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港口公路集散交通量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集疏港交通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港口吞吐量与公路集散交通量之间的转换关系,为集疏港公路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嘉兴港区现状疏港公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乍浦港区的集疏运需求预测结果和疏港货物集疏运交通量预测结果,对嘉兴港区疏港通道的公路运输通道进行了专题方案研究,提出了适合嘉兴港区疏港需求的疏港公路通道专题规划方案,并结合嘉兴港区的实际建设情况,提出了保障疏港公路通道建设及运营维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自通车运营以来,使用情况良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结合该工程从设计方面对具有滨海集疏港特点的桥梁工程从总体设计、结构选型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以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旅游公路的交通量,基于交通生成原理的不同,将旅游公路的交通量分成旅客交通量和背景交通量两部分。首先根据景区的等级、接待能力、特点和历史等数据预测得到景区的特征年旅客接待人数,根据景点周边城市的规模和交通条件求出旅游公路的通道交通量,考虑旅客出行特性的不同,采用非集计模型进行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最后加上通过常规预测方法求出的背景交通量得到旅游公路的总交通量。本文对旅游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尾隧道在福马(福州~马尾)公路上,位于马尾经济开发区。福马一级公路是国道104线的起始路段,该线从福州市向东经马尾经济开发区转闽东,再经福鼎县进入浙江省到北京。又是福州市通往马尾经济开发区的唯一陆上通道和马尾港的疏港公路。现每昼夜交通量达6500辆次。福马公路全长19公里。其中从福州市六、一路到下院长6.3公里,于1985年竣工。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0,(2)
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例,在深圳至中山公路过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单独对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集疏交通量进行预测。预测首先结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发展规划对机场客流吞吐量进行预测;然后应用转换模型对机场对外客流生成量进行预测,并应用重力模型进行机场对外交通分布预测;再利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公路和铁路的对外客流分担量预测,从而得到机场对外集疏生成量中的公路分担量;最后通过交通分配模型得到拟建公路项目承担的机场集疏交通量。通过应用本方法进行定量预测,可以大幅度提高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机场集疏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新区由于天津港的存在,属于典型的集疏港交通,重载、超载普遍存在,这给道路、桥梁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滨海新区道路交通量的调查和对各种类型车辆重载、超载的测试,对滨海新区交通组成及其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滨海新区及类似地区道路、桥梁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集装箱港区为研究对象,将港区内交通量分为集疏运交通和非集疏运交通,按其特点采用总量控制法、类别生成率法等交通量需求预测方法分别预测。通过深圳港西部港区疏港道路工程的应用实例,对类似项目起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岛前湾港疏港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疏港交通规划成功与否是港口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立足青岛前湾港疏港交通规划分析了动态疏港和静态疏港问题。分析结果认为动态疏港应从快速疏港和市内地面疏港2个层面展开;静态疏港即集装箱等货运车辆的停车问题可以利用集停车、住宿、加油、配货等功能于一体的停车场停放,也可采用路外带状和路内港湾式的停车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日益庞大的集疏运交通流量也给集疏运路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准确判断港口发展对集疏港道路网络的脆弱性的影响是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主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港口发展对集疏运网络脆弱性的影响,选取一定的评价指标,构建解析模型,并以北方某新建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仿真模拟2015、2020和2030年的港区交通量预测及路网中重要路段交通数据的调查结果,比对有无港区集疏运交通流量情况下集疏港道路网络的脆弱性结果,定量地分析了港区建设对周边城市主干道的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1.
深圳港西部港区疏港道路工程是集公路、市政及港口诸专业为一体的双层交通特大型工程项目,其中高架桥梁占主导地位.介绍本项目高架桥梁的鲜明技术特点和总体设计思路,并结合景观和耐久性的要求重点阐述上、下部结构的创新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工程信息     
1、湛江疏港公路海大路口至蔚律港段东海岛跨海大桥施工图设计通过了外部评审湛江疏港公路海大路口至蔚律港段一级公路位于湛江市中部,是湛江地区重要的主干线公路,其中,东海岛跨海桥全桥跨径组合为145×30m,采用预应力砼简支一桥面连续宽幅小箱梁,桥梁全长4355.54m,  相似文献   

13.
薛晓娟 《交通科技》2012,(5):112-114
分析了专用公路交通量预测的影响因素,把专用公路交通量预测分为3类:A类机械变化交通量、B类园区诱增交通量及C类趋势交通量。提出了3类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天津海河大桥是天津海滨高速集疏港公路二期中段工程的重要节点,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塔采用钻石型塔,主跨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310+2×50+2×40)m。新建的海河大桥与现状海河大桥呈反对称布置。既满足了疏港功能要求,又兼顾了整体景观需要。该文介绍了该桥总体设计概况,以及设计中各项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圳市盐田港港口后方配套疏港用地供给高度紧张以及以公路为主导的疏港交通体系愈发难以适应地区港城协同发展要求的现状,提出构建以近距离内陆港为主导的疏港交通体系,借力盐田港东港区深水港码头建设契机,加快提升"水转铁"、"水转水"疏港比例,优化疏港货运交通结构,推动港口后方高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实现港口后方道路客货交通分离,为盐田港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8,(12)
通过科学方法对交通量进行有效预测,是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畅通的有效手段,在减轻路网拥堵,提高本地居民日常出行效率、游客出游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属于旅游资源密集省份,节假日交通高峰现象异常突出,基于传统预测方法效率不高。为改善预测结果,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交通量预测模型,预测全省路网节假日交通量。通过2016年1月~2017年3月公路、气象、景区等综合大数据建立了贵州省高速交通量数据集,采取节假日时间序列的数据集建立训练模型,与真实值比较验证模型可靠性,对2017年清明节全路网交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能在预测地区节假日交通量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7.
宋琦  杨国峰 《中外公路》2019,39(4):279-282
针对受地形地貌限制、交通量较小的农村公路的建设需求,JTG 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简称《标准》)借鉴了国外"小交通量"的理念,补充了四级公路(Ⅰ类)、四级公路(Ⅱ类)两个技术等级类型。综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客观限制因素,确定了适宜的设计车辆。针对小交通量农村公路普遍存在的平纵设计指标不规范、公路耐久性差、公路运行安全性不足、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弱等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给出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技术等级选用的原则,最后突出了选用《标准》建设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应重视车辆的通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计算公式的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上,都以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作为确定公路等级的主要依据。这在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的情况下,问题不大。当交通量增大到某种程度时,就要考虑高峰小时交通量会否突破设计通行能力而造成交通阻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港口吞吐量的持续增长,配套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发展来满足港口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集疏港道路作为港口客货集散的主要基础设施,准确度量其通行状况是合理规划港口集疏运系统的前提。为此,在综合考虑港口集疏运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集疏港道路畅通可靠度模型,以畅通可靠度作为评价道路交通状况优良的指标,结合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方法,分析并量化集疏港道路畅通可靠度。最后,以我国某港疏港高速5月13日7:00~20:00每15 min内道路畅通可靠度为例,对本文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预测方法侧重分析跨区域间的公路交通需求,难以有效反映高速公路进入城市连绵建成区后,其承担的城市交通对交通量的影响,既有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不大适用于城区段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对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城区段高速交通量预测的传统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和城市交通预测方法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以成熟的城市交通预测流程为基础,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阶段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平行进行预测。在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阶段,利用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预测所得项目影响区车辆OD矩阵,对城市交通规划模型获得的分车型OD矩阵进行校正。最后利用校正后的OD矩阵在城市交通规划模型中进行分配得到预测结果。该预测方法已应用于广深沿江高速沙井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