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H.26L解码器端引入的差错掩盖技术在视频序列变化较为剧烈的情况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更好地遏制差错的进一步传播,介绍了一种正向视频差错跟踪技术,这种技术只对当前帧中受到差错“污染”的宏块进行帧内编码,不会带来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帧分级更新策略,使得差错跟踪恢复后的数据量得以平滑地过渡,实验表明,该技术对于运动较为剧烈的图像的差错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从固定摄像头的道路监控视频中有效地提取出关键帧,提出了基于相关系数的关键帧提取算法。算法将监控视频中图像帧的RGB值处理为灰度值,结合滑动窗口机制,通过当前帧和当前关键帧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与阈值比较判断当前帧是否为关键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有效提取关键帧的同时还具有流程清晰、避免了冗余关键帧的特性。最后利用基于欧式距离的帧间差异性对提取的关键帧进行评价,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智能交通系统中运动车辆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恢复的APG-TR算法。采用张量表征交通视频图像,保持视频图像高维结构特征。通过张量恢复,重建出张量的低秩部分与稀疏部分,实现交通视频图像中交通背景与运动目标车辆的分离与交通视频内在特征的提取。利用交通监控系统采集到的交通视频106帧图像对本文算法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APG-TR算法的平均正确率为91.4%,在雨、雾天气条件下,正确率分别为86.4%、85.2%,相比帧差法更加稳定与准确。APG-TR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与鲁棒性,在智能交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道路交通图像处理的研究中,由于传统图像数据压缩采样受到带宽限制,导致重构图像数据含的有用信息量偏少.为此,提出一种压缩感知的道路交通图像处理方法,提高了重要信息含量且大大减少了交通图像数据存储空间.首先,在采样率为0.6的情况下,在dbN系列小波基变换下以分段正交匹配追踪(StOMP)算法对原图像进行重构仿真,研究了不同阶数消失矩的小波稀疏表示与重构图像性能的关系.其次,研究了不同采样率对图像重构性能的影响,包括重构时间、重构误差、峰值信噪比.最后,用BP,OMP,StOMP算法对图像重构进行研究,为道路交通图像数据存储和图像重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对高精度图像进行高效压缩,同时确保重建图像的弱目标区域有较好的保真效果,提出了一种提升弱目标区域质量的基于误差优化编码的高精度图像压缩算法. 首先,使用JPEG-LS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lossless)压缩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在游程编码过程中自适应地选择需要二次编码的误差数据,并完成了基于视觉质量的非均匀量化;其次,对量化值进行数据分解,去除量化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分解后的数据进行MQ算术编码的熵编码;图像重建时根据量化间隔重建反量化值,并设计了反量化优化和滤波优化过程;最后,将本文算法与JPEG-LS、JPEG2000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2000)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图像数据的高效压缩,且复杂度低,易于硬件实现,虽然引入了误差数据二次优化编码等过程,但增加编码的数据量较小,故与JPEG-LS算法的压缩速度相当,然而比JPEG2000算法的压缩速度提升4.47倍;同时有效减少了常规算法造成的信息损失,重建图像的峰值信噪比与JPEG-LS、JPEG2000相当或略低,但弱目标区域的视觉质量及保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在2003年已实现视频监控的模拟和MPEG-2混合的视频联网,随着路网的扩大,图像的增加,目前这种视频组网方式存在片区中心和省中心扩容较难,通信资源占用过大的问题,由于H.264技术已完善成熟,为了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决定对现有系统进行H.264图像传输改造,主要对片区输出图像在输出端视频分配后进行H.264编...  相似文献   

7.
视频监控系统是公路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信息平台,使用WMV编码和流媒体技术组合的视频监控平台以其良好的易用性、兼容性、扩容性等特点迅速发展起来。文章对交通领域监控系统传统模式和采用WMV编码和流媒体技术的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WMV编码和流媒体服务器方式在网络视频监控中的优势,并介绍WMV编码在无锡公路处视频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正广泛应用,在很多方面需要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并对QoS提出了要求。在分析实时视频网络传输难点的基础上,讨论了IP网络中的延迟、抖动、丢失率等特性对数字视频传输的不利影响。针对数字视频的传输处理,提出了系统的技术优化方案,给出了实时视频网络传输系统的实现模型。结合该模型,在视频编码、协议调用和程序实现及流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法,并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平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通过将以太网与监控图像网以及监控数据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视频的数字化传输,以实现监控图像的联网管理和共享。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奈奎斯特采样方式对信号进行采集所产生的数据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并结合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信号检测方法,通过K-奇异值分解算法构造冗余字典,利用神经网络以映射后观测矩阵的前一部分值预测全部观测值,实现信号的二次压缩,最终利用子空间追踪算法基于预测出的观测矩阵对信号进行重构,通过重构信号频谱可获得轴承故障信息.经过对测量矩阵、算法参数及神经网络等内容的分析,可在较少的数据量下以较高精度实现对滚动轴承故障信息的提取,并通过仿真对比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总压缩比为0.72~0.92时,此方法能够保证信号匹配度约为0.83,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且对于轴承内圈、外圈和滚动体故障信号皆有较好的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对智能监控系统的需求的增加,可用的视频数据量呈指数增加。为了及时检索最重要的信息,图像索引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以实时存储的大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频监控自动索引与检索框架。本框架在网关、用户之间进行查询传输时,采用了基于虚拟专用网双网的安全策略,在IP连通性上采用第二层隧道协议和第二层转发协议进行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如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在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相关处置意见,及处置后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