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衔接换乘,关键是在公共交通站点合理的规划自行车停车设施,方便换乘。通过分析两种自行车停车设施的特点,对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应用TOPSIS法进行换乘停车设施的选址,最后以南稍门站为例进行停车设施的选址分析,为“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换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三、停车发展思路停车系统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要符合综合交通发展总思路,旨在促进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小汽车交通的协调发展。园区停车系统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坚持结构引导,注重供需统筹。结合园区公交优先发展政策,重视交通结构导向,构建与交通发展相协调的停车供应系统;推进需求管理政策实施,统筹考虑泊位供给与需求管理,有效控制停车设施总量。二是坚持分区规划,注重差别调控。实施差别化停车政策,在核心区降低停车供给、提高停车收费价格、提供优质公交服务,体现区域差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区域动静态交通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停车有度。三是坚持互联共享,注重以静制动。借助"互联网+",促进智慧停车的发展,着力提升停车信息化管理水平;开放共享,盘活既有停车资源,加强泊位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交通拥堵是世界大城市中多发、常见的"城市病"之一.根除此病的城市实属罕见,能缓解此病的城市倒有不少.缓解的医案都是在建有合理道路系统的城市机体上配以"交通需求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医案的正确理念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不滥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目前,按"交通需求管理"的医案,通用药物有建轨道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组织"合乘车"等,配以停车、过桥、过路收费政策,以及良好的P+R换乘系统,引导人们把全程小汽车出行改为短程换乘轨道交通、公交出行,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探讨了中心区内停车设施供应与需求的时间、空间不均衡关系。根据不同用地停车设施使用特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的动态停车泊位需求模型,描述了不同功能建筑物停车需求的时间变化规律。根据停车需求的差异性,提出了互补型用地功能区停车泊位优化整合方法,该方法在不增加停车泊位总量的情况下可提高单个泊位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停车资源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出行时长的大型活动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萍 《城市交通》2009,7(2):22-27
以大型活动期间来自外省市的小汽车出行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出行时长的停车换乘选择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当日往返者和停留多日者对停车换乘的需求特征与选择行为存在差异:停车供应限制政策对前者利用小汽车出行的选择行为影响较大,对后者的影响较小;前者强调换乘公共交通的直达性和便捷性,对时间要求较高,后者则重视交通方式的灵活性。针对停留多日者的相关设施及政策还须统筹考虑全程出行链的需求,提出在郊区新城结合住宿情况设置停车换乘系统。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8.
关于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的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2005年底,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已达65.3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15万辆,而目前统计的城区泊位才13.7万个。其中居住区配套停车泊位不超过9万个,停车需求缺口较大,部分居住区停车问题也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9.
2019北京世园会具有客源分布距离远、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小汽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特点,对小汽车停车供给保障和组织管控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通过获取2019北京世园会期间小汽车停车场进出场数据,分析小汽车的停车日分布、周末及节假日的平均停车时长、小汽车进出场时间分布等特征;其次,结合小汽车停车需求特征,介绍2019北京...  相似文献   

10.
以出行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舒适性成本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居民广义出行费用模型,将广义出行费用函数作为效用函数,对传统Logit模型进行改进,从广义出行费用的角度,研究广义出行费用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通过Transcad对改进的Logit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结果表明出行直接经济成本的支付方式对小汽车出行有很大影响,其中停车费用起着关键性作用。当CBD内停车收费达到15元/h,CBD外公共交通换乘地区停车收费达到10元/h时,小汽车出行转移比例达到20%。制定合理的分区停车收费措施,增加小汽车广义出行费用,同时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缓解中心区拥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停车设施供应与停车需求关系模型以及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平衡关系模型,并对合理确定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规模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的停车产生率模型存在局限性,对于混合土地利用模式可能高估停车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建筑物停车泊位共享进行研究。以停车泊位共享理论为基础,提出混合土地利用模式下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及方法。将泊位共享理论应用于无锡市某地块,结果表明,按照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计算,高峰停车需求总量减少20%,项目设计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实行泊位共享可以降低建筑物停车配建规模,减少总停车泊位建设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3.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工程领域传统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存在两大缺陷,不能保证停车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处于现实的合理区间,且模糊了停车泊位与车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提出了停车泊位总量约束的需求-供应预测方法,将停车需求划分为住宅区内、工作地和访问地3类,根据机动车拥有情况和分目的机动车出行OD进行预测,能够较为细致地预测各类停车需求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将停车泊位总量约束的需求-供应预测方法应用于《温州市停车发展专项规划》中,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疏导我国大中城市中心区的密集车流,近年来陆续有城市建成了停车换乘设施。通过对重庆市轨道停车换乘站场设施的调查,进行了停车换乘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选取换乘步行距离、停车泊位数、换乘费用、发车间隔作为输入指标,换乘时间、换乘客流量作为输出指标,在数据包络法的基础上,确定停车换乘效率评价模型。对重庆市5个典型轨道交通停车换乘设施,运用DEA模型进行停车换乘效率评价。所建立的停车换乘设施效率评价模型对目前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外扫描     
《城市交通》2017,15(2)
正美国华盛顿特区希望雇主出钱奖励雇员减少驾车通勤据华盛顿邮报3月17日讯,华盛顿特区官员和公共交通拥护者正在试图劝说雇主为雇员提供通勤补助以鼓励其减少单独驾驶小汽车通勤,而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公共交通和步行。议会建议那些提供免费停车位或者补贴停车的雇主改为给予雇员现金奖励。新奖励将使雇员更倾向于放弃小汽车通勤,而使用更可持续的出行方式。议会成员认为这项建议能够解决停车  相似文献   

16.
鲁宁 《轨道交通》2009,(3):76-77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特别是公交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规划中的一些原则,布局和设施要求,以期对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规划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后地面公交的线网优化规划为例,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特征分析方法,并用以划分服务范围.利用轨道交通和公交的IC卡刷卡数据及手机大数据,模型分析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客流和潜在客流进行换乘的行为,明确轨道交通新开后对公共交通的影响范围,并预测换乘的公共交通供需变化,作为线网调整优化的依据,并在项目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该模型可用于轨道交通开通后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的交通情况与过去的欧洲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鉴其相关经验教训.以匈牙利布达佩斯为例,探讨其如何利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进行城市停车管理.首先指出停车管理的目标应为降低小汽车的使用需求、强化公共交通相对于私人交通的竞争力.然后,在路内停车管理层面,剖析中国停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政策及标准、运营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三方...  相似文献   

19.
对鹤沙航城站点周边的交通条件和换乘设施的客流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相似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出行换乘特征研究,得出轨道交通配套停车设施的周转率和车辆的载客率等关键指标,总体预测轨道交通16号线鹤沙航城站点服务人口和上下客流;通过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和出租车等不同方式的换乘比例计算,得到高峰时段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的车流量,结合周转率等指标,得出不同换乘交通设施的需求规模,为地铁站点周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之七:多管齐下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形态等各不相同,解决交通问题没有“一招鲜”.随着机动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城市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来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如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保有(车辆指标配额、车牌税、轮胎税)、使用(拼车、尾号限行、社会班车、拥挤收费、燃油费)、停车(停车位控制、停车收费、停车换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