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运输》2014,(8):86-87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铁路发展基金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铁路发展基金设立方案的批复》的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铁路发展基金是中央政府支持的、以财政性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铁路投融资市场主体。基金的设立和运作要按照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  相似文献   

2.
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动向 1.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2006年上半年,铁路管理体制的总体改革并没有大的动作,中央与各地政策主要集中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铁路相关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输》2013,(11):88-89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对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投资合理增长、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规     
《西部交通科技》2013,(9):I0001-I0001
国务院发布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意见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对新建铁路实行分类投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稳步理顺铁路价格关系,并建立铁路货运价格随公路货运价格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创造条件,将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增加运价弹性。  相似文献   

5.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形势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虽然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但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铁路仍是发展中的短板。"十三五"期间,广东省需要继续加快铁路建设,发挥铁路比较优势和骨干作用,构建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珠三角城际铁路为突破口,推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城际铁路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铁路发展受制于债务、经营、资产与稳定四大风险,深化铁路改革将面临铁路的国家所有权政策、网运关系、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投融资体制、债务处置、公益性补偿、企业运行机制、改革目标与路径、改革保障机制、监管体制等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正确认识深化铁路改革时机、尽快启动铁路改革顶层设计、适时启动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企业改制、指导铁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引导铁总优化资本结构、督促铁总深化其他改革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2010,(2):92-92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对铁路发展给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给铁路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对加快铁路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为大规模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条件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和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下,铁路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极为有利;希望与我国铁路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国家日益增多,铁路加快发展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好。从内部环境来看,铁路职工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更加统一,铁路行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加快铁路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深刻认识和把握好这一机遇,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铁路改革发展,顺利实现铁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闻欣 《综合运输》2014,(12):90-90
国务院1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改革完善交通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公路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运、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指出,用好铁路发展基金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扩大基金规模。  相似文献   

9.
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综合运输》2005,(12):25-28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标志着铁路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筹集到足够的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0.
正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帮助干百万人摆脱贫困。早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中就明确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以及两年内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1997,(6):17-20
<正> 一、广东合资、地方铁路发展的点滴体会 近十几年来,广东在探索发展铁路建设方面先走一步,创造了“三茂模式”,进行了广深铁路改造和建设三茂、广梅汕铁路。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发展铁路必须调动中央、地方多方面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广泛筹集建设资金是加快铁路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 1.打破铁路由国家独家经营的旧体制,是加快铁路建设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输》2007,(1):94-94
这些年,铁路除了在提速等技术层面做点文章,在体制改革方面了无新意。最近,铁路改革又转向投融资改革。目前看来,这或许是打开铁路资金瓶颈的最佳方法。但值得注意的背景是,社会资本对参建铁路能否获得预期收益颇有顾虑。现实的问题是,此前国内试行的一些合资铁路运营乏力,铁路部门对车辆、调度的统一管理以及严格的限价政策,使得合资铁路公司能够掌握的自主权相当有限,再加上国铁与合资铁路在营运上的摩擦,如期收回投资已经成为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铁路投融资领域面临社会资本投资铁路总量偏小且结构单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受到体制机制的明显制约等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背景与目标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行业投融资改革实践经验,剖析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玻璃门"的成因,并提出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铁路行业高度垄断,铁路运营普遍效益欠佳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现实环境下,特别是国铁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行“一省一公司”合资铁路重组整合的改革,对省级铁路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的问题挑战,本文结合当前在全国大力推行的合资铁路重组改革的背景,分析了省级铁路平台在改革中将面临的重大问题,包括既有投融资能力难以支撑大规模规划项目建设、已建铁路运营大规模亏损、铁路行业建设运营高度垄断严重以及铁路土地综合开发进展迟缓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铁路改革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在民航、电力等行业相继引入竞争机制后,铁路就成了垄断行业最后的“堡垒”。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形势来看,现在铁路改革应进入攻关阶段。一、铁路改革应抓住的关键要素判断一个铁路改革的路子是否可行,关键要看改革能否理顺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能否提高铁路的竞争能力,加快铁路的发展,使铁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铁路改革应抓的关键要素有:政企分开,建立市场主体;网运分离,建立投入与产出机制;划分属性,分类管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一)政企分开,建立市场主体我国经…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     
《运输经理世界》2011,(4):23-24
盛光祖:希望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期间表示希望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盛光祖告诉记者,此前铁道部曾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铁路;接下来铁道部将采取措施加快推进这项工作,根据国家投融资改革的相关政策,制订更加具体的实施办法,吸引民营资本投资铁路。  相似文献   

17.
余健尔 《综合运输》2009,(12):26-30
浙江作为全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率先在投融资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以浙江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为立足点,着重对铁路管理体制、投融资、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对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了《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办法》明确,铁路发展基金是中央政府支持的、以财政性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铁路投融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05,(5):93-93
铁道部和四川省《加快四川省铁路建设会谈纪要》日前在成都签字,这标志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四川及相邻地区铁路投资力度,打通四川出省和出海通道,以期彻底改变“蜀道难”的状况,形成以成都铁路枢纽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中心。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黄民说,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四川铁路的发展方向是“以联系东部为主,兼顾联系西南和辐射西北”。规划将来贯通的沪汉蓉(成都经武汉至上海)大运量铁路包括客运和货运两条线路。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2014,(9):84-86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支持铁路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土地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一)支持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在保障铁路运输功能和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对铁路站场及毗邻地区特定范围内的土地实施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市场方式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