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构建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风险关联因素识别方法体系,本文应用极限梯度提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Apriori,XGB-Apriori)识别城市道路老年行人交通事故风险因子。运用机器学习优化关联规则算法结构,通过机器学习库 scikit-learn 中 XGBoost (Extreme Gradient Boost)算法与SFM(Select From Model)特征选择类功能实现变量特征值的选择。进而,对Apriori算法设置有序定向约束,得到适用于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逐层迭代识别关联项,选取频繁项集,总结高置信度、高提升度的关联规则。关联因素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SFM功能准确度可达78.31%,关联规则XGB-Apriori算法较传统算法精度提升了91%。挖掘结果显示,驾驶员与行人的自身特征、车辆特征、碰撞状态以及道路特征均对老年行人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男性驾驶员造成的行人死亡事故频次较高,女性驾驶员造成的受伤事故频次较高;大型、重型车辆(SUV、卡车、施工车)发生死亡事故频次相对小轿车更高;位于匝道等道路线型弯曲的坡道中,老年行人发生致死交通事故的频次相对线型缓和路段更高。本文对老年行人交通事故耦合因素全面识别并针对性提出风险防控精准预判方法,为有效保护道路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道路的步行条件差是诱发行人违法,进而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城市道路步行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中,应当根据行人出行需要的特点,着力提高其行人通行能力、减少绕行距离、降低通行延误、改善步行舒适性和道路辨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慢行(自行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将交通事故分为仅财产损失事故、潜在伤害事故、非伤残事故、伤残事故、死亡事故5类,从人、车、路、环境4个层次选出11个自变量,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计算每个变量对慢行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驾驶员性别、驾驶员饮酒状态、行人年龄、道路特征、路面状态、一天内发生时间、光线条件、年平均日交通量、地形等9个变量均与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的影响并为行人事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建成环境“5D”要素为基础,围绕土地利用、城市设计和交通系统这3个维度构建昼夜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基于轻度梯度提升机构建昼-夜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模型,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机制,结合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归因分析方法揭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时段异质性;昼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主要受人行道可达性、地铁站可达性及学校邻近度等因素的影响;夜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主要受人行道可达性、娱乐兴趣点(POI)指标及道路照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成环境对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昼间时段学校邻近度介于[0, 3]km时,地铁站可达性小于1km时,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有较大抬升作用;夜间时段娱乐POI可达性小于0.5km时,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有抬升作用;不论昼夜,人行道可达性对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均有压降作用,且临街院门密度低的区域行人事故严重程度较 高。昼-夜间模型均表现出优秀的效果,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6.38%和92.08%。  相似文献   

5.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始终居高不下,一个个无辜的行人被夺去鲜活的生命,保护行人安全已被广泛重视。我国汽车行人保护标准已于日前通过汽车标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将成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参与方式的交汇点,也是交通行为的冲突点和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合理的行人过街交叉口设计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前提。在对交叉口行人过街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2009,7(3):94-94
为保障道路弱势群体安全,近年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对北京市6个交叉口进行了试点改造,改造工程日前已全部完成。此次改造措施包括六大举措:规划自行车二次左转待转线;设置机动车右转信号灯;设置标志标线和护栏引导行人使用行人设施;安装行人安全岛;改变环岛机非护栏的长度、位置和半径;改进公交车站、避免机非冲突。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近50%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而45%的事故与道路弱势群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行人是指除执行高速公路正常勤务、养护、施工以外在高速公路机动车以外活动的人员。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四条和《湖南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第六条都明文规定:“禁止行人上高速公路”。由此可见,行人上高速公路是一种严重的违章行为。鉴于高速公路全封闭、车速快、流量大、环境美的特点,行人上路(本文中“行人上路”包括行人及非机动车上路,因为非机动车上路的主观因素也在于人),不仅影响高速公路的整体美观,危及行人自身安全,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行车秩序,极易酿成事故。以长常高速公路为例,自1998年7月1日长常高速公路长益段开通以来,截止2003年4月1日,因行人上路引发的事故共60起,其中重大事故43起,死38人(其中车上死亡10人,行人死亡28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余元,死亡人数占长常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总量的33%。根据公安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造成自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正常行驶的机动车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和法律责任。一、行人上高速公路的类型及其特点类型我们随机抽取长常大队民警在道路执法实践中抓获(阻止)的100例行人上路行为,根据行人上路的主体主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危害行人、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线形不同对行车将造成不同的影响,对此,本文将探究道路线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预防是交通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很广,影响的因素很多,不仅是一个交通安全管理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为此,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抓好“以人为本”的群体性预防体系,注重从领导决策群体、业务管理群体、驾驶员群体以及交通行人群体着手,走出目前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只重视驾驶员群体的误区,要正确处理好四个  相似文献   

