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简易船舶吃水差指示器的制作原理、方法、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以规划中的台州港黄礁作业区为例,运用湍流模型对船舶受重力、浮力、惯性力和摇荡运动产生的波浪扰动力、辐射流体力以及流体粘性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设计等级为5万吨级的进港航道,拟运营的29000t油船在此进港航道中的富裕水深为4m;(2)波向对于船舶航行时富裕水深影响较大:迎浪时波浪对于船舶富裕水深影响为1.3m,横浪对船舶富裕水深影响为2.75m;(3)在进港航道回淤不超过3.6m,航速不超过5kn的情况下,此船舶仍然能够安全进出港。研究成果为其他港区计算分析船舶吃水、富裕水深及维护频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导堤口门航道横流特性对通航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验证的3维潮流数值模型基础上,对连云港地区双导堤口门进港航道内横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内横流垂向梯度很大,不同吃水深度的船型实际承受的横流强度存在差异,吃水较浅的船型对应的横流较强;较大横流出现在高潮位时刻附近.在设计进港航道有效宽度时,必须充分考虑横流的垂向梯度,而仅采用二维模型加以评价偏于危险.在进港船舶的调度安排上,对于抵抗横流能力弱的较小船型应避免高潮位进港,如有困难也应尽量避免高潮位时双向通航.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行荷载规范中船型尺寸、排水量、受风面积和形状系数等船舶参数与船舶形状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船舶压载吃水的计算方法,并与国内、外船舶压载吃水取值经验和部分船舶压载吃水试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更适合中国港口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用吃水函数表达船舶线型,用于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用于系列船型数学表达和变换,派生新船型;用于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6.
探讨用吃水函数表达船舶线型,用于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用于系列船型数学表达和变换,派生新船型;用于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船舶全航线配载优化模型与改进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装箱船舶稳性、强度、载荷为约束条件,以全航线倒箱量最小和吃水差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集装箱船舶全航线多目标配载优化模型。利用启发式算法获得初始可行解,利用改进了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并用1841 TEU、3开口的集装箱船舶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在1.967 s内求得全航线上5个挂靠港口的配载计划,并能求得5个港口的满意解;在求得的满意解中,船舶倒箱量均为0,吃水差的绝对值分别为0.0035、0.0008、0.1097、0.0011、0.3712 m,均在船舶行驶的合理范围0~0.5 m内;对于不同挂靠港数量的其他航线,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在5s内快速获得合理的配载计划。可见,优化模型与改进的遗传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巴拿马运河当局对进入运河船舶限制吃水的要求,阐述了因装货港与运河水密度的差异以及途中油水消耗导致船舶产生吃水与吃水差改变的计算理论,通过合理安排最大吃水和最大载货量、合理预置吃水差、控制横倾和拱垂变形,提出了一种为确保船舶顺利驶入运河在装货港浮态的控制计算方法,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长江航道的整治改善,进出长江的海轮日趋大型化、大吃水化。本文在讨论了进江超大型海轮的操纵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引领好望角型海船进江及停靠张家港海力码头的实际经验,就超大型船舶在长江上的航行、避让、锚泊及靠离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和大气压的关系,用一根透明小管插入水中测量船舶吃水值,可解决风浪影响下大型散装船舶水尺测量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交叉口非机动车、机动车运行规律分析 ,应用饱和流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 ,并对交叉口整体交通容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得出不同非机动车交通量情况下 ,交叉口综合治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从轨道列车车钩缓冲装置功能和失效原理、分类和标准、理论和应用与列车整体碰撞响应4个方面,梳理了近20年车钩缓冲装置在列车碰撞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总结了4个方面研究的优缺点与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列车碰撞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车钩缓冲装置在列车碰撞中的作用,及其在车辆系统整体设计中的地位;基于欧盟、美国、日本与中国列车耐撞性和强度标准,介绍了车钩缓冲装置的子部件组成;从车钩缓冲装置理论模型在列车碰撞动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应用剖析其演化过程;基于当前国内外车钩缓冲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轨道列车车钩缓冲装置的研究趋势和发展目标。研究结果表明:车钩缓冲装置是列车多级吸能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针对不同车钩缓冲装置类型建立不同的力学模型,准确反映缓冲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压溃管的压溃吸能特性,以及车钩的运动关系;在国内外现行标准中,仅规定了车钩缓冲装置的静强度指标,且仅有货车车辆缓冲器的详细界定,缺乏中高速轨道车辆的车钩缓冲装置在动态场景下的载荷指标、能量上限等标准规范;胶泥、气液缓冲器具有比摩擦式缓冲器更好的碰撞力学性能,但其复杂的非线性特性描述依赖于准确的数学模型和试验,目前尚未对车钩缓冲装置数学模型的横向、垂向动态特性进行详细研究;应结合试验,加强研究车辆运行和碰撞过程中车钩缓冲装置的触发和失效稳定性,及其对列车纵向撞击响应的影响;中低速下较大的车钩缓冲装置刚度会导致非正常的垂向和横向响应,不同速度等级下车钩缓冲装置的力学特性和初始姿态对车辆碰撞机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气液环簧组合式缓冲器呈现非对称拉压动态特性问题,构建了气液环簧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编制了考虑不同吸能元件特性的车辆冲击动力学模型程序,研究了两辆单车冲击及两列动车组冲击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既能有效地模拟拉伸状态下环簧缓冲器的线性加载特性,又能较好地模拟压缩状态下气液缓冲器随冲击速度变化的非线性加载动态特性,即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体现了明显的非对称拉压特性;低速与中高速冲击过程中,组合式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及车辆冲击模型可依次完整有效地模拟缓冲器-压溃管-防爬器-车体结构变形产生的缓冲吸能动态过程及磁滞拉压特性曲线;列车冲击速度为5 km·h-1时,最大车钩力及组合式缓冲器最大行程均小于缓冲器阻抗力和行程限值,其压缩加载特性曲线仅呈现出气液缓冲器的加载特性;冲击速度为20 km·h-1时,最大车钩力为2 900 kN,最大行程为534 mm,防爬器已经触发,其压缩加载特性曲线呈现出了气液缓冲器-压溃管-防爬器组成的连续力学特性,此时车体结构未发生破坏;冲击速度达到25~30 km·h-1时,列车开始发生结构破坏,车钩力陡升;全自动车钩与半永久车钩参数选型能够满足冲击速度20 km·h-1以内的列车车体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留言本是目前网页上实现与用户交互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介绍网页留言本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剩余沉降最大值5.6 mm;双曲线法预测的沉降曲线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东南来地区的港口国检查的发展现状、对航行于这一地区的中国船舶的影响较大,采取的措施——加强机舱管理。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混凝土工程耐久性不足对未来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探讨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公路施工企业在目前的公路市场情况下,应如何通过抓好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变更索赔工作来增大项目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9.
RBN—DGPS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无线电定位系统是一种由无线电指向标发射台播发DGPS修正信息向用户提高高精度服务的助航系统.我国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规划,在九五期间建成我国沿海台链,复盖我国沿海海域,使之成为一种国际标准化、现代化的无线电助航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住服务.RBN—DGPS系统已付诸使用,其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林后桥桥台裂缝产生原因,为纠正桩基的不均匀沉降、改善桥台的受力状况提出利用钻孔压注水泥浆改善桩基土体的治理方案,并对裂缝进行了处理,经运营3a的连续观察,其治理效果显著,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