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交通流特性及事故原因,以车辆临界减速度和不安全度为基础,将危险程度由二维矢量转化为一维标量,提出了以制动减速度和不安全密度指数作为出入口区域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行车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安全风险管理规定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确定了风险等级和评价标准;基于大量试验数据,提出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主线行车...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公路追尾交通事故频发,由于通过预警可以有效减少高速公路追尾交通事故,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行车安全距离的预警方法.通过对高速公路行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高速公路最小行车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并基于最小行车安全距离对预警系统进行了设计.预警系统采用ZigBee技术进行各节点的通信,并根据CC2430芯片中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对两车距离进行了计算.该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高速公路的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绕城高速公路上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其出入口范围内的原因,减少事故的发生,从人-环-路-车四个方面,分析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的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判断其突变级数隶属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西安绕城高速的风险水平属于"安全"级别,与实际相符,同时验证了指标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各项服务的交通设施,又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设的内部出入口,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分析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与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设计思路,供同行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朱俊 《交通与运输》2011,27(2):59-60
一、高速公路驾驶须知1.高速公路应遵守的行车规则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较快,车辆较多,所有车辆都应按规定的要求行驶。否则,将很容易造成行车事故。高速公路行车应遵守如下行车规则:遵守行车速度的要求;不得驶越中央分隔带或在中央分隔带停车、驻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路面抗滑力与交通事故的模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我国7条高速公路在两年时间内的事故与抗滑力调查,用模糊分析的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高速公路上事故与路面抗滑力关系不明显的结论。这说明在高速公路上尽管行车速度高,但行车条件好,纵、横向干扰少,需要频繁刹车或紧急刹车的情况少,因此所需要的路面摩擦系数低于一般公路。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最低时速不得低于50公里……”低速行车就是指违反上述规定,驾驶员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主干道上行驶时,时速低于50Km的违章行为。在耒宜高速公路,因低速行车所引发的事故远远高于全省其他高速公路。经统计,耒宜高速公路自2001年12月28日开通以来到2002年8月25日止,因低速行车引发的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立交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局和选型,对于促进高速公路网发挥网络效益.保证出入口畅通和行车安全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市环城高速公路的西段路面工程,起点为某出入口(桩号K0+000),终点为某出入口(装好K22+980),全长为22.980km。该高速公路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所处地区常年雨量充沛,公路的路基填方大多顺着池塘、河流布置。经过20多年的通车使用,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载重车辆的吨位增加,加速了道路的损坏,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目前道路出现大量的坑槽、下陷、沉降开裂、翻浆、雍包、桥面损坏等一系列路面损坏现象。这在大大降低行车舒适性的同时,行车安全也受到危险,同时对公路的养护工作也带来了大量的麻烦。经研究,对路面进行重新改造铺装,力求成就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公路。设计采用橡胶改性沥青进行铺装。  相似文献   

10.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市环城高速公路的西段路面工程,起点为某出入口(桩号K0+000),终点为某出入口(装好K22+980),全长为22.980公里。该高速公路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所处地区常年雨量充沛,公路的路基填方大多顺着池塘、河流布置。经过20多年的通车使用,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载重车辆的吨位增加,加速了道路的损坏,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目前道路出现大量的坑槽、下陷、沉降开裂、翻浆、雍包、桥面损坏等一系列路面损坏现象。这在大大降低行车舒适性的同时,行车安全也受到危险,同时对公路的养护工作也带来了大量的麻烦。经研究,对路面进行重新改造铺装,力求成就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公路。设计采用橡胶改性沥青进行铺装。  相似文献   

11.
王进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10,8(3):50-57
平面式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出入口最小间距影响因素复杂,科学确定其值对提高快速路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特征,对四类出入口组合的出入口间距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以快速路主线车道数、主线流量、出入口流量、辅道流量为输入条件,计算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出入口最小间距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综合反映各类影响因素,可针对具体条件得到更为科学的平面式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值。  相似文献   

12.
高清视频技术在交通检测中的应用是目前发展的热点领域。北京奥运快速路建立了基于高清视频的交通综合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快速路出入口的综合监测、交通流信息采集和多业务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高清视频技术的北京奥运快速路交通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系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对所实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分析说明,讨论了交通流综合检测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并从集成的体系框架、功能模块集成和数据集成、应用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北京奥运快速路交通综合检测系统建设的集成化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交通环境监测预警存在问题,指出目前交通环境监测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欠缺;构建了交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即基础支撑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建立交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做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地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满足交通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需要,将交通环境安全系统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服务于城市主城核心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是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伴随主城区城市用地的拓展,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快速网络化,其将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新建出入口拥有更好的区位与衔接条件,而既有出入口与城市用地拓展矛盾初现,各出入口交通功能将发生转变,需要重新定位,以指导衔接节点的新建和改建工程设计;二是城市内部交通衔接体系亟待完善,以提升对外疏导能力。探讨江门市主城区现状及规划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用地、功能定位及衔接体系,制定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方案,并结合功能的转变制定衔接道路新建及改建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路出口附加车道及其渠化长度的合理设置对于提高出口通行能力和减少出口对快速路交通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菱形立交先入后出式出口进行数据收集,利用该数据标定和验证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建立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出口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其结果分析得出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出口附加车道长度及其渠化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减少辅路车流对快速路出口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出口通行能力和保证快速路主路交通流的正常运行,对菱形立交先入后出式出口进行数据收集,利用该数据标定和验证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利用该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辅路车流运行状态对快速路出口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其结果可以为辅路车流的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级公路由于缺乏对接入的管理,造成接入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使得一级公路成为事故率最高的公路.论文首先分析了一级公路的交通特性,然后对接入口交通特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分别从政策管理和运营设计两方面阐述了接入管理在一级公路接入口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沪宁高速公路气象决策支援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有效减少恶劣天气对沪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和运营管理的危害,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改造工程中.设计并安装了由26套自动气象监测站组成的沪宁高速公路实时气象监测网络系统,同时,还充分利用江苏省气象资源优势,研制了气象灾害的预警和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为沪宁高速公路的运营决策管理提供全天候的气象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张强 《北方交通》2011,(4):106-108
结合国内外运行车速调研及辽宁省部分高速公路运行车速实测及有关调查,建立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及线形设计一致性标准,确定隧道进出口线形一致性评价指标,提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一致性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合肥市绕城高速指路标志的系统性问题、出入口标志、地点距离系统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可有效提高驾驶员的认读理解能力,保障车辆的顺畅通行,使其更好地发挥路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