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正在大规模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节能工作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全高站台门地铁车站为例,采用基于理论分析和STESS模拟的环控系统负荷计算模型,对其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定量给出客流量、全高站台门气密性、隧道温度、站厅站台控制温度、机械新风量对最热月环控系统冷负荷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典型工况下,全高站台门地铁车站人员负荷、渗风负荷和日稳定负荷分别占环控系统最热月冷负荷的26%~29%,29%~33%和41%~42%。研究发现地铁车站的主要节能潜力在于全高站台门气密性和站厅、站台温度的合理控制。对于全高站台门当量缝隙宽度在约束值以下的车站,增强气密性带来的节能潜力在25%以上;以站台/站厅温度26℃/27℃为基准,控制温度每增加1℃,最热月环控系统累计冷负荷降低约28%。研究结论为地铁车站环控负荷的合理控制提供参考,可对地铁车站的节能运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铁的内部的空气环境,其范围包括车站(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区间隧道、折返线、尽端线隧道等和车站内的设备与管理用房。作为地下车站机电安装工程工程的一般最基本的通风空调施工范围,则包括车站(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区间隧道和车站内的设备与管理用房。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徐泾东站,其地下为既有地铁终点站和区间隧道,地上为新建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工程(简称为“国展”).国展施工建设前,需先调整徐泾东站旅客进出站流程,改造地铁出入口等设施,为国展施工腾出场地和空间;建成后,部分地铁出入口、逃生通道和通风井位于国展建筑内,形成一个整体.在对地铁出入口改造时,需保障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和车站客流组织工作的正常进行.按照投资和实施界面,对位于国展内的地铁车站进行新建和改建时,地下部分属地铁运营单位,地上部分属国展,因此对施工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对施工特点及难点的分析,确立关键施工线路,较好地配合了国展建设.此项工作对同类地铁车站改造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地铁车站消防设计性能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大型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多、换乘公共区防火分区面积超标、车站深度大、地下联络通道长度超过60 m、地铁结合商业开发等特点,进行消防性能化分析,供今后城市中心的地铁换乘站或枢纽车站的消防设计参考.研究结论:从利于人员逃生的角度设置出入口,消防出入口应减少和商业开发的结合;地下多层车站或站台距离地面的高度很大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时要设置有效的排烟、蓄烟和自动灭火系统;车站商业开发部分应同步进行消防设计,并与地铁车站的消防设施协调统一,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的性能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窦瑶 《铁道建筑技术》2012,(Z2):20-21,39
地地铁车站出入口是连接地铁车站与外界的纽带,是乘客进出车站不可缺少的通道。随着当今交通的发展,地铁建设的大力推进,线网的不断扩展,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对于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介绍地铁地下车站出入口设置原则,重点探讨特殊条件下出入口设计的问题及出入口配合城市景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不易改动位置及规模的地铁站来说,可以通过灵活的规划和设计来充分发挥出入口的疏散和救援功能,从而提高地铁车站在事故状态下的应对能力.从疏散和救援的角度提出事故状态下地铁车站出入口布置原则和出入口数量估算方法.指出出入口设置位置的不同,对乘客在地下通道的步行时间有显著影响.通过一些简化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车站位于道路下方和位于道路一侧下方两种情况下,四种出入口布置方式的乘客平均步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事故状态下出入口与车站问的合理位置和出入口宽度的确定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徐家汇站某一出入口为例,提出了提高出入口疏散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出入口是地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入口的造型需结合城市景观,并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出入口与周围建筑物结合能吸引更多乘客搭乘地铁,增强城市交通的疏散作用,提高建筑的可达性和空间价值。文章对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分类、设计特征、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并结合杭州地铁7号线耕文路站出入口设计实例对地铁出入口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出入口优化布置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疏散和救援的角度提出紧急状态下地铁车站出入口布置原则及与车站相对位置关系;以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为例,分析了车站中央入口在人员疏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问题,以天津地铁营口道站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运营经验,对大客流组织原则、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进行较全面的探讨。首先,结合营口道站实际运营情况和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地铁车站的大客流组织原则;其次,从乘客乘坐地铁的流程入手,详细分析影响车站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包括AFC系统服务能力、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楼扶梯的通过能力、站台乘候车秩序、列车运能和客流疏导能力等;最后,遵循大客流组织原则,针对影响大客流组织的主要因素,从客流预测、客流组织、行车调度和票务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站为例,根据南京站在线网中的位置、实施设备和客流特点,分析南京站客流组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站厅和站台的容纳能力、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自动售检票设备的能力、乘降设备的通过能力及列车输送能力,对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时期后对换乘客流和外枢纽转入客流采取的车站级、线路级和线网级等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地铁线路的日益增多、站内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站内环境的复杂度不断增加。