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化气船A型舱建模复杂,且与主尺度、线型及舱容指标等耦合性很强,为提高A型货舱的液化气船在总体层面综合优化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建模的液化气船A型货舱的分舱优化设计方法(POMSA)。该方法以参数化建模为核心,以NAPA三维设计软件为平台,对液化气船A型货舱包括典型中横剖面形式、主横舱壁位置以及内壳折角三个方面进行参数化建模表达并作为主要设计变量;基于主尺度、线型、初步总布置等信息作为前提输入;以IGC规范对货罐位置要求、建造工艺对货罐最小边长的要求,目标货舱舱容,螺旋桨浸没以及视线等对压载水量的要求为约束;以货舱舱容最大化为优化设计目标;以iSIGHT优化设计软件为平台,搭建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探索型全局优化算法的组合算法求解优化模型。经验证,该方法优化迭代效率很高,适合总体设计前期快速评估反馈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为实现基于 CAD模型的舱容计量及仿真 ,以 UGII为平台开发的CAD自动建模系统。针对双底双壳油轮液货舱容积计量为典型研究对象 ,结合实例阐述了建模的方法、UG/OPEN开发和参数化技术在槽型舱壁建模中应用等 ,并给出了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为实现基于CAD模型的舱容计量及仿真,以UGⅡ为平台开发的CAD自动建模系统.针对双底双壳油轮液货舱容积计量为典型研究对象,结合实例阐述了建模的方法、UG/OPEN开发和参数化技术在槽型舱壁建模中应用等,并给出了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为实现基于CAD模型的舱容计量及仿真,以UGⅡ为平台开发的CAD自动建模系统。针对双底双壳油轮液货舱容积计量为典型研究对象,结合实例阐述了建模的方法、UG/OPEN开发和参数化技术在槽型舱壁建模中应用等,并给出了部分代码。  相似文献   

5.
谷物稳性是船舶装载散装谷物安全性的重要方面。探讨了谷物稳性计算中平舱要求、积载因数、舱容计算3个基本概念,回顾了国际公约对谷物稳性要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谷物稳性衡准及快速简便的最大许用力矩校核方法。以典型散货船一个满载不平舱的货舱为模型,详细解析了谷物体积移动力矩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对几种特殊货舱结构型式的移动力矩计算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货舱满载时货舱区域结构变形曲线的形状和数值大小以及对舱容体积的影响程度等的快速计算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可操作、易测度的变形测度指标——拱垂度来联系货舱区域结构变形曲线的处理方法,探索建立货物载荷一拱垂度货舱区域结构变形曲线一货舱舱容体积修正的关联,进而求得同型船满载状态拱垂度、载荷大小、结构变形间的关系及规律。以某油船为例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载状态下,船体舱段载荷对舱段拱垂值、最大变形值是有影响的,并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而船体载荷与船体结构变形最大值、拱垂值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可以实现大型商业运营船舶无人化的预期,文章提出了一种无人商船的概念设计。选择了无压载水船型作为无人商船的船型并给出了型线设计,并以阻力最小为目标优化船型参数,得到船型方案,选择了电力吊舱推进系统。在分析了传统油船的主要系统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人商船应具有的主要系统及设备。在货舱区增设燃油舱,保证了货舱舱容并解决了空载时尾倾过大的难题。根据总布置估算无人商船的重量重心。校核了六种典型工况的完整稳性及突风与横摇衡准。从船价及营收两方面分析了无人商船的经济性能,基本完成无人商船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在超大型油船(VLCC)改装为矿砂船(VLOC)设计中,燃油舱保护要求对改装设计的影响,以及燃油舱的改装方案。影响主要体现在:燃油舱容的减少量,可能会占用压载舱或其他部位增加新的燃油舱舱容;增加新的内壳引起钢料的增加;新增舱室要增加管系、人孔盖及梯子等。燃油舱的改装方案关键在内壳线型。内壳线型首先要满足MEPC.141(54)的要求,其次要考虑内部通道及梯子的布置,还要兼顾改装的特点、船厂施工的要求,可能会不同于新建船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李有观 《航海》2008,(6):15-15
为了尽量减少油船在破损时原油外泄造成海洋污染,德国专家设计了一种油船货舱新型结构,其特点是:在货舱区水线以下的位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翼舱,两翼舱朝中心线处略有倾斜,这样两个翼舱便围成一个呈浅V型结构的中心大舱。两翼舱在货舱中心线处由一竖舱隔开。  相似文献   

10.
