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对河口整治水位的确定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并基于输沙平衡原理,借助于挟沙力公式,推导了河口整治线宽度计算式.运用前述的方法和公式,给出了虎跳门河口段(横山-虎跳门口)整治水位及整治线宽度.分析了虎跳门(南门涌~虎跳门口)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把整治后整治线内的实际冲刷厚度与利用整治线宽度计算式反推的计算冲刷厚度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分析表明,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方法和公式是合理的,可以给类似河口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特点及内涵,研究了守护型工程和调整型工程的整治参数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荆江河段实际情况,守护型工程整治水位、整治线宽度确定采用浅滩河段边心滩高程控制法、浅滩优良时期河宽法,能够体现守护型工程的本质内涵;调整型工程整治水位确定采用整治流量推求整治水位方法、整治线宽度计算考...  相似文献   

3.
李一兵 《水道港口》2011,32(3):185-189
由于受干流的顶托影响,弱支流河口段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其整治参数已不能用天然河段的计算方法来确定,而经验方法也往往由于缺乏科学性而导致工程事倍功半.在总结赤水河口淤沙河段航道整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区弱支流河口段航道整治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应根据干流顶托水位降落过程,分段采用浅滩由淤积转人冲刷、流速较大、冲刷...  相似文献   

4.
曲直  陈界仁 《水运工程》2013,(5):116-119
赣江下游河道近年来受河床采砂、航道整治等影响,河床下切、水位下降,河床形态发生变化,该段航道整治参数也发生变化.在对赣江樟树至外洲河段河床变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床下切对河道水文特性影响的分析,依据最低通航水位及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及原理,分析了赣江樟树、丰城、市汊、外洲水文(位)站的最低通航水位、樟树至外洲段的整治线宽度变化,并与Ⅲ级航道整治中设计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河床变化对赣江下游的航道整治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感潮河段设计通航水位确定方法及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潮河段因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汐的双重影响,航道设计通航水位确定方法和标准需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目前尚无定论。通过分析内河和海港设计通航水位确定方法的特点及异同,以长江、珠江等感潮河段水文站的实测资料为依据,分别按两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探讨其适用性,并针对区段划分、标准确定及其衔接、样本资料取用年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为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长江下游港口和航道的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迫在眉睫。南浏河段河道条件复杂,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现状条件下,要对长江中下游主航道进行经济合理的整治开发必须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保证。不受潮汐影响或是受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该用综合历时曲线法来计算取值,受潮汐影响明显的地方采用低潮位累计频率曲线90%来取值,南浏河段受径流、潮汐共同作用,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本站水文分析、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河床演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水动力近期的主要变化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分析得出北江下游航道在径流作用河段水位变化是对河床下切的直接响应,而在下段的感潮河段,中、枯水潮汐作用较强时,水位变化受控于潮汐动力,潮汐动力变化是对河床下切、底坡降变小和河床容积增大的响应,流速变化主要是对平均水深和水面比降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汤宇  付桂 《水运工程》2016,(11):151-156
近年来,因长江口上游径流、外海潮汐和河口海洋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长江口水域河口及海岸工程的大量兴建,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导致河口潮汐产生变化。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建设前后长时间序列的11个潮位站潮位资料进行分析,得出长江口近期潮汐特性的变化特征:口外潮汐特性主要受外海潮汐总体变化影响,口内潮汐特性受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及周边涉水工程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感潮河段同时受到径流和潮汐作用,海平面上升导致外海的潮汐动力增强,会对近岸感潮河段造成影响.文章通过MIKE 21建立长江下游水域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大通站的径流数据计算分析海平面分别上升0.5 m、1 m和2m对长江芜湖至入海口感潮河段潮波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海平面上升对感潮河段潮位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入海口至...  相似文献   

