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0例进展期宫颈鳞癌放疗前、放疗中PCNA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放疗前PCNA表达阳性率为 86 % ,放疗中PCNA表达阳性率为 5 5 % (P <0 .0 1) ;宫颈鳞癌随病理分级增高 ,PCNA指数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PCNA指数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放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 ,其PC NA指数高于近期疗效为部分缓解者 (P <0 .0 5 )。结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放射敏感性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CD44V6,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和原癌基因Bcl 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53例宫颈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宫颈不典型增生 (CIN)中CD44V6和Bcl 2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结果 ①CD44V6表达在宫颈癌中最高 ,其次为CIN ,在正常宫颈组织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临床分期越晚 ,组织学分级越高 (CD44V6)表达率越高 ,并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 (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②Bcl 2表达在CIN中最高 ,其次宫颈癌 ,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cl 2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Bcl 2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③CD44V6和Bcl 2在宫颈癌中表达不相关。结论 CD44V6、Bcl 2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CRRT)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6(IL 6 )及内皮素 1(ET 1)的清除作用 ,探讨炎症介质在HFRS中的作用。方法 将诊断为HFRS的中型及以上类型患者 4 0例随机分为两组 :CVVH组 2 0例行CVVH ,HD组 2 0例行HD。用ELISA法检测TNF α和IL 6浓度 ,放射免疫法测定ET 1浓度。结果 ①CVVH组及HD组少尿天数 (3.0± 2 .1,6 .0± 3.4 )、并发症发生率 (2 5 % ,4 0 % )及病死率 (15 % ,2 5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②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③CVVH组治疗后血中TNF α、IL 6和ET 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 ;HD组治疗前后血中TNF α、IL 6和ET 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④CVVH组滤出液中可持续检测到IL 6及ET 1,未检测到TNF α。透出液中未检测到上述炎症介质。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清除炎症介质 ,改善HFRS的病理生理过程 ,改善肾功能和预后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是治疗HFRS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胆囊炎标本 16例 ,胆囊癌标本 4 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 ,对凋亡相关基因 bcl- 2与bax染色。结果表明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及癌旁组织 bcl- 2阳性率分别为 4 3.7%、77.5%与 81.8% ,胆囊癌组高于胆囊炎组 (P <0 .0 5) ,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bax染色示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1.5%、52 .5%和 54.5% ,胆囊癌组与胆囊炎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癌旁组织与胆囊炎组及胆囊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胆囊癌 bcl- 2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有关 ,Bax在胆囊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表达率不同 ,bcl- 2与 bax相互表达具有一定联系 (0 .0 5

相似文献   


5.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对无水乙醇栓塞后肾癌手术标本 36例及同期单纯手术切除标本1 0例中微血管数目、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 FGF)和其受体 (FGF- R)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前栓塞组的微血管数目低于手术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b FGF和FGF- 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术前栓塞组 b FGF和 FGF- R阳性率为 55.6% ,手术对照组 b FGF和FGF- R阳性率为 60 %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提示无水乙醇栓塞能够降低肾肿瘤微血管数目 ,并减少肿瘤血行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及蓖麻油餐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的足月妊娠妇女 63例 ,随机分为A组 (2 0例 ,米索前列醇 2 5μg) ,B组 (2 0例 ,米索前列醇 50 μg)和C组 (2 3例 ,蓖麻油餐 )。2 4h阴道后穹窿置药一次。结果 A、B、C三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 85 0 %、80 0 %、86 95% ,用药后临产的时间分别为 (2 96± 1 46)min、(30 8± 2 31 )min、(2 0 6± 1 0 1 )min。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宫颈评分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B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较C组缩短 (P <0 .0 5) ,A组产时出血量较C组少 (P <0 0 5) ;宫缩过强羊水污染的发生率A组及C组较B组低。结论 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NEL标记法对 30例Ⅰ -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患者凋亡阳性率放疗前后的表达分别为 76 .7%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5 ) ;bcl 2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3%和 4 6 .7% ,放疗后显著降低 (P <0 .0 5 ) ;bax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放疗的过程就是放射线诱导细胞调亡的过程 ,放射线通过抑制bcl 2蛋白的表达、增强bax蛋白的表达诱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部位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内镜所见和Bor rmann分型对 10 9例胃癌的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 .5 PAS及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检标本Hpylori感染状况。 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ylori存在。