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璋 《珠江水运》2006,(11):52-52
一位作家说过:“我对那些不得不生活在不靠山不临水的村庄里的孩子,总禁不住心生怜悯。没有水,看不见山,童心往哪里安放呢?”我是幸运的,自小我就生活在三江河畔,我是三江河中泡大的孩子。三江河(浔江、濛江、北流河)是我生命中的原血活水,三江河是我生命中的河流。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海军361号潜艇不幸因机械故障遇难,70名海军官兵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英雄虽已逝去,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让人们铭记于心的还有一次潜艇失事--418潜艇蒙难。  相似文献   

3.
苏鹏 《珠江水运》2011,(10):67-67
我是一艘小船, 我有着小船生命里最美妙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在无垠的大海中远航!  相似文献   

4.
郭申 《船艇》2014,(4):118-121
美国威斯康星州百年历史的密尔沃基市游艇俱乐部内,有一块刻着无名者格言的巨石:“与其说生命的意义是平平安安、无险无阻地走完人生路。不如说更在于披剂斩棘、搏击风浪后远航归港,筋疲力尽地靠在船舷边,对苍天和自己说一声:此生不枉。”这句格言,我把它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海神崇拜与航海历史一样悠久。在中华先民最初走向大海时,由于航海技术相对落后,航海知识相对贫乏,必然因畏惧而产生崇拜心理。这种心理以神的形象具象化,于是产生了最早的海上保护神——原始海神图腾。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活动愈加丰富,人们对海神的崇拜逐渐从“单纯敬畏”向“有所要求”转化,这种功利性的需求趋向,也使海神的形象逐渐具体化、“凡人”化。  相似文献   

6.
韩垒 《游艇业》2012,(10):24-25
帆船运动是一项复杂的运动。每次出海船不同,风向不同,海况不同,必须抱着敬畏之心去看待大海,否则会是很危险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王麟 《航海》2003,(4):7-9,13
有专家说,生命最初起源于海洋,因此才有了人类对海洋的敬畏与崇拜。如果我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度假的方式,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比到海洋深处自由地寻找生命最初的痕迹更让人兴奋的了。你可能会说,穿上先进的潜水服,即使是“旱鸭子”也能够到海洋中与海豚一齐嬉戏。如果你胆子够大,甚至可以钻到铁笼子里逗鲨鱼玩;而乘坐先进的观光潜艇,你可以轻松地观赏海洋中的风光。  相似文献   

8.
够胆玩潜水     
周三省  万国表 《游艇业》2009,(8):115-121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有鳃。我没有鱼鳞,但是我身体的某些部分渴望水的触碰,我渴望压力、短暂昏厥。”一名潜水世界纪录保持者说,在深蓝海洋的短暂停留,你的生命也在这一刻跳脱庸常,不再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9.
, 《珠江水运》2012,(21):23-25
我偏爱看到在海洋风景画中出现的一座白色的灯塔建筑,这是第二自然风景人生也是一条航船,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上航行,为了不迷茫,不偏离航道而触礁,它需要灯塔来指引.这正是我偏爱灯塔建筑这种独特符号的深层心理——赵鑫珊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海军361号潜艇不幸因机械故障遇难,70名海军官兵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英雄虽已逝去,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让人们铭记于心的还有一次潜艇失事——418潜艇蒙难。  相似文献   

11.
“风好正是扬帆时,莫让江水枉自流”。 江海、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运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运输方式。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无不说明,最具生命活力的区域无不与江海、河流等运输通道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9,32(6):75-76
那时候,我们风华正茂;那时候,我们嬉笑追逐;那时候,我们挥洒青春、怒放生命;那时候,我们……回忆的画面,记录的讲言,爱始终是你我心中长长的线——  相似文献   

13.
刘少才 《航海》2008,(6):32-33
大连贝壳博物馆有一种西方中世纪绅士般的优雅,这种优雅像蓝天碧水永不退色。在那些已经没有生命的贝壳身上,我感觉到大海的深情呼吸,我能看到海一样深蓝,那是一种心灵上与大海相通的感应。流连在博物馆内,就像有一种流动的水,在身边悄悄地流。  相似文献   

14.
跳岛爱琴海     
张婷婷 《游艇业》2010,(10):94-99
爱琴海,这片孕育了人类古老文明的海域,不仅编织着轻柔浪漫的现代童话,更沉积了无数离奇神异的古老传说。这是最早被人类爱恋与敬畏的海域,游历过此处的风浪和海岛,就能真正理解蓝色闻名因何诞生于此,体会人与海洋难以割舍的情愫。  相似文献   

15.
“监色意味着梦想,绿色象征着生命,我满怀人生梦想,在湛蓝海洋中徜徉。”这是40岁的雷志敏常说的一句话。这些年来,在浩瀚的海洋上航行,他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经历?又一次出海前,雷志敏向笔者讲述了他那神秘的湛蓝故事。  相似文献   

16.
大连贝壳博物馆有一种西方中世纪绅士般的优雅,这种优雅像蓝天碧水永不退色。在那些已经没有生命的贝壳身上,我感觉到大海的深情呼吸,我能看到海一样深蓝,那是一种心灵上与大海相通的感应。流连在博物馆内,就像有一种流动的水,在身边悄悄地流。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我收到一位中远的德国老朋友——葛志飞先生的一份电子邮件,他说:2006年是汉远技术服务中心(中远与德国合营的第一家公司)在汉堡成立25周年,他怀念和COSCO相处的一段历史,并说德国有句话“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将来”,不知中远公司是否会庆祝。我当时想虽然这个中心是中远在德国建立的第一家合营公司,但最后的几年已并入中远欧洲公司。  相似文献   

18.
夏纪福  盛文文 《世界海运》2010,33(9):82-84,F0003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一点点萎缩,我唯有扼住命运的咽喉;我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每一秒,我要把生命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让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王波  马艳君 《游艇业》2009,(10):42-45
翟墨坐在阳光刺眼的初秋,谈起他的航海经历。眼前的男人长发过肩、肤色古铜、臂膀宽厚,海上生活的痕迹星星点点显现出来。他说:“航海是件简单的事.不会游泳的人都可以驾驶帆船,只要不晕船。我也不是什么英雄,我生命的前三十年和航海无关。”  相似文献   

20.
我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和上海造船工程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幸连续担任了4届副理事长,现在是名誉理事长,所以也算是个学会的老成员。在学会复会30年来,我也见证了20年的发展历史,所以有很多感受。最大的体会就是如何构架企业与学会之间的桥梁,为船舶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在纪念复会3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