10.
长顺直河段演变常表现为边滩不稳、过渡段深泓摆动,从而引起航道变迁。以汉江下游典型长顺直河段麻洋潭滩段为例,通过对该滩段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河床演变、模型试验、整治效果等方面的分析,对汉江下游长顺直河段航道整治经验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长顺直段过渡段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合理规划航道轴线,采取工程措施塑造优良的微弯型整治线,能有效稳定航槽;在采用较低的整治水位时,通过缩小整治线宽度和整治建筑物间距,可达到提高过渡段航道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水沙变异条件下航道设计水位研究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对西江界首至肇庆河段重点滩段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特点,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航道设计流量,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潮汐、枢纽下泄非恒定流、航道整治工程等因素对设计水位的影响,然后确定航道设计水位。研究成果对于水沙变异条件下枢纽下游径潮流过渡河段的设计水位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江"博罗浅段"整治水位及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航道整治的经验,结合整治河段的实际情况,对东江下游航道整治的重点河段“博罗浅段”的航道整治重要参数,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航道整治的经验,结合整治河段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桂江航道整治的重点河段——金牛坪坝下浅段的航道整治的重要参数——整治水位、整治流量、整治线宽度等的确定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讨论如何根据这些参数确定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张明进 《水运工程》2013,(12):109-114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长江中游藕池口河段、牯牛沙河段典型碍航浅滩,将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后新的航道整 治参数确定方法应用到具体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对航道整治关键参数进行实践检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应用基础。数学模 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种整治参数下,经过典型水文过程后可达到规划的航道尺度,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新 的航道整治参数理论成果适用于目前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后长江中游浅滩的航道整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感潮河段水位预报模型基于当前站水位、上游径流水位和下游海洋潮位数据进行预报,导致预见期受上游来流时间制约、上下游站数据缺失情况下无法进行预报、数据采集成本高等问题。文章假设感潮河段水位由径流因素和潮汐因素共同线性作用,基于单站等时距水位数据,建立了包含一个径流动力修正系数和若干个潮汐调和分潮系数的非线性优化预报模型,并结合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潮汐调和分析法、梯度下降法,给出一个寻优的迭代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辨识。模型应用于长江感潮河段部分观测站,水位预报精度较好,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潮汐河口长航道乘潮计算的潮位资料代表性问题,提出了潮汐河口乘潮水位的多站联合计算法。该方法利用多站同步潮位资料,综合考虑船舶通航方式与潮波传播速度等因素,可合理计算潮汐河口乘潮水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有关计算表明,相同乘潮历时和累积频率对应的乘潮水位,进河口大于沿程单站的乘潮水位,且明显大于出河口。潮汐河口长航道设计,应根据当地河口的潮汐性质、强度及其与径流的对比,以及船舶航行的特点包括航速、进出港载货情况和航道沿程水深,确定合理的乘潮方式,即选择合适的航道乘潮长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潮汐河口长航道乘潮计算的潮位资料代表性问题,提出了潮汐河口乘潮水位的多站联合计算法.该方法利用多站同步潮位资料,综合考虑船舶通航方式与潮波传播速度等因素,可合理计算潮汐河口乘潮水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有关计算表明,相同乘潮历时和累积频率对应的乘潮水位,进河口大于沿程单站的乘潮水位,且明显大于出河口.潮汐河口长航道设计,应根据当地河口的潮汐性质、强度及其与径流的对比,以及船舶航行的特点包括航速、进出港载货情况和航道沿程水深,确定合理的乘潮方式,即选择合适的航道乘潮长度.  相似文献   

18.
冼军 《珠江水运》2009,(4):58-59
潮汐河口受径流、涨潮、退潮的影响,水面比降变化明显,直接影响河口疏浚工程计量与施工质量.本文根据涨潮、退潮河面比降变化规律,探讨通过加密设置水位尺,提高疏浚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草街—河口段航道枯水期存在多滩群出浅碍航问题,尤其三峡库区建成后,该河段水沙变化更为复杂。受逐年地形变化的影响,航道整治效果不能达到规划航道维护尺度标准。为探讨电站下游长河段浅滩碍航问题的改善措施,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三峡库区回水对该河段航道尺度的影响,得到不同水位条件下嘉陵江河口航道碍航浅滩的分布特征,提出各重点滩段达到维护尺度的最小流量要求及其保证率。结果表明,嘉陵江草街—河口段不同滩段在相同流量下的水位差异明显;现状条件下浅滩碍航问题突出;在现有地形条件下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的最小下泄流量约为1 620 m3/s。  相似文献   

20.
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锋  谭亚  王志伟 《水道港口》2015,(3):204-209
为更好研究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的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过程,并设置上下游不同条件的对照组,分析了河口段平均海面的影响因子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年平均海面A0值由上游径流和外海潮波共同作用产生,外海潮波给予了河道内平均水位一个沿程定值,而径流使得其产生了沿程衰减的趋势,这是河口段A0特征不同于外海的原因,也说明径流是其主要影响因子。A0只受径流和外海潮位的年平均值影响,而不受两者的年内变化影响。径流量的变化会导致上游A0值比下游发生更加显著的响应;外海A0值的变化会使沿程发生大致等量的变幅。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后,河口段A0也将上升相近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