乘客在站内出 行遇到一系列问题:一是站内换乘复杂,地铁站越来越多,换乘关系复杂,给乘客的地铁出行带来不便;二是公 共服务设施不好找,站内服务设施多,缺乏指引标志,乘客不易寻找目标设施;三是车站出口多、信息少,地铁 站出入口多,乘客无法第一时间找到目标出站口。此外,站外建筑及交通的寻找也不够便利,站外交通换乘信息 较少,乘客出站后不能迅速换乘。为提升站内乘客出行的满意度,通过站内外一体化导航支撑来解决站内换乘、 服务设施寻找、出口周边信息等问题,从而提升乘客的地铁出行体验,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地铁站通风排烟系统的有效性,以某地铁站为原型,利用FDS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与站台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站点内烟气温度、有毒气体浓度(以CO为主)、能见度,烟气层高度等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分析深埋地铁站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安全目标,探索有效性评估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以及地面设置冷却塔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在北京某地铁车站中采用一种新型的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新型蒸发冷凝型冷媒直接膨胀式通风空调系统。介绍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布置方式,从土建投资、设备初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等方面进行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在投入运营后的空调季进行第三方的对比测试,检测结果显示,新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达到5.51,远大于传统的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系统形式,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地铁车站冷源系统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地铁环控系统能耗在地铁车站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设计阶段准确计算空调负荷可有效挖掘系统节能潜力。对屏蔽门系统地铁车站空调负荷组成要素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该系统负荷计算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当前对屏蔽门渗漏风和出入口渗透风采用估算方法是造成负荷计算不合理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者实测及模拟结果,对屏蔽门渗漏风和出入口渗透风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屏蔽门渗漏风的定量分析尚未有统一的结论,出入口渗透风是造成负荷偏大的重要因素。探讨快速准确测量屏蔽门漏风量的方法,开拓更加符合我国地铁建设环境的模拟软件,以及充分利用出入口渗透新风减少机械新风负荷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内城市地铁防洪已成为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防洪涝水位及预警是城市地铁防洪的重点。文章以武汉地铁黄浦路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暴雨仿真模型,计算得出地铁车站出入口的洪涝积水深度及降雨量阈值,提出基于降雨区间预报的防洪预警方法,针对预警级别提出相应的防洪措施;计算得出黄浦路站3个出入口的洪涝积水水深和降雨量阈值,以及三级预警级别。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铁出入段线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常采用在靠近洞口处设置射流风机辅助排烟的方式,这种方案 中射流风机的配电成本远高于射流风机本身成本。采用 FDS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郑州地铁 10 号线出入段线隧道 5 种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的隧道风速和排烟效果,并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为非载客区间 的出入段线,其排烟风速低于 2 m/s 时仍可满足有组织排烟的要求;取消洞口处射流风机,仅采用出入段线所接 车站的 4 台 60 m3 /s 事故风机,仍可较好地控制该出入段线隧道火灾烟气,防止火灾烟气威胁车站的运营安全, 不影响地铁列车司机的安全撤离;条件允许时可以在出入段线靠近车站侧设置一组射流风机,用于加强排烟效果、 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同时,火源靠近车站时,靠近出入段线侧两台事故风机比其余事故风机晚启动 30 s,可以有 效改善车站隧道内烟气滞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煌 《铁道建筑技术》2012,(1):38-39,49
通风空调系统安装是地铁车站机电设备安装中的主要部分,管线布置占据地铁空间较大,是安装的重要部分。结合安装现场出现的情况,从中择其典型问题给予介绍,提出施工配合过程中的一些解决问题原则和经验,可为今后地铁车站通风空调设计和其他车站机电设备安装配合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昆明地区典型车站站台公共区及轨行区排烟系统方案的现场试验研究,得到关于昆明地区采用不 封闭式站台门制式的站台层排烟及车站轨行区排烟的数据。结果表明,采用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纵向通风形式替代 传统的车站轨行区半横向通风形式,同时配合车站站台公共区排烟系统的联动运行,同样可满足地下车站站台公 共区及轨行区的排烟需求,通过设计方案及系统模式优化在工程实际中运用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在建地铁4、5号线、10号线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实践为基础,分析以往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几个细节问题,如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与城市道路红线、建设用地及文物的关系,以及通风亭和冷却塔的建筑形式等。最后得出结论:地铁车站附属建筑设置应结合城市道路近、远期规划科学设置,满足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人行道最小宽度要求。现状已实现规划的建设用地内尽量不安排车站附属建筑;位于城市待改造用地内,出入口、通风亭及部分通道应按临时建(构)筑物设计,待规划实施时,其改造方案可与建设项目统一设计;位于正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用地内,车站附属建筑应与建设项目作一体化设计。旧城内车站附属建筑设计应做多方案比选,慎重抉择。环控专业应提早参与配合,设计前期应事先确定通风亭、冷却塔的建筑形式,以便预留合适的用地,做到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