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通过某大桥的检测实践,介绍了桥梁检测中各种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动力检测方法,对动力检测应用于桥梁检测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可行的采用有限元实现的桥梁动力检测精确计算的新方法.较以前的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大桥的检测实践,介绍了桥梁检测中各种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动力检测方法,对动力检测应用于桥梁检测的可行性、理论基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可行的采用有限元实现的桥梁动力检测精确计算的新方法.较以前的计算,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求解瞬态雷诺时均方程和网格变形方程,实现了全附体潜艇平面运动机构试验(PMM)的虚拟仿真,得到潜艇模型所受的水动力分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依据线性理论求取水动力系数,并与试验值以及直线拖曳试验或回转试验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MM数值试验所求得的水动力系数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其中,惯性类系数求解精度较高,除个别系数外,误差都在8%以内.而粘性类系数求解精度不如直线拖曳试验(ORT)或回转试验(RAT)计算精度高,个别系数的计算误差超过了30%.但从数值试验的整体效果来看,PMM数值试验计算精度达到了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桥梁结构动力有限元分析中.构件单元划分的精细度直接影响结构动力特性和内力分布的计算精度。建立单跨简支梁桥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构件单元划分的粗细对结构动力特性和内力分布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为合理建立桥梁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以整车动力需求转矩不发生波动与车速稳定跟随期望值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基于车轮转速差PID控制的电机转矩补偿控制方法;分析了模式切换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频域特性,基于车轮实际转速与期望转速的差值,通过PID闭环控制计算补偿转矩,由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补偿转矩,来解决模式切换时2种动力源之间的动态协调控制问题;利用AVL Cruise和MATLAB仿真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动态协调控制模型,对转矩补偿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动态协调控制的模式切换,采用动态协调控制方法时的总输出转矩的响应时间从0.90s降低到0.08s,总输出转矩控制精度提高了11.1%,跟踪期望车速的精度提高了8.0%,整车的动力性提高了4.4%,因此,采用动态协调控制方法降低了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中总输出转矩的波动,提高了车速跟随期望值的精度,有效保证了汽车的动力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以非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零维模型,模拟了非增压柴油机的稳态特性和调速过程实验表明,仿真精度达到了误差2%以下。从动态过程控制器设计的角度,对动态模型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保持了柴油机动力特性的非线性特征,其调速过程仿真精度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拉索-阻尼器系统动力模型的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且对系统噪声不敏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散货船和油船为例,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利用matlab语言,完成船舶操纵运动的水动力预报,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样本,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的水动力预报精度在实际中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9.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广义脉冲函数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现有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原理,提出了用于地下结构时程地震反应分析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以某一隧道为例,计算了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与逐步积分方法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脉冲函数法用于地下结构动力分析,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计算效率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对船舶的整个建造质量至关重要,尤其是CTV这种功能特殊、结构形式复杂、设备布置紧凑的原油中转装置,良好的建造精度控制有利于其大功率动力定位油轮。结合船厂的建造业务流程,综合考虑船厂场地、设备、人员配置等限制条件,制定贯穿CTV船体建造全流程的精度控制方案,能有效提高CTV现场船体建造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第一座钢斜腿刚构桥——安康汉江大桥为例,首先对结构进行了线性动力特性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果。然后分别考虑轴向力和大挠度两种几何非线性因素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并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线性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康汉江大桥所采用的线性计算理论已具有足够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RC梁桥承载力的振动测试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将结构的动力参数应用于在役RC梁桥的实际承载能力评估,根据四片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静、动力损伤试验成果,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不同配筋率下表征T梁刚度比和频率比关系的曲线族方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单梁结构动力特性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实测基频和裂缝特征将整桥的动力特性分解为单梁的动力特性,应用钢筋混凝土单梁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RC梁桥结构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建立的动力法评估模型为:结构基频和裂缝特征→刚度→名义配筋率→单梁抗弯能力。通过对某座实际RC梁桥的动力法评定得到了单梁的变形控制弯矩、裂缝控制弯矩、强度控制弯矩,评定结果与静载试验结果一致。可见,以实测基频和裂缝特征可预测出RC简支梁桥的实际承载力,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价段高速道岔由于生产制造工艺、铺设施工的设备精度及人为因素,时常导致尖轨或心轨在转辙机扳动过程中出现较大阻力。解决办法是提高道岔生产和铺设精度;做好道岔部件受力位置的防锈润滑和优化,逐项减小影响扳动力的因素,使扳动力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李东祥 《湖南交通科技》2000,26(1):51-52,65
在整车设计初期,首先需计算汽车的动力性能。过去这一工作由手工完成,很费时,且精度也低。叙述了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汽车传动系参数选择的方法和步骤,通过道路试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精细积分的结构主动最优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结构控制算法的计算精度,基于动力系统精细算法及结构主动控制原理,对结构瞬时优化闭环及开闭环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与结构控制方程传统的解法不同,改进算法无需求解动力状态矩阵的特征向量及其特征值,从而能提高结构瞬时优化控制精度.作为算例,用此算法对结构进行了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是收敛的,对时间步长不敏感,而且精度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Duhamel积分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缩短求解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计算时间,利用振型分解法对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解耦,假定在每一时间步长内车桥相互作用力线性变化,借助Duhamel积分解析解,通过迭代得到系统的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方法.以一节四轴客车匀速通过32 m简支梁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与Newmark-β方法的结果接近,各极值点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在保证相同的计算精度前提下,本文方法将积分步长提高至原来的5~10倍,提高了求解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识别通过桥梁汽车的参数,提出了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由简支梁桥动力响应识别过桥汽车参数的方法。将汽车抽象为两自由度五参数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桥梁的动力响应。从对未知参数的猜测值开始,由测试或模拟计算的动力响应用最小二乘法和规则化技巧识别过桥汽车参数,用邻近两次识别参数的百分相对误差(RPE)控制迭代过程的终止。由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识别得到的汽车参数是令人满意的,其中质量的识别精度最高,表明该方法识别过桥汽车参数可行。  相似文献   

18.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核心是混合动力系统,而电动机又是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文中介绍了电动机仿真模型,并在ADVISOR仿真分析平台上对原有电动机仿真模型进行了修改,考虑温度敏感性和非热量损失对电动机模型的影响,使得仿真计算和分析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HB6732基础上开发混合动力客车,要在ADVISOR平台对后置发动机驱动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HB6732的整车模型,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客车的后轴驱动模型,将模型嵌入ADVISOR中,利用HB6732客车参数进行整车性能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对比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整车模型以及开发的后轴驱动模块有较好的仿真精度,能运用于后续混合动力客车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车体通过桥梁的动力响应问题,通常是将车辆子系统和桥梁结构耦合为一个系统,同时进行分析.文中提出一种近似但具有足够精度的方法用以计算车-桥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将车-桥耦合方程分解为两个部分,忽略作用在桥梁上的由移动车辆产生的惯性力项,只剩下移动力项.计算出桥梁在移动力作用下的响应,并把此响应作为车体动力响应的激励源反馈给车体,从而计算出车体的响应.从数值计算的角度,采用MATLAB编程并与车桥耦合系统精确的数值解作对比,验证了轻车过重桥情况下本文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表明,此方法能避免车-桥耦合系统计算时的庞大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