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刍议SBS改性沥青的延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延度的差异以及不同SBS改性沥青延度的差异,说明了SBS改性沥青延度的意义.讨论了SBS改性沥青延度机理,并对影响SBS改性沥青延度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进行沥青性能试验和混合料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三种沥青在软化点、低温延度、针入度等指标上的差异以及混合料性能上的差异。考虑指标性能和成本控制的综合因素,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可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剂量SBS改性沥青、4%SBS+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测力延度试验,分析测力延度参数屈服应变能、拉断功、韧性比及延度对沥青低温性能的表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拉断功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沥青低温变形能力,而屈服应变能、韧性比、延度只是评价改性沥青受拉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评价参数。延度评价拉断功用于评价聚合复合物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添加剂量的橡胶粉,通过室内方法制备了橡胶改性沥青。对橡胶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并与TPS高粘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做比较。结果表明TPS改性沥青的性能表现最优,橡胶沥青的软化点和粘度水平与SBS改性沥青相当,但低温延度较低。研究结果对橡胶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研究改进和推广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SBS/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基本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SBS/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三大性能指标研究,分析了岩沥青和SBS的用量比变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改性沥青中有效成分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其中岩沥青用量比例的不断增大,改性沥青针入度的变化不大;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即岩沥青与SBS复合改性对提高软化点的效果不如单独应用SBS的效果好;改性沥青的延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且改性沥青的15℃延度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适量添加岩沥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BS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SBS/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三大性能指标研究,分析了岩沥青和SBS的用量比变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改性沥青中有效成分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其中岩沥青用量比例的不断增大,改性沥青针入度的变化不大;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即岩沥青与SBS复合改性对提高软化点的效果不如单独应用SBS的效果好;改性沥青的延度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且改性沥青的15℃延度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适量添加岩沥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BS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薄膜老化试验模拟SBS改性沥青短期热氧老化过程,对老化前后不同掺量SBS的改性沥青进行常规试验,分析老化前后改性沥青25℃针入度、软化点、60℃和135℃旋转黏度以及25℃弹性恢复率等指标,并计算25℃残留针入度比、软化点增量。研究结果表明:老化前后改性沥青的软化点、旋转黏度、10℃延度等指标与SBS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相关关系具有一致性;当SBS改性剂掺量小于4%时,上述指标均随SBS改性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针入度与SBS改性剂掺量呈负相关;且在SBS改性剂掺量为4%时,抗短期老化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8.
改性工艺参数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SBS改性沥青的研究,分析了搅拌时间和温度变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感温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等指标时,搅拌温度在180度条件下,日本沥青,胜利沥青及兰炼沥青用SBS进行改性时其合理的搅拌时间分别为2h,3h和4h,随着搅拌温度的升高,改性沥青的感温降低,软化点,低温延度增加,说明适当增加搅拌温度有利于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SBS改性沥青的研究 ,分析了搅拌时间和温度变化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综合考虑感温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等指标时 ,搅拌温度在 180℃条件下 ,日本沥青、胜利沥青及兰炼沥青用SBS进行改性时其合理的搅拌时间分别为 2h ,3h和 4h ;随着搅拌温度的升高 ,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降低、软化点、低温延度增加 ;说明适当增加搅拌温度有利于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SBS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不理想的原因,结合北方气候特点,详细阐述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摊铺和碾压等工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保证路面平整度。  相似文献   

11.
对3种基质沥青在不同SBS剂量下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SBS剂量作为参考数列,以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135℃运动粘度作为比较数列,计算了SBS剂量与主要性能指标的关联度,并对关联度进行排序。通过对关联度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各项性能指标所占的权重,建立了SBS剂量与常规性能指标的关系式,提出了基于多指标的SBS剂量检测方法,并采用已知SBS剂量的样品组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SBS剂量关联度显著的主要性能指标分别为软化点、弹性恢复、135℃运动粘度;对3种改性沥青采用该方法确定的SBS剂量绝对偏差均在0.15%以内,可见,检测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2.
改性沥青与SMA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对掺入相同百分比但不同组合方式的SBS及PE改性剂的改性沥青进行技术分析,然后对SMA采用普通沥青和不同组合的改性沥青之间的成本进行估算,最后在几种组合当中得出使用PE SBS的混合改性剂优于同剂量的PE、次于SBS,但就技术性和经济性而言,综合指标好。  相似文献   

13.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性能及其微观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工艺的SBS改性沥青,采用试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常规3大指标试验、SHRP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以及储存稳定性试验等,研究加工工艺参数以及改性剂种类等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说明,通过掺配适当的稳定剂和助剂等措施改善改性工艺,是提高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工艺的SBS改性沥青,采用试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常规3大指标试验、SHRP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以及储存稳定性试验等,研究加工工艺参数以及改性剂种类等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说明,通过掺配适当的稳定剂和助剂等措施改善改性工艺,是提高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胶体磨法制备了掺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改性乳化沥青,并对其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进行了测定,对乳液的微观形态和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本法生产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很好,符合重交通道路的规范要求;当SBS的含量在3%时,改性沥青乳液分散均匀,中粒度较小,储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SBS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及贮存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胶体磨法制备了掺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改性乳化沥青,并对其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进行了测定,对乳液的微观形态和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本法生产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很好,符合重交通道路的规范要求;当SBS的含量在3%时,改性沥青乳液分散均匀,中粒度较小,储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聚磷酸(PPA)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 采用四组分分析试验和沥青三大指标试验研究了PPA对不同基质沥青化学组分的影响, 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开展了沥青温度扫描试验与频率扫描试验, 分析了不同配比的PPA改性沥青、PPA/SBS改性沥青与PPA/橡胶粉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不同动态频率加载条件下的流变性能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PPA含量(质量分数, 后同)的增加, 沥青质含量逐渐提高, 油分(饱和分与芳香分)含量减小, 沥青逐渐由溶胶结构转变成溶-凝胶结构, 沥青高温性能逐渐增强; PPA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与基质沥青的沥青质含量相关, 沥青质含量大的基质沥青经PPA改性后其沥青质含量提升最大, 针入度降低最多, 具备更好的高温性能; 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与橡胶粉改性沥青掺入PPA后, 其抗车辙因子分别提高了1.0~8.2、0.8~13.9与2.9~19.7 kPa, 表明PPA可有效改善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感温及流变性能, 增强沥青的弹性特征, 提高其抵抗剪切变形能力; 与单一改性沥青相比, 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PPA与聚合物改性沥青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容性; 随着PPA含量的增加, 沥青10℃延度逐渐降低, 当PPA含量为1.5%时, 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与橡胶粉改性沥青10℃延度分别下降77%、64%与39%, 表明PPA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存在一定负面作用, 建议PPA含量不宜超过1.0%;PPA/SBS改性沥青最佳复配比为1.0%PPA复配3%SBS, PPA/橡胶粉改性沥青最佳复配比为0.75%PPA复配15%橡胶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采用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提高沥青路面抗病害能力。通过室内常规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及SHRP的动态剪切、弯曲梁流变、PAV压力老化试验,对比研究了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SBS及PE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高低温特性及老化特性等路用性能,得出松香基膨润土纳米层状硅酸盐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为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