11.
行人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在过街的过程中最易发生交通事故,且事故后果严重,研究过街行人的交通特性有利于降低行人的事故发生率,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分析行人的过街行为、过街速度和过街违法成因,并在研究过街行人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设置机动车右转信号灯、安装倒计时式人行信号灯、优化信号相位配时、加强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责任者的偿还能力属于民事赔偿能力,用刑罚来代替民事赔偿责任与刑法的基本原则相矛盾,无法准确认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没有任何意义,也严重影响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办理.应当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造成一定数额财产损失的责任者的刑事责任.对于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费用或财产损失无赔偿能力的,应当寻求其他途径补偿交通事故受害者.  相似文献   

13.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城市交通》2013,(4):52-57,51
当前由于行人过街设施选型不合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首先揭示了在路段孤立设置人行横道的局限与风险。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针对几种过街设施对行人安全性和过街服务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路面增设设施(如人行道路缘展宽、行人安全岛)能够帮助行人安全过街,提高行人过街服务水平,但没有为行人提供优先权;提供配套设施(如凸起斑马线、行人过街信号灯)对提高行人安全性效果最好,但是会增加机动车的延误;如果设置立体过街设施,应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且限制违章过街。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确定城乡接合部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范围,以重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城乡接合部影响带模型。分析城乡接合部道路交通事故辐射范围的4个影响因素:交通流特征参数、交通组成、道路横断面、土地利用。对交通事故影响持续时间进行分析计算,进而基于烟羽模型构建城乡接合部道路交通事故辐射范围模型。最后,根据昆明市兴呈路事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同时为便于实际应用,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辐射范围分析系统,可得到事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中,路段上的行人过街受到机动车行驶的干扰显著,同时行人过街也会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了路段的拥堵.本文首先归纳了行人过街设施在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人行便道以及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与行人过街灯、行人便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非机动车道、标识标线来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的措施;最后以公交长椿街路口东站以东为案例展开行人二次过街信号优化设置的实际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路段和临近交叉口信号联动,晚高峰行人的有效过街时间增加了25%,午平峰长椿街交叉口东进口的被利用绿灯时间增加了20%.  相似文献   

16.
停车场出入口设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停车管理问题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城市交通中的重点和难点.停车设施与服务供给不足以及管理滞后等静态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停车场出入口设置不当问题.该问题一方面干扰行人及机动车的正常过街,形成瓶颈路段;另一方面,对停车设施的内部交通和与之连接的道路交通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引起道路交通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宜春市桥头交叉口交通组织运行状况,包括行人过街、开辟非机动车道以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等现存问题,提出适合宜春市桥头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方法,可为我国中小城市进行道路交叉口渠化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大幅增多,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规划、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在交通网络事故预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交通网络事故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为基于城市交通事故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ĵ�·��ͨ�¹�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BP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精度不足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量子神经网络并构建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模型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有效扩充训练样本数量;且隐含层神经元采用态叠加的激励函数,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征空间进行多层梯级划分,以快速匹配输入数据与特征空间的对应关系,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在训练过程中动态调整量子间隔,以响应事故数据的强随机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性,且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较改进BP神经网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针对BP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精度不足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引入量子神经网络并构建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模型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有效扩充训练样本数量;且隐含层神经元采用态叠加的激励函数,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征空间进行多层梯级划分,以快速匹配输入数据与特征空间的对应关系,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在训练过程中动态调整量子间隔,以响应事故数据的强随机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特性,且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较改进BP神经网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