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云斌 《中国水运》2007,5(8):37-38
根据天津港航道的现状,天津港存在单向通航情况,尤其是随着大型船舶进出主航道艘次的增加,在现有航道宽度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单向通航和双向通航的情况,包括单向通航到双向通航的转换及双向通航到单向通航的转换过程。本文给出了天津港航道通航能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规定制约和限制了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通航效率。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海事部门有必要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做科学评估,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范浩 《水运管理》2009,31(10):14-16,19
为解决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规定制约大型船舶进出广州港通航效率的问题,特别是限制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作出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采用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模型精确度不高,无法准确描述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方法,通过计算航道弯曲半径,及船舶安全通过的最小弯曲半径,分析航道弯曲半径与船长关系,计算船舶能够顺利通过的弯曲航道宽度,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的关系,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关系误差,从而建立航道曲率与相对事故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顺直河道单线航行和双线航行航道宽度,确定了顺直河道长宽比与船长的关系,并计算船舶安全通过弯曲河道所需最小航宽,并对其中参数进行计算,综合二者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立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弯曲河流和航道尺寸与船舶通航能力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降低对施工水域通航环境和船舶航行安全的不利影响,对长江口南槽航道整治工程进行通航安全风险分析.采用IWRAP模型计算船舶发生对遇碰撞、交叉碰撞、追越碰撞的概率,并对工程施工期间的通航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航道船舶流量较大、施工船舶穿越航道频次较多时,航道(工...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船舶进出港管理,提高港口营运效率,通过对唐山京唐港区自然环境、通航条件及《海港平面设计规范》的研究,探讨京唐港20万t级航道内实现5万t级散货船舶双向通航的可行性,得出京唐港20万t级航道实现5万t级散货船舶双向通航的条件,并提出相关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航道通航环境安全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将可拓云评价模型应用到航道通航环境的安全评价中,构建基于可拓云理论的航道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模型,通过信息熵理论确定航道通航环境安全等级并定义可信因子σ,使得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易于定量计算,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优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李昱 《水运工程》2013,(12):103-108
在分析长江下游八卦洲汊道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的基础上,对宝塔水道下段扬子专用航道双向通航航道线路技 术参数进行计算,对航道优化及航标调整方案进行设计。专用航道调整方案,满足了扬子专用航道不同代表船型双向通航 要求,满足当前沿江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为该段航道的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重庆梅溪河河道为规划的国家Ⅲ级航道,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和通过对河道的水位推算和河床演变分析,从满足航道安全通航要求的角度出发,就梅溪河河道建设的特大桥的桥址、通航净空尺度、通航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提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翟征秋 《世界海运》2012,35(7):31-33
通过对天津港10万t级大沽沙航道自然条件的调查,根据进出港船型需求及相关理论计算,论证不同海况下设计宽度为375m的10万t级大沽沙航道所能允许双向通航的船舶尺度,对即将开通的天津港10万t级大沽沙航道的通航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沿海散货船舶大型化,对配套的航道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船舶进出港规则对发挥航道通过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构建沿海进口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先来先服务规则、大船优先服务规则和船舶成簇进出港规则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则下,航道通过能力与服务水平均呈指数分布关系;先来先服务规则和大船优先服务规则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而对于港口规模大、航道通航历时长的港区成簇进出港规则要比前两种规则对应的航道通过能力高。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评估其对典型污染排放的影响对航道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收集计算长江上游船舶吨位、船舶交通流、船舶燃油消耗及典型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分析了长江上游船舶大型化对典型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长江上游三省一市船舶平均吨位从249 t增加到874 t,船舶流量显著减小,货...  相似文献   

13.
船闸通过能力与日平均过闸次数、一次过闸吨位、年通航天数、船舶装载系数以及运量不均衡系数有关,在船闸运营过程中这些因素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基于MC法的计算机仿真研究船闸通过能力,并以新夏港河船闸年过闸货运量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说明。运行结果表明,计算机仿真能够较好地应对不确定性问题,为船闸工程建设中船闸通过能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中国海事》2010,(10):49-51
随着客滚船运输行业的兴起,客滚船的营运安全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文中利用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由人、船、环境、管理四要素所构成的客滚船营运风险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某客滚船具体航次的营运风险。经过验证,基于BP神经网络客滚船营运风险评估方法与实际相符,为客滚船风险评估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推进船型标准化是提高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定量研究船型标准化程度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效果,在研究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流程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三峡库区船舶过闸仿真模型,模拟不同船型标准化率下三峡船闸的实际通过能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三峡库区船舶过闸情况;船型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时,标准船型对提升船闸运行效率的优势凸显。相比于对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提升,船型标准化率的提高对船舶过闸服务质量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趋于饱和的问题,进行长江口智慧航道构架的初步研究。采用物联网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调控技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部分传感设施以及时空信息数据体系和信息云平台等建设,构筑长江口智慧航道,对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行效率、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沿海散货港区规模化以及散货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对航道航行安全性以及航道通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舶进出港安全时距作为控制同向进出港船舶尾随时间的安全参数,是影响沿海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之一.基于港口船舶航行作业系统,利用Arena仿真软件构建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安全时距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实例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时距与航道通过能力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安全时距对双向航道通过能力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货物流向变化对二者的敏感关系影响并不明显;单线航道受安全时距的影响程度随通航历时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总结了船舶航行数值模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不同自然条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以及行船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介绍了船舶航行模拟软件Dynasim.为论证我国南方港口设计中某一泊位的通航安全,利用该软件模拟了多种船舶在不同风、浪、流以及船舶装载等条件下的航迹线,讨论了两船之间的追越和相遇时彼此的影响.通过具体的船舶...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当前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船型情况,结合浙江省内河航道、跨航桥梁、控制性船闸等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提出适合浙江省的内河集装箱发展船型,并分析其节能、高效、经济、适应性等特点。本研究对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具有参考价值,对全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此文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采用Reason模型,从船员—船舶—环境—管理四个环节来分析海上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船舶事故的发生率,促进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