非贲门癌癌旁黏膜Hpylori感染率 (6 6 .2 % )高于贲门癌 (4 3.8% ) (P <0 .0 5 )。H pylori在Ⅱ型和Ⅲ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6 2 .5 % )与Ⅰ型 (5 3.8% )和Ⅳ型 (5 9.3%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肠型和弥漫型胃癌旁粘膜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6 5 .4 %和 5 4 .4 % (P >0 .0 5 )。慢性活动和非活动性胃炎 ,H pylori阳性和阴性胃炎在两组的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 Hpylori感染与非贲门癌关系密切 ,与癌溃疡无关。慢性胃炎尤其是H pylori阳性胃炎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基础病变 ,Hpylori是重要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ER β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8年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存档蜡块标本各30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芳香化酶P450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0%(0/30)、0%(0/30)和36.7%(11/30),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与癌周组织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ER β在正常宫颈组织、癌周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70%(21/30)和36.7%(11/3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宫颈组织与癌周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芳香化酶P450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ER β在宫颈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变及宫颈癌预后良好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 ,对比分析P 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 4 6例患者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阳性表达率 5 6 .5 % ,肝或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或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4 9)。②可评价疗效的 4 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 5 8.1% ;P gp阴性组疗效 (89.5 % )明显优于P gp阳性组 (30 .0 % ) (P <0 .0 1)。③有肝或肺转移者有效率(4 0 .7% )明显低于皮肤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 (87.5 % ) (P <0 .0 5 )。④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转移后化疗疗效 (71.4 %和 37.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结论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表达阳性者应选择非MDR型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hTERT mRNA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和RT PCR法分别检测 4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组 )及 2 0例非白血病且骨髓正常者 (对照组 )的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表达 ;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16蛋白表达。结果 白血病组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80 % ,而对照组均为阴性。白血病组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5 ,P <0 .0 1)。白血病组及对照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和 9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白血病组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1,P <0 .0 1)。结论 hTERTmR NA表达和 p16基因失活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激活可能与hTERTmRNA表达及 p16基因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不同碘营养状态下大鼠脑内甲状腺激素受体与激素结合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利用低碘饮食复制了Wistar克汀大鼠模型。取第 2代缺碘动物 ,自分娩之日起 ,分别给每窝母鼠和其哺乳的仔鼠供应不同含碘量的饮水以补给不同量的碘 ,并依次分组。选用 2 0日龄的仔鼠进行实验 ,对 4组动物模型甲状腺功能状态及脑内T3 受体性质和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①甲状腺功能比较 :血清TT3 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FT3 浓度低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4 .0 % (P <0 .0 5 ) ;作为甲功重要指标的TT4和FT4在低碘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均为正常对照组的 3.5 % ;适碘组与正常组比 ,TT4和FT4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 ;高碘组除了FT3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 ,其TT4和FT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仅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6 1.86 %和 6 2 .0 %。②脑T3 受体参数比较 :各组Ka近似而变化不大 ,各曲线斜率近于平行 ;低碘组最大结合容量MB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9.7% ,也显著高于适碘组35 .3% (P <0 .0 5 ) ,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碘组血中TT4和FT4低于正常组而脑中T3 核受体结合容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甲低脑中受体有代偿性升高。高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D)与胆管癌的分化、临床分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 5 6例胆管癌石蜡标本CD的表达。结果 C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0 7% ,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与临床分期有关。