协调共同规范(CSR-H)对油船货舱区底边舱下折角细网格直接强度分析和精细网格疲劳强度分析提出了强制要求。以某大型油船货舱底边舱下折角有限元计算为例,探讨了四种货舱区底边舱下折角结构加强方案,为后续符合CSR-H规范的油船底边舱下折角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成品油船,或因更换油种需洗舱,或因货油含硫量不同需置换油气,货舱充惰、驱气、除气作业比较频繁,若方法不当,可能耗费时间过长、浪费能源甚至影响受载期;原油船,或修船前清洗全部货舱,或临时修理需清洗少数货舱,充惰、驱气、除气作业较少,但每个货舱的舱容都很大,若方法不当,浪费的能源也相当可观。因此,必须重视充惰、驱气、除气作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双壳油船共同规范JTP对于船长超过150 m的油船推荐采用有限元进行直接计算分析其强度。本文依据JTP中关于舱段有限元建模的要求,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APDL语言,建立了超大型油船三舱段结构强度评估平台。该平台对于同一种结构形式下的不同设计参数,均能自动实现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工况加载、求解以及主要构件的应力输出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基于直接计算的超大型油船舱段强度评估的自动进行,为超大型油船的初步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舱段结构强度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丁春勇  黄江 《船舶》2008,19(1):37-41
世界油运市场对超大型油船(VLCC)的需求非常迫切。油船共同结构规范(CSR)对VLCC结构设计的影响是全面和系统的。加之MARPOL 12A条款要求对燃油舱设置双壳保护,给机舱的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该文以308000吨VLCC为例,对基于CSR的VLCC的机舱设计进行了研究,对燃油舱的双壳保护、内壳折角和甲板上浪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阐明了CSR对VLCC机舱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壳油船共同规范JTP对于船长超过150m的油船推荐采用有限元进行直接计算分析其强度。本文依据JTP中关于舱段有限元建模的要求,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APDL语言,建立了超大型油船三舱段结构强度评估平台。该平台对于同一种结构形式下的不同设计参数,均能自动实现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工况加载、求解以及主要构件的应力输出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基于直接计算的超大型油船舱段强度评估的自动进行,为超大型油船的初步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舱段结构强度评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型油船液货舱高液位报警装置安装依据,对《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作为执法标准依据进行探讨。以典型案例介绍了小型油船液货舱单舱超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有效的监管建议,以期对小型油船液货舱单舱超载监管有所帮助,减少小型油船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船》2019,(3):11-14
文章针对油船晃荡液货舱的一些潜在风险,归纳总结油气处理的各种方法,研究目前油船晃荡液货舱油气常用处理办法,从油船晃荡液货舱系统、油船装载货油、卸载货油以及洗舱等油船晃荡液货舱系统作业过程出发,总结得出油船的混合气体逃逸、货箱撞击和海上溢油等主要风险并分析了风险的整个产生过程和其存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穷举法”在油船货油舱分舱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油船货油舱分舱优化,以一艘大型油船为例,根据MARPOL公约和共同结构规范(HCSR)的要求,在主尺度、船型和货油舱总舱容确定的情况下,以最小静水弯矩为优化目标,基于"穷举法"编制优化货油舱横舱壁位置的应用程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程序可运用到油船的分舱优化中,能达到快速、合理地分舱,提高设计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船在进行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多使用《双壳油船共同规范》,其结构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中使用DNV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第三、四和五舱有限元模型,计算舱段的屈服和屈曲强度,在设计之初提出有限元校核后需要结构加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船舶舱室参数化设计的方法研究与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设计过程中舱室设计计算工作不仅繁琐,而且由于迭代设计过程中的不断更新,出现重复建模、分析计算结果与舱室模型不一致等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复合数据结构、基于宏命令的参数化设计方法与自动刷新机制,结合舱室特点,探索舱室参数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大表面、舱室和舱容计算结果的拓扑关联,解决了舱室快速建模,自动更新舱容结果等问题,并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船舶舱室参数化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20.
从双壳油船碰撞损伤程度快速预判的作用和意义出发,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大量的仿真模拟,探讨基于数值仿真的双壳油船碰撞损伤快速预判方法,阐述双壳油船舷侧内壳和外壳结构的碰撞损伤特征。绘制基于载重量7 000 t双壳油船的碰撞损伤预判图谱,并初步探索碰撞损伤程度的量化参数。双壳油船碰撞损伤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快速预判的方法可快速分析特定状况下各种碰撞损伤程度,在实际预判双壳油船碰撞损伤程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