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亮 《航海》2010,(3):78-79
澳大利亚航海博物馆著名的三"舰"客,分别是:库克船长的三桅战舰"奋进"号(HMB Endeavour)复制舰、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吸血鬼"号(HMAS Vampire)驱逐舰,以及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昂斯洛"号(HMAS Onslow)柴电潜艇。同样著名的还有保持世界最快船速的"澳大利亚精神"号,该船在1978年以511.12公里每小时(317.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打破世界纪录,该纪录至今依然保持,无法被刷新。  相似文献   

2.
三桨船船模自航试验时,由于三个螺旋桨之间会发生相互干扰,螺旋桨的负荷及克服的 船舶阻力也不尽相同;本对三桨船自航试验时各桨的推力减额及船的阻力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三桨船自航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应首先按螺旋桨的有效推力来分配各桨克服的船的阻力,再进行推进因子分解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航行速度、吨位和功率不断增长,船机桨匹配越来越受到造船业的重视。船机桨之间的完美匹配有利于提高推进系统的功率和航行速度,降低船舶油耗,增加航行时间。本文在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中船体阻力特性和螺旋桨推进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船机桨匹配设计方案,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船机桨参数优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通过CFD方法计算模拟涡尾船原型与优化改型的尾部流场;通过对比桨盘面处轴向、周向速度分布,得出优化改型比原型轴向伴流更均匀,改善了螺旋桨的工作条件,增大了来流的周向速度,提高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模型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说明船舶优化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可信的,可以提高设计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5.
水面螺旋桨和喷水推进器是两种不同发展途径下的产物,现代水面螺旋桨的发展起源于对赛艇的严格要求-普遍要达到100英里/小时或更高的速度。近年来,推进器技术的发展已应用于航速高达40节的游艇,商船和军用快艇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可调桨三体船智能推进系统控制参数组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调螺距螺旋桨作为三体船的推进器,对三体船智能推进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从快速性、航速控制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以VC 为平台,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方法,编制了三体船智能推进系统控制参数初步综合优化设计的计算程序;给出了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杨胜泉 《舰船工程研究》1997,(2):13-15,,24,
介绍隧道船船型设计与普通船型不同的几个特点:一是总布置设计主尺度的选择特点;二是隧道船线型设计的特点及其设计方法;三是导管螺旋桨布局的设计特点,对浅水船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丁举  陈红梅  于海 《船舶工程》2011,33(3):9-12
以一艘220 000 m3 LNG船为例,介绍了大型LNG船螺旋桨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桨参数.不同于常规单桨船螺旋桨设计,双桨船的适伴流设计必须考虑切向伴流影响,给出了实效切向伴流分布的计算方法.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桨的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优良,所有8个测点的脉动压力幅值都小于4kPa,推进性能满足航速要求.  相似文献   

9.
双艉船型是目前应用于长江及内河各水系的快速性节能优秀船型。在实船航速预报、螺旋桨设计中需要较准确地估算其推进因子。本文对双艉船推进因子模型系列试验图谱进行了回归分析,给出了回归公式。并根据实船试航结果对用系列图谱计算的有效功率和推进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用图谱计算结果来预估实船快速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LNG船电力推进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构建了螺旋桨负载的模型。并运用MATLAB对2.2MW永磁同步电机与螺旋桨负载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运行稳定,可以满足LNG船电力推进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桨船螺旋桨间互相干扰的影响,通过对三桨船自航试验推进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新的三桨及以上的多桨船船模自航试验方法和其推进因子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金伯平 《船艇》2005,(4):55-56
船舶在水中航行时遭受到阻力,为保持一定的航速,必须供给船舶一定的推力以克服它所受到的阻力,推力是来自船上专门设置的一种设备,此设备称为推进器,推进器运转时必须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由船舶动力装置供给,所以推进器的作用是将船舶动力装置所提供的能量转化成克服水阻力、推船前进的推进功率,推进器的种类很多,有风帆、明轮、喷水推进器、z型推进器、直叶推进器及螺旋桨等。由于螺旋桨构造简单,重量较轻,效率也较高,因而被绝大多数船舶所采用。螺旋桨和船体、主机在船舶航行中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联动机”,由主机供给能量,使螺旋桨旋转…  相似文献   

