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宜昌市1996-2004年连续清查的第一手土地利用资料,用马氏链模型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概率.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所有可能的模型,用这些模型对2004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比较,进行误差分析,用误差率最小的模型作为预测模型,对宜昌市未来几年的土地利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当前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正处于一种耕地逐渐减少,居民点、工矿用地逐渐增加的变化状态,而且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温度及水分等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了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带现象。本论文在2008年6月~2009年8月份,在赛罕乌拉阴坡和阳坡两个坡向从山麓到山顶(海拔1 050m~1 951m),每隔100m的植物群落特征变化进行实地调查,并统计分析赛罕乌拉阳坡和阴坡每隔100m海拔带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群落变化划分了植被类型,揭示了赛罕乌拉植被的阳坡和阴坡垂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赛罕乌拉阳坡有沟谷杂木林、草原、山杏灌丛、蒙古栎林、亚高山草甸等5个植被类型,在赛罕乌拉阴坡有沟谷杂木林,虎榛子杜鹃灌丛,山杨、白桦林,白桦林,云杉林,落叶松林,岳桦林,亚高山草甸等8个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3.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6):147-149,164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为30m的永久性消落带,其最大出露面积可达1.1×104km2.可持续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总结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四种模式: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防护林模式和植被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为30m的永久性消落带,其最大出露面积可达1.1×104km2.可持续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总结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四种模式: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防护林模式和植被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针对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 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利用元胞自动机(CA)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模型来实现海量数据的获取、储存以及更新.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发出基于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土地预测模型.基于实际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利用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优势,合理考虑土地利用系统中时空变量的复杂性,结果可靠,为正确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分析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是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兰州新区1993~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兰州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与信息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年间,兰州新区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呈大幅度减少,而受人为影响较大的房屋建筑区、人工堆掘地、构筑物、道路、林地等地类面积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林地面积的大幅增加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兰州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一直处于明显上升态势,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度有所降低;耕地、草地的减少,林地、房屋建筑区的增加是导致兰州新区信息熵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LUCC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模型和LUCC转移矩阵分析研究了越南Ha Noi市2000—2010年的LUCC空间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内,HaNoi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其中专用设施用地面积由于转移到居住用地等各种土地而减少,农业产业用地面积变化最大也最活跃,林业用地、未利用土地是减少,而其他农业用地、水产地、居住用地、信仰-宗教用地、坟地、水域、其他非农业用地出现了增长;从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来看,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比2005—2010年活跃,具体2000—2005年Ha Noi市LUCC综合利用年变化率为0.824 6%;2005—2010年LUCC综合利用年变化率为0.597 81%。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速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情况,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3年、2009年、2013年3期遥感数据(TM和OLI)和铁路矢量数据为基础,从整体和局部研究近10年来京津城际沿线区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首先,采用分层提取法对图像进行解译,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5种,分别是居民地、水域、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其次,从整体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分形维数、多样性和破碎度;最后,建立缓冲区半径为1 km间隔的20个缓冲区,从局部分析通州-武清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缓冲距离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周边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从2003—2013年一直在减少,形状越来越规则,而随着居民地不断增加,动态度在2009—2013年大于2003—2009年,破碎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呈递增趋势。从总体上看,离铁路距离越近的缓冲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采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汛期水体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汛后,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引起的环境风险较低。消落带土壤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较低,Pb和Cd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长期周期性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土壤中Cu,Pb,Cd,C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7.04%,24.49%,12.99%及13.70%,总体而言,增大幅度排序为Pb>Cu>Cr>Cd。  相似文献   

10.
卫星遥感技术由于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山西某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应用遥感解译技术对公路沿线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得出各类型植被分布数据,从而实现对沿线植被分布面积及公路建设前后植被类型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为高速公路建成后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用地不足。针对城市用地类型的转变问题,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与城市扩张相关的驱动因子,根据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结果确定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最大因素,结合CD生产函数回归模型,预测未来城市用地面积;确定土地利用转移概率,为未来城市土地扩容与功能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兰新2线铁路朝家山1号隧道为工程实例,主要研究断层破碎带中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运用地质雷达图像,结合设计勘察资料,分析断层破碎带的类型、识别方法、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并根据不同断层的发育特征,采集地质雷达测试数据,雷达数据图上找到其变化形式进行对比总结,测试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铁路网对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参考其铁路2010—2016年相关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该省的旅游产业空间差异情况进行分析。首先,运用ArcMap软件绘制出随着铁路网的完善,各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图;接着分别在宏观和微观视角下,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验证铁路网对旅游产业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网对节点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影响尤为明显;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与铁路发展成熟度呈正相关。因此,各市根据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合理调整旅游产业,不仅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减少各城市间旅游产业空间差距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铁路网对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参考其铁路2010—2016 年相关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该省的旅游产业空间差异情况进行分析。首先,运用ArcMap软件绘制出随着铁路网的完善,各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图;接着分别在宏观和微观视角下,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验证铁路网对旅游产业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网对节点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影响尤为明显;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与铁路发展成熟度呈正相关。因此,各市根据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合理调整旅游产业,不仅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减少各城市间旅游产业空间差距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陈小利 《交通标准化》2011,(23):165-168
提出一种将基于土地利用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与交通尾气排放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交通规划软件Cube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然后结合美国环保局的MOVES尾气排放模型研究交通尾气排放。这种方法可以从宏观上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基于环境的变化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化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市跨长江地铁线路——2号线金银潭站、范湖站、积玉桥站3个典型车站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度量,并结合现状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长江两岸交通互通性得以提升,进而引发高档住宅在城市跨江轨道交通沿线的集聚效应;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沿线地价上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商业服务、居住用地格局升级的同时,受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影响居住用地形成圈层式居住等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景观格局的时空改变对于区域气候、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石羊河流域2001、2006和2015年三期MODIS土地覆盖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流域近15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研究表明:1)2001~2015年间草地和农用地快速增长,灌木和未利用地面积急剧降低.2)斑块形状趋于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水体、林地、农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增加,灌木、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全流域的破碎化程度减弱.3)景观格局的改善与气候暖湿变化有关,主要驱动因子是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因素,政策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居民通勤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勤行为作为居民日常出行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其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交通的组织起决定性作用。同样,与通勤密切相关的居住与就业两类用地,其空间组织对城市空间格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城市居住一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出行行为的转变。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别从广州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组织对通勤行为的影响、居民通勤的基本特征出发,来探讨通勤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脊柱转移瘤的预后因素,试图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1日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随访,共105名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5~56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行单因素分析,再将结果中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行多因素分析。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类型、累及椎体数目、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治疗前一般状况(Karnofsky评分)、神经功能状态(Frankel分级)、行走功能、大小便功能等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类型、内脏转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及行走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肿瘤类型、内脏转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及行走状态是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基于土地利用与交通双向互动理论,对评价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承载力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静态对比测算和动态模型测试相结合的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以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以《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在静态对比测算中,将北京市中心城区各街区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发开强度与交通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动态模型测试中,对3种方案的道路流量、交通负荷进行了对比,在空间分布上定位不协调区域及不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