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务专业设施设备的检测手段和数据采集方式,以及轨道专业数据中台的体系结构、功能和应用场景。基于智能运维的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专业数据中台的建设和使用,提高了工务专业设施设备运维的智能化程度,实现了轨道设施设备维修向更高级的预防修模式的转变,从而能够确保工务专业设施设备的可靠、稳定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铁路工务站场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工务站场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系统。文章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智能采集、智能展示和智能决策功能。该系统为工务站场的设备维修计划编制提供了智能方案,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节省了人工成本,对提升工务站场的设备运维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以ASP.NET技术为基础,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数据和工务管理内容为实例对象,研发了一套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维护管理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维护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模块和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等。该系统以网络化的管理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工务设备数据和检测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图片管理平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实现状态修、预防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提升运营维护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运营安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加快推进智能运维在维修体系的应用研究与探索,推动运营维护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分析了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维修系统的建设需求,提出该维修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及架构方案.为了说明基于智能运维的通信、信号设备的维修系统如何有效解决既有运维模式和体系的现存问题,详细阐述了该维修系统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以期为形成数字化转型模式下的新运维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轨道综合养护管理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中国铁路大提速中轨道养护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典型线路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数据和工务管理内容为研究对象,研发了一套适合提速铁路的轨道综合养护管理系统.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设计、总体结构以及典型应用情况等内容,可供城市轨道交通有关业务部门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是实现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经济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着重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包括系统概况、功能模块划分及应用情况等内容.实践证明,该系统操作简易,使用方便,功能实用,运行稳定、可靠,并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营里程不断增加、检测检查海量数据及人工二次分析、车间组织管理效能低下等问题,文章构建维修方案智能决策系统框架,设计了铁路工务线路维修方案智能决策系统,建立设备检查、病害分析、单元评价、任务界定等设计规则,估算维修部门的维修能力,实现自动评定、测算、设计、生成方案以及作业效果评价。试点应用证明,该系统辅助车间生产计划决策,减少分析工作量,科学组织生产,有效提高工务专业智能化维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结合基层工务维修管理的情况,介绍基层工务维修管理信息平台的规划、功能和应用效果。基层工务维修管理信息平台由病害注销系统、班组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辅助系统3部分组成,可弥补PWMIS系统在车间、工区层面的不足,基本实现基层工务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铁路线路维修生产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信息处理及优化决策技术,实现对线路状况的监测,病害趋势的预报,工务活动的决策,执行,验收及信息反馈的工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难度大、人工维修经验局限、智能运维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设计一种融合车辆、工务、供电、通信、信号与车站设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智能运维平台。从业务需求出发,对平台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进行设计和阐述,实现实时监测、资产管理、智能运维及智能决策等功能,对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数字化保障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设计基于卫星定位、电子传感、射频识别及红外摄像等技术的高铁工务作业安全监控模块,利用智能化终端集成多种硬件技术为一体,并与B/S的系统平台信息互换,实现高铁工务现场作业全过程监控,已经应用于多个站段。通过对现场作业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知,现场作业不规范情况逐渐降低,满足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要求,实现行车安全的可靠防护。应用结果表明,此监控方式可降低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为工务现场作业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九州铁物轨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由中铁物轨道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九州一轨隔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基石九创轨道交通技术中心共同出资组建,是一家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轨道运维服务的高技术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城市轨道设备贸易与物资集成供应、运维机械设备销售代理及租赁、轨道设备与运维技术产品研发、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轨道设备养护维修与病害治理等。  相似文献   

13.
为精准把控桥隧设备质量状态,制定科学的养护方式及维修策略,提高桥隧养护作业效率,文章依托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从标准化桥隧病害采集、自动化保养评定和智能化维修验收3方面设计了铁路桥隧养护作业智能终端App。该智能终端App可满足现场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需求,提升了病害智能判识能力,辅助提高了桥隧养护作业智能化水平,为开展桥隧设备状态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保障列车运行的重要系统,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建设可助力轨道交通优化维修模式,实现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对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需求分析,提出了多系统、多源数据融合的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系统总体蓝图和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有利于推动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上海市轨道交通已进入超大规模网络时代。为应对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所带来的超负荷运维工作,上海市轨道交通以智能运维平台为核心,设施设备统型推进,各专业平台集群建设,构建运维平台化体系,采取轨道交通全专业信息链的超大规模网络轨道交通运维平台管理模式(即"三台"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覆盖全网,智能化、浸入式、扁平化的设备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超大规模网络化时代,运营设备运维体系亟需转型.根据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对运营设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要求,利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信号系统大修改造的契机,提出了未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的总体规划思路.通过运用智能运维技术建设平台化管理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三台型"生产组织结构,以达到超大规模网络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维护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浮、城际快轨等实际情况,与国铁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采用适当折减的办法,得出适宜城市轨道交通工务行政区划分及组织定员的合理方法。提出适宜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工务维修组织定员及维修机具应采用的标准。通过对工务维修组织及定员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应用方法,探索出适宜的设计标准和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日益增加,如何满足车辆运行安全可靠、维修工作经济高效及维修资源优化配置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为其关键零部件的故障诊断、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根据车辆运维现状,结合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阐述了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要求及状态修的基础条件,对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车辆状态感知、网络实时通信、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运维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铁路桥梁检养修作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固化成熟经验,将信息化技术与检养修流程深度融合,构建了铁路桥梁病害库和管养知识库,包括标准知识库体系和基于BIM的运营养护系统2大模块。对铁路桥梁运维单元进行分类和枚举,并以此为本体,利用IFD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Dictionaries)编码实现知识库体系的内在关联,制定了劣化标准库、检查库和维修库的编号规则,形成了作业指导书形式的检查库及维修库。研发了基于BIM的运营养护系统,实现了智能巡检、桥梁病害的统计分析和桥梁状态的定量评分。研究成果升级了检养修管理模式,为铁路桥梁全生命周期信息互反馈和预防性维修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城轨车辆运维管理模式不统一、维护手段单一、智能化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城轨车辆智能化运维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进行了分析。依托既有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数据,构建了智能化运维体系和结构,并提出了合理的功能框架和方案,实现了列车从智能制造到健康诊断和预见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