CD在浸润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1 8%和 83 3% ,与未浸润组 (35 3% )和淋巴结未转移组 (5 0 % )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D与胆管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Fas、FasL的表达和宫颈癌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7例宫颈癌、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1 0例慢性宫颈炎及 1 0例正常宫颈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TUNEL技术 ,对 47例宫颈癌细胞凋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Fas和FasL在宫颈癌中表达与CIN、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并且与宫颈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宫颈癌细胞凋亡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Fas和FasL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高于Fas和FasL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Fas及FasL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基因治疗特异性改变凋亡阈限有利于改变宫颈癌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Fas、p5 3及bcl 2放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分别检测 40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同一位点凋亡阳性率及Fas、p5 3和bcl 2的表达。 结果 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放疗后Fas与p5 3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bcl 2表达明显降低(P <0 .0 1 ) ;放疗后p5 3与Fas及bcl 2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as、p5 3及bcl 2对放射线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具有重要调控作用。p5 3可能通过上调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参与了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 ,评估其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2例神经母细胞瘤中PAI 1的表达 ;用RT PCR方法检测患儿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神经蛋白基因产物 9 5 (PGP9 5 )mRNA ,确定瘤细胞的转移程度。结果 PAI 1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少许血管内皮细胞膜以及部分肿瘤细胞胞浆。PAI 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1 4% (3 0 /42 ) ,在进展期肿瘤阳性表达率是 85 7% (2 4 /2 8) ,局灶期肿瘤是 42 9% (6 /1 4)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在预后不良组织型 (UH)病例中 ,PAI 1阳性率是 91 7% (2 2 /2 4 ) ,与预后良好型 (FH)病例的 44 4%(8/1 8)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PAI 1阳性病例组 ,PGP9 5阳性检出率为 6 0 % (1 8/3 0 ) ,PAI 1阴性病例组为 8 3 % (1 /1 2 ) ,两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AI 1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凋亡相关基因p5 3和C myc的表达水平及三者间关系。 方法 用PCRELISA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p5 3、C myc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①浸润性宫颈鳞癌中 ,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端粒酶阳性率、p5 3和C myc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分化程度有关 ,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 ,端粒酶阳性率越高 (P <0 .0 5 ) ,而与宫颈鳞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 ;③宫颈鳞癌中端粒酶活性、p5 3表达、C myc表达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P <0 .0 5 )。结论 ①端粒酶活性增高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②端粒酶活性、p5 3、C myc蛋白水平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和预后指标 ;③在宫颈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 ,端粒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珍菊降压片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珍菊降压片 (ZJ)及其西药组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血压和停药后血压反跳的影响 ,并研究其对RHR血脂与血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 ;无创尾套法测量清醒RHR尾动脉收缩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ZJ组 (4 0mg·kg-1,80mg·kg-1,16 0mg·kg-1)及西药组分组 (1.79mg·kg-1,相当于全药中剂量组 )对R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P <0 .0 1) ;ZJ各剂量间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同比剂量组(80mg·kg-1)与西药组分组 (1.79mg·kg-1)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西药组分组 (1.79mg·kg-1)比较 ,ZJ未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P <0 .0 5 ) ;ZJ对血脂和血脂蛋白无显著性影响 (P >0 .0 5 )。结论 珍菊降压片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 ,对血脂和血脂蛋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P2 7Kipl及Ki 6 7抗原在结 (直 )肠腺瘤、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2 0例正常结 (直 )肠粘膜、16例腺瘤、6 2例腺癌的P2 7Kipl及Ki 6 7抗原的表达。结果 正常粘膜、腺瘤至腺癌的等级与P2 7Kipl表达等级呈负相关 ,而与Ki 6 7抗原表达等级呈正相关。腺瘤与腺癌细胞质P2 7Kipl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腺癌组P2 7Kipl表达与Ki 6 7抗原表达、肿瘤有无转移、Dukes’分期及国际TNM分期呈负相关 ;Ki 6 7抗原表达与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2 7Kipl表达阳性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长于表达阴性者。结论 在结 (直 )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 ,P2 7Kipl表达下调 ,Ki 6 7抗原表达上调 ;P2 7Kipl表达对评估结 (直 )肠癌患者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西安市某医院 86例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α-干扰素加Vit E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其总有效率分别为 88.6 %和 6 1 .9% ( P <0 .0 1 ) ;肝功能复常率为 88.6 %和 5 7.1 % ( P <0 .0 1 )。治疗结束时 ,两组 HBe Ag阴转率分别是 5 0 .0 %和 2 8.6 % ;HBV- DNA阴转率为 6 8.4%和35 .3%。治疗结束后 6个月 HBe Ag阴转率分别为 5 6 .8%和 31 .0 % ;HBV- DNA阴转率是 6 8.4%和 38.2 %。表明 α-干扰素加 Vit E治疗慢性乙肝无论其暂时效果或持续效应 ,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