逐渐降低,从而为"四改六"高速公路扩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长周期和倒计时是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两个独有特征。基于实证数据分析两类信号控制特征对车辆排队消散特性的影响。共观测天津市两处典型的长周期倒计时信号控制交叉口的7条直行车道。实证数据表明,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长周期倒计时信号控制下的排队消散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启动阶段、稳定阶段和上升阶段。通过有序样品聚类的方法确定3个阶段的分割点。这与HCM 2010等经典理论假设的排队消散特性明显不同,因此分析传统通行能力估计算法HCM 2010的适用性,并提出简单线性法、抛物线法和两段线法3种通行能力估计方法以减少传统方法估计中的误差。通过比较发现,抛物线与两段线拟合方法对通行能力的估计较为准确,均方根误差( RMSE )均小于30 pcu·h-1。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左弯待转区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首先,针对不同交通饱和度的左转车道,探究了左弯待转区的设置条件及设置效益;其次,通过考虑待转区容量、绿灯间隔时间和机动车微观特性等因素,修正了左转车道通行能力模型;最后,基于南京市交通调查和VISSIM仿真分析,验证上述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左弯待转区的渠化设计利于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提升,但随着交通饱和度的增大,通行能力的增量减小,左转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增大;2)通过VISSIM仿真分析,在考虑了待转区容量等因素对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后,修正的左转车道通行能力模型可将误差控制在2%以下。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合理地解决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通行能力的计算问题,在分析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自行车停车排队密度随交叉口自行车道宽度增加而线性递减的关系。根据自行车在启动后匀加速到匀速行驶的特征,建立了自行车交通流启动时间-速度、时间-距离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标定了自行车流排队膨胀模型;根据绿灯时间自行车流量与车道宽度之间明显存在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交叉口自行车饱和流量和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为形成交叉口自行车通行空间设计、混合交通流信号控制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左弯待转区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划分了左转车道类型及左转车辆排队形态,分析了待转空间增大带来的左转车辆通行能力增量,计算了绿灯间隔时间的增加导致左转车辆通行量的降低值以及排队条件的改善造成直行车辆通行量的增加值,建立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综合计算模型。通过具体算例得出在左弯待转区和左转拓宽车道不同长度以及左转车辆不同加速度条件下通行能力增量。结果表明:左转车辆通行能力增量随着待转区长度的增加和左转车辆加速度的增加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分别符合线性函数关系和对数函数关系。当左转拓宽车道长度增加时,其对直行车辆通行能力的影响逐步变小。研究成果可为左弯待转区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公交停靠站是影响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忽略了这一因素,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不足,提出改进思路.根据公交停靠站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不同,将其分为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种类型进行分析,利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得到相应的修正系数,最后以工业区规划作为实例项目进行通行能力验算,为城市道路规划和服务水平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交停靠站是影响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忽略了这一因素,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不足,提出改进思路。根据公交停靠站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不同,将其分为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种类型进行分析,利用排队论和间隙理论得到相应的修正系数,最后以工业区规划作为实例项目进行通行能力验算,为城市道路规划和服务水平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路段通行能力不仅与公交站的设置形式有关,同时受到公交车停靠方式的影响.本文引入经典的c_M/M/1排队模型,结合概率论得出定点停靠公交站的进站排队时间.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占用的角度计算定点停靠公交站的路段通行能力.结果表明,与自由停靠相比,定点停靠公交站有效泊位数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更为显著.一方面,定点停靠排队溢出概率较大引起路段通行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定点停靠公交车服务时长减小导致路段通行能力变大.当公交到达率接近饱和值时,定点停靠公交站的路段通行能力约为普通路段通行能力的96%,比自由停靠公交站提高了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描述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进、出口车道的动态平衡性,引入指标动态平衡度。本文对各相住下的进口车道组的交通量与出口车道组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它们之比即为动态平衡度,借助于VISSIM仿真软件量化指标,确定评价标准。最后以南京市北京东路与丹凤街交叉口为例对其各相位下的车道动态平衡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动态平衡度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车道动态平衡性的评价是可行的,借助于车道动态平衡度可以直观地分析交叉口的车道划分及车道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交通需求,达到高效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中车辆不能完成变道而被迫停止在导向车道线前等待变道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畅通。通过建立车辆在不能完成变道被迫停止在导向车道线前等待变道和继续行驶两种情况下的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比分析了车辆不能完成变道而停止在导向车道线前等待变道的情况对道路交通流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部分车辆不能完成正常变道,从而被迫停止在导向车道线前的行为会严重阻碍后方车辆的行驶,缩短车辆自由行驶时间,增大红灯期间车辆排队的延误。在车辆不能完成变道停留于导向车道线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导向车道线长度缓解交通通行压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交叉口发生堵塞,会影响交通的有效运行。因此,如何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城市的交通有重要意义。以南稍门十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调查其高峰时段的现状交通量、信号配时方案及车道功能的划分,研究交叉口优化配时方案和改善交叉口车道划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的减少车辆延误,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证明VISSSIM仿真软件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为解决目前城市平面交叉口日趋严重的拥堵现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实测数据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流量、速度、车头时距等参数特性。基于实测速度-流量数据,建立速度-流量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发生交通中断前后施工区通行能力会发生显著变化:2-1施工区(单向2车道,关闭-车道)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8.56%,3-1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2车道,开放1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10.56%,3-2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1车道,开放2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9.75%;量化大型车比例、车道关闭形式、限速、中间带开口长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确定大型车比例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给出不同车道关闭形式及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开口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施工区的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右置掉头与右转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分隔带宽度受限的情形下,掉头置于靠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上,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过小,对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交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将掉头车道置于行车方向的最右侧与右转共用车道,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通过借鉴通行能力手册HCM上直左、直右以及左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在确定左转及掉头调整因子基础上,建立了交叉口掉头右置与右转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论可为掉头车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饱和流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以美国通行能力手册中饱和流率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典型信号交叉口车头时距的现场测定,对设计时速与直行车道数对饱和流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可完善饱和流率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9.
窄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丰国彤 《城市交通》2010,8(4):73-78
为了优化道路横断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节约土地资源,在分析现有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窄机动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应用为例,通过交通量调查、EMME/2交通软件模拟和驾驶人问卷调查分析窄车道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压缩车道宽度可提高路段、交叉口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及车均延误,同时减少驾驶人的变道行为,提高行车安全性。窄车道的成功应用为编制《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程规范(浙江省工程建筑标准)》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城市道路中常见的右转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该模型考 虑了交通流变化随机性导致的右转短车道交通阻滞问题,改进了现行美国通行能力手册 (HCM 2010)中将短车道视为独立进口车道的计算方法.本文应用概率论方法并结合交叉 口特性,同时考虑了短车道、交通流率和信号配时等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交叉口 延误估计方法.通过使用SimTraffic 微观仿真模型,应用交叉口获得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 行参数标定,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短车道对右转车辆延误有显著影响.尤 其在短车道长度小于2 辆标准车长的情况下,允许红灯右转(Righe-turn-on-red, RTOR)可 以有效缓解过饱和交通流问题并减少交叉口实际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