13.
多船并行时,为精准控制船舶按照期望轨迹航行,研究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算法。构建多船并行航行模型,分析多船并行航行位置与速度信息、动力控制量信息后,从首摇转矩与螺旋桨转速调节的角度,研究轨迹控制方法。将需控制轨迹的船舶当下位置与速度信息、期望位置与信息,作为基于位置与速度调节的多船并行航行轨迹控制算法的控制样本,计算当下位置与速度的误差值后,由模糊控制算法整定航行轨迹控制器3种控制参数,输出位置控制量、速度控制量,作为船舶首摇转矩、螺旋桨转速控制量,实现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此算法,理想工况中多船并行航行位置与期望位置、航行速度与期望速度均一致;恶劣工况中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的X轴位置误差、Y轴位置误差均小于0.2 m,轨迹控制结果精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船模试验探讨了一艘千吨级江海联运船的浅水效应,得到了浅水中有效马力增加、推进效率降低和船舶产生下沉和纵倾的一些规律,还用理论方法估算了该船在海浪中的各种耐波性指标,得出螺旋桨出水次数多是此类船型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设计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本研制了一艘可偏移螺旋桨位置的船并已下水。通常的船螺旋桨布置在船体中心线上,这样,船尾所产生的涡流降低了推进的效率。人们往往只在船体线型上下功夫,以提高推进效率。新生产的这艘船则瞄准了螺旋桨的位置。据说每偏移1m,推进效率可提高7~10%。20万吨级的矿石装卸船一年就可节约燃料费1000万日元。这种通过错位提高推进效率的新技术的出现,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浅吃水船型螺旋工作过程中负荷经常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设计螺旋桨的新思路,按该方法对黄河某浅吃水船的螺旋桨进行了设计计算,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在四个互相呈90°倾斜布置的通道和一个可360°回转的弯形通道内的螺旋桨产生喷水推进的四种船首推力器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研究表明,各种对船的反作用力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测量数据是在船舶系泊条件(系泊拉力)静水零航速条件以及以12千米/小时前进航速条件下测得的.所记录的数据包括:每分钟转数、扭矩、系泊拉力或偏航率和船的回转度.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几条联邦德国的船正在安装由工学博士O.格林(Grim)教授发明的由科隆的奥斯特曼金属工厂制造的叶轮反作用螺旋桨,这种桨是安装在船身和船的主螺旋桨后面的第二个且不消耗功率的反作用螺旋桨,它利用“涡轮-螺旋桨”效应,使燃油节省5~13%。表1 给出了由不来梅造船厂建造的两艘75000吨同级多用途姊妹货船的试航结果比较。其中Pharos号装有叶轮螺旋桨,而Konkar Hyphestos号没有。从表内数字可以看出,使用叶轮辅助推进器的节油效果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港口信息     
澳大利亚提高港口装卸效率 近来澳大利亚港口起重机的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8%,从而使每船的装卸效率提高50%,由每小时23.6箱提高到35箱。港口作业速度是班轮公司船期的保证。澳政府的数据分析表明,95╱96年环澳航线平均班期为57.5天(按所有集装箱船所有航次计算),最短的平均班期为53.O天(按每条船的最快航次计算)。(市场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船模自航模型化方法以“消除”船-桨干扰总理2的惊工影响,首先讨论船-桨组合体绕流(平均流动)应满足的相似准则,其中引进了两个新的准则以联系船 尾流的特征;尾流宽度与速度亏损,讨论了满足这些准则的模拟条件和方法,给出满足相似条件的船模-实船性能关系式,最后讨论了新模拟方法在船旋螺旋桨空的与噪声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