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项目安全管理的系统,构建了在SOON体系下的运营阶段项目安全管理流程控制整体框架;按照安全流程管理要求,探讨了基于波特的价值链模型的管理组织措施优化、基于TPM&RCM的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优化和基于PIT-STOP模式的安全保障制度创新技术在南京地铁上的应用实践,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项目安全流程管理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更科学计算运输通道各种交通方式供给能力的配置量,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和离散选择模型,建立基于动态广义费用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以郑州-西安客运通道为实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求解验证.研究表明,交通方式建设成本分摊随分担量变化而变化,并与随机感知系数和出行时间价值一起影响各方式分担率.与现有模型的对比表明,各方式分担率变化幅度与建设成本大小差异并非同向;交通方式选择的广义费用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仅仅依据静态的在途时间和票价进行方式分担率计算.该模型既能保证出行者的个体要求又能保障各种交通方式的持续运营,所计算的通道各交通方式分担率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布式并行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交通分配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是求解动态交通分配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的分布式并行算法,以求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能够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调度和运营方面得到应用。并且,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本文给出了该算法的实现框架和流程。提出的模型可以作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核心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评估不同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行人交通组织、运营管理等方案对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水平的影响,结合行人交通仿真工具,从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基于仿真方法的动态运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物元分析原理和运筹学中理想点法思想,建立了综合交通枢纽运营水平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实际工程中应用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精确的反映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研究应急交通需求时空分布预测方法. 从分析应急交通需求特点入手,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广义S型行为反应曲线的概念,并紧扣不同集结点的疏散时间要求和反应参数各异的特点,建立了广义S型需求加载曲线模型,同时给出了单位时段疏散百分比的分析方法. 应用上述方法,设计了分时段应急交通OD需求矩阵的求解算法,从而建立应急交通需求时空分布模型. 基于MATLAB软件对模型编程实现,在对给定算例进行应用后,证明模型能够准确刻画不同时刻的各集结点和整个系统的应急需求疏散比例的动态变化,并有效应用于应急交通时变需求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摩托车运行特性、安全特性及其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并基于广义费用建立了摩托车及其可替代方式的出行成本模型。以江门市区摩托车交通为例,通过对居民出行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得到摩托车交通的出行特征,应用广义费用模型估算出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提出了可行的发展对策,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信息熵分析和优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C2R模型.以广州地铁一号线为例,应用该模型对历年运营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了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在产出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进行了有效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分析了网络化运营的物理环境及其客流基本特征,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的3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理论与实践的评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主要目标;指出了网络化运营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即断面负荷均衡、车站负荷均衡及换乘衔接改善.基于既有的多交路、多编组、快慢车及过轨运营等主要网络化运营技术,分析不同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对出行者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网络化运营技术实施过程对乘客与企业的具体效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运营安全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安全理论不断发展、评估技术不断成熟,通过强化运营安全评估工作,发现、分析、解决安全问题,已逐步成为主管部门和运营企业保障安全的手段之一。通过介绍英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及执行情况等,分析安全评估工作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际,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可为国内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高铁运营安全监督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等问题,运用演化博弈论来分析国家铁路局、高铁公司和委托路局三方在高铁运营安全监督过程中的决策,通过对系统静态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优化,分别建立了基于动态奖励,动态奖惩和优化动态奖惩场景的系统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理论证明,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和验证了3种场景下模型存在均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优化动态奖惩场景下,国家铁路局的安全监管率下降的同时,高铁公司的安全监督率和委托路局的安全投入率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使三方在长期博弈过程中达到最优状态.本文对于完善高铁委托运输管理制度,提高运营安全水平,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山区高速公路信息监测工作,从运营管理安全的角度分析研究山区高速公路信息监测的指标及采集手段。首先分析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影响因素和安全管理信息需求,将纳入监测需求的动态信息分为交通运行状态、自然环境安全性和基础设施安全性信息三类;然后针对每类监测信息提出山区高速公路的重点监测指标和采集方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检测指标及采集方式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装载效率,保障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运行安全,建立 了一种降低重车重心高和均衡车辆转向架负重差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载问题多目标优 化模型,并采用字典序规划法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即为存在矛盾的优化目标与 约束条件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为了优化重车重心高,采用线性分式规划将相应的混合整数 分式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子问题进行求解.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所提 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在保证列车集装箱装载量最大的条件下降低集装箱车的重车 重心高,并减少其转向架负重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人机共驾的概念; 从切换的发起者、强制性与计划性三方面论述了人机共驾智能汽车控制权切换的分类方法, 分析了广义和狭义2种分类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从驾驶人的认知、驾驶负荷、反应力等方面剖析了人机共驾中人因的特性及其对控制权切换安全性的影响, 总结了控制权切换的试验研究方法和人机交互形式, 指出了控制权切换安全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人机共驾智能汽车的应用范围是L2~L3级自动驾驶, 特点是人与系统彼此协同完成动态的驾驶任务; 由系统主动发起、驾驶人被动接管的控制权切换情形与安全性更被业内关注; 驾驶人能有效地对当前驾驶状态进行认知和评估, 进而接管车辆操作, 并最终规避风险, 是保证控制权切换安全性的关键; 人因是影响控制权安全平稳切换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偏低, 切换前后驾驶负荷阶跃式突变, 次任务的影响机理不明确, 反应力随切换场景的不同而差异显著等;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还包括接管绩效的评价, 切换时机与人机交互方式的优化以及试验手段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14.
