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分析其它行业客服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客服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构建铁路客服中心的重要性;从客户战略定位、业务发展定位、技术规划定位三方面,分析了铁路客服中心功能定位;并对铁路局客服中心的架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应用,驱动着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国内外重载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智能化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重载铁路是一个跨多种运输方式、联动紧密、连续性强、协同性高的复杂系统,在持续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客户服务等方面面临着极大挑战。文章结合国外重载铁路信息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形势,基于对重载铁路业务特点和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智能重载铁路的内涵及总体架构,给出了典型业务应用的构成。通过介绍浩吉铁路的智能化典型系统的实施应用,证明了总体架构研究成果对重载铁路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路物流呼叫中心系统是在山东铁通呼叫中心平台基础上,结合铁路物流行业相关业务实际需求开发而成的集自动交互式语音服务(IVR)、智能路由、人工座席、外拨和录音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呼叫中心系统,它的实现能够协助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集售前、售中和售后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形成一套全新概念的管理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客票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已建成覆盖全国的超大型分布式售票网络.为了适应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体现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迫切需要研发和应用新一代客票系统.新一代客票系统将适应旅客服务、市场营销以及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需求,采用两地三中心的集中式体系架构,基于三星型的广域网络结构,设计实现全新的功能体系.系统的建设将对发展现代化铁路售票方式,促进客运服务方式转型,加快客运营销从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变,加快客票系统从内部服务型向以旅客为中心的外部服务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适应铁路业务不断变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少相对独立的信息平台、分散的信息系统。这毖平台和系统都自成一体、相对封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满足客户对铁路运输整体信息的需求,集成化已迫在眉睫。介绍铁路货运客户服务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实现,并对其中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铁路货运客户服务系统以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完整更便捷的信息服务为出发点,采用SOA架构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铁路各货运环节相关的既有信息系统的信息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铁路货运预付款客户管理分散,客户预付款使用效率低下,预付款操作使用流程不规范,凭证手工录入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并实现铁路货运预付款集中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在分析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系统设计方案,采用集中部署、多级应用的总体架构,依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主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构建系统运行环境;介绍系统构成、运行环境配置与运行监控、系统逻辑架构、主要功能及数据接口。该系统实现货运预付款相关业务由铁路局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预付款数据的集中核算,客户预付款可一点存入、多点结算,提高客户资金利用率和货运服务体验;通过实现与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相关凭证、账目和报表可自动生成和传递,减轻了业务人员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铁路审计工作对信息化不断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业务全流程管理,设计并实现了集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和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新一代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依托微服务架构,采用云计算、传输加密、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相似度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财务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关联分析。在相关部门的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助力审计工作由传统查账式审计向防范风险和服务导向型审计发展,达到防治并举,重在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调研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需求,分析铁路安全保障业务、铁路运输管理业务和乘客信息服务等三类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规划;对比讨论了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5种备选技术,提出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接入网应采用LTE技术;探讨了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思路,并给出了LTE-R的发展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准铁路公司在SOA技术架构规划和实施系统整合阶段,就面向服务的业务架构、企业综合门户实现的功能、整合和集成公司的业务应用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研究,为相关业务系统整合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户关系管理是根据铁路大数据来分析铁路客户运输行为,评估客户对铁路的价值,从而为客户量身定制运输产品与运力配置。阐述中国铁路95306网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和目标,提出铁路客户关系管理架构,从客户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客户评级积分管理及客户服务标准制定3个方面,探讨中国铁路95306网客户关系管理对策,为铁路货运客户细分差异化营销和服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客户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分析在客户服务质量管理领域大数据应用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为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的数字化分析评估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建设框架。应用主流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处理算法,对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过程数据进行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整合,实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调用分析。应用自然语音识别技术,验证转换算法,提出提升效率的机制,同时,结合典型的客户服务质量分析指标,通过业务分析模型、基础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进行设计开发,实现服务质量分析的数据化方案。平台框架、技术路线和原型平台的开发,能够为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应用提出可行的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降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云计算逐渐成为铁路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架构,铁路数据中心云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正朝着多地多中心方向发展,其运行与维护(简称:运维)环境异构特征愈发突出,运维业务需求日趋复杂化。为有效应对铁路数据中心运维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提升运维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出铁路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方案,重点对运维数据采集、运维监控指标体系及运维数据存储展开研究,为铁路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铁路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现状出发,立足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和灾备中心建设需求,重点研究数据复制、主备/双活、业务切换及自愈、云灾备服务等灾备关键技术;对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保障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提出基于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的信息系统灾备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的建设及应用系统灾备架构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铁路云灾备服务化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受到人身意外伤害的旅客获得及时救助,同时减轻铁路企业的经济和舆论压力,铁路急需开展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以新一代客票系统的整体框架为基础,论述铁路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集中模式、三级应用的系统架构,运用C/S和B/S相结合的技术,从12306网站和车站窗口2方面阐述乘意险销售、变更、退保等业务功能设计。在稳定可靠的技术架构支撑下,保险销售业务实践效果良好,满足业务需求,社会效益显著。展望了其他客运服务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神朔铁路施工管理一体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神朔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全过程一体化框架,采用Oracle RAC数据库系统,配置Weblogic应用服务器,以Java为软件开发运行平台,构建神朔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介绍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功能设计。该系统已在神朔铁路分公司推广实施,满足施工管理要求,减轻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基于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系统运行、业务运营等数据,结合分布式数据存储和计算框架、实时流式计算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构建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票额智能预分、铁路旅客画像和客运运营支撑等大数据应用创新。提出铁路客运大数据在扩大铁路客运业务应用范围,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以及构建交通大数据业务生态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研究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演进困境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提出铁路云数据中心的总体技术架构,详细阐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铁路数据中心平台优势。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超融合技术和网络拓扑技术展开说明。立足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角度,重点从IaaS层资源规划、云管平台建设、网络架构设计和云平台双活灾备建设4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工程现场实施提供重要的建设思路支撑和实验室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从铁路运输信息化的业务发展、信息化系统及技术应用等角度出发,结合云原生技术,对铁路运输信息化的优化路线提出容器化、微服务化、网络梳理等改造思路。针对微服务化的改造给出了业务拆分与逻辑拆分依据。分析了铁路运输生产信息化中涉及的业务优化型技术与信息化支撑型技术的改造策略。云原生技术的沉淀与应用,将赋能铁路运输生产信息化业务系统中台战略能力,提升铁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快速迭代及业务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