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路工程特点,对建筑部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宽度修正、相对变形修正和刚柔修正,提出了符合公路地基特点的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从而确定出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分区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公路黄土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主要借鉴建筑、铁路等行业的评价经验,以整个黄土地区为单元,给出一个推荐公式或承载力表,已不能满足公路工程的要求。以大量黄土地区实测载荷试验为基础,按照承载力把黄土地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都建立了承载力与含水量、液限、孔隙比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式。用这一套回归关系式确定的黄土承载力相对误差小于10%,与规范方法相比较,精度显著提高。同时对承载力分别按路基的宽度、相对变形以及刚柔荷载进行修正,给出了承载力设计值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土质,俗称大孔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等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属砂壤土的范畴。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和湿陷性两种,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公路的湿陷系数的测定压力,以此来判断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的湿陷性,并对挖方路段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判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常用碎石桩处理软地基,但是如何评价碎石桩的质量和对软基的处理效果,则是软基处理的关键,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地基。施工完毕后,应如何检验桩基的施工质量和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以京大高速公路K4+645石拱涵地基处理为例,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公路的湿陷系数的测定压力,以此来判断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的湿陷性,并对挖方路段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判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检测依据以及评定中出现的问题,查阅了相关领域大量文献,通过认真对比、分析,并结合公路工程实践,确定了桥涵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及依据.为以后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深层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论证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及其处理效果。软土地基由于含水量大、地基沉降量大的特点,无论公路或铁路路线经过时,为了有效地减少沉降量,提高地基承载力,保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进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开展了现场原型试验, 分析了桩身和桩间土的应力在不同荷载与深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与刚性单桩的对比, 总结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相互作用特点; 结合已有文献,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与软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力学表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柔性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桩间土, 消除其湿陷性, 试验场地处理后湿陷系数基本小于0.015;由于柔性桩的挤密作用, 桩间土的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得以增强; 软土地区柔性桩的荷载分担率一般大于桩间土, 由于黄土的承载力较高及柔性桩与桩间土的模量比小,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间土的荷载分担率稳定在26%左右, 远大于柔性桩的7%;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随着荷载增加,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逐渐强化, 荷载分担率逐渐增加, 最终稳定在67%左右; 刚性桩荷载传递能力的增强并不利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纯摩擦桩有效桩长的影响, 以及对端承摩擦桩桩端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影响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并以营口地区为例,通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地区静力触探指标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黄土湿陷性带来的负摩阻力问题比较复杂,加之不同地区黄土湿陷性特性不一,湿陷特性黄土地基中桩的承载力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本文浅析芝川河特大桥试验桩静载荷试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冲击压实和强夯加固地基效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黄土地区陕西某高速公路段对原地基分别进行强夯与冲击碾压处理,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对比了地基处理前后不同深度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干密度、压缩模量与湿陷系数)和微结构特征,以及载荷板试验、触探试验、旁压试验结果,研究了采用强夯和冲击碾压处理后黄土地基强度的形成机理、地基承载力变化、处理效果与有效影响深度。结果表明冲击碾压的有效影响深度在1.0~2.0 m,在0~1.5 m处形成连续、均匀、密实的加固层;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达4.0 m,有效影响深度在5.0~6.0 m,在加固深度内湿陷性均被有效消除。  相似文献   

13.
黄土隧道基底区域围岩压力确定直接关系到隧道基底承载力是否满足结构稳定及运营安全的要求。以客专浅埋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谢家烋理论、比尔鲍曼理论、卡柯公式、全土柱法、岩柱法、规范推荐方法、有限元法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推荐大断面黄土浅埋隧道采用太沙基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确定基底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14.
加筋碎石在城市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对城市道路软基进行处理,具有施工工序少、施工速度快、工程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并且可有效增强地基承栽力和稳定性,控制软土路基的不均匀变形等优点,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中采用此法,可有效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因具有整体性强、刚度高、承载力大和水稳定性好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工程.结合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的施工特点,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试验、施工工艺等方面,阐述了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山区挡土墙是一种在公路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构造物,用来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发生失稳变形。山区挡土墙工程的特点是石材丰富,地基承载力强度高,沿溪线受水冲刷威胁大,陡峭山坡受土压力较大。针对山区地形的特点,分析山区挡土墙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并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易产生沉降变形,且承载力低。本文介绍阜朝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段小桥涵地基处治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