高速客车安全性的动力学仿真检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应用车辆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客车车辆横向与垂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本文推荐的高速铁路线路平面曲线设计标准及参数进行动力学检算,以检验车辆通过曲线的安全性,由此得出了推荐标准及线路参数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A vehicle-track-bridge coupling dynamic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ehicle-track coupling dynamics. Using this model,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 elastic sleeper ballasted track and a common sleeper ballasted track on bridge under the same work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ying elastic sleepers on the bridge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 track stiffness caused by a thin ballast thickness, and improv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ridge. This is beneficial to train operation safety and riding comfort.  相似文献   

16.
对一般集装箱办理站,其空箱调运往往需要经过前方技术站进行中转作业才能完成,由此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和费用消耗.以降低空箱调运成本为出发点,在计划期内建立了动态集装箱空箱调运模型.模型以空箱调运过程中所产生的车辆租用费用、技术站车辆编解服务费以及积压库存费用或延误损失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在满足空箱需求与供应能力基础上,考虑了技术站中转作业和运输走行时间对空箱需求站时间窗的影响,以及车站作业能力的限制.设计了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实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地优化动态空箱调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运输方式存在运输价格、安全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差异,这几个 因素决定了货物运输的广义费用.客户总是选择对自身来说广义费用最小的运输方式.快 捷货物运输是铁路近几年开发的货运新品种,在定价方面主要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理论 依据.为此,本文研究了多种运输方式竞争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动态定价方法,提出用 户广义费用最小化模型和双层规划模型,并通过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货运数据比较了这两 种定价模型对定价及总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规划模型优于广义费用最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桩基托换时会给轨道结构引入新的不平顺,给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带来隐患。津滨轻轨桩基托换施工时不中断行车,为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性,需对桥上轨道结构进行动载试验,以获得托换施工时的安全限速,并在限速施工时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测试结果,对桥梁的动力响应和车辆运行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观测研究和加强维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 提高铁路线路运载效能, 针对移动闭塞系统, 研究了高速列车追踪运行的间隔弹性调整策略和操纵轨迹的动态优化问题; 以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效率、能耗和乘客舒适度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策略曲线的优化目标, 研究了列车的追踪运行过程; 采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了列车运行过程多目标优化模型, 设计了离线最优运行控制策略曲线; 提出了列车弹性追踪间隔模型, 分析了列车运行过程中追踪间隔的实时变化; 基于弹性间隔模型设计列车追踪运行控制策略动态调整机制, 采集列车实际运行数据, 实时监测相邻列车间的实际追踪间隔, 评估其是否符合安全性与效率约束条件, 并分析了评估结果; 依据工况调整原则在线调整追踪列车的运行状态与工况, 实时优化列车追踪间隔; 应用武广高速铁路赤壁北—长沙南区间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与真实区间运行数据相比, 采用离线最优运行控制策略曲线后, 运行能耗降低了6.86%;与固定追踪时间间隔模型相比, 采用基于弹性模型的控制策略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了铁路整体运输效能, 将临界安全发车间隔从234 s缩短至161 s, 线路整体运行效率由6 434 s缩短至6 376 s, 与真实运行数据相比, 追踪列车的运行能耗降低了7.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