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的高等级公路交织区交通冲突数与安全性关系模型.从模型调试、测试结果及评价结果来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事故数据进行安全评价存在局限性,以交通冲突为基础进行交织区不同角度的安全方法评价研究。考虑冲突类型及严重程度将交通冲突综合风险指数作为整体评价指标,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进行整体评价等级确定,以冲突概率及变道风险为评价指标对交织区行驶区域进行安全分析。结果表明交织区内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安全区分,从而实现对交织区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识别入口匝道汇入车辆与主线直行车辆间的交通冲突,开展了匝道合流区车辆交通冲突识别研究.本文结合车辆运动信息,考虑车辆尺寸对交通冲突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后侵入时间(Post Encroachment Time, PET)算法的匝道合流区冲突识别模型;给出车辆交通冲突严重程度的确定方法,采用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实测交通数据,确定了PET阈值范围.结果表明,采用后侵入时间算法的匝道合流区交通冲突识别准确率为91.71%,说明该模型能有效识别匝道合流区的潜在冲突.研究成果可为车路协同环境下匝道合流车辆提供安全预警,进而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个交织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和交通流状态下,车辆驶出交叉口后在路段上的速度和车辆之间交互状态的变化规律.根据车队离散理论和交通冲突理论,以断面车辆速度标准差SD和交通冲突数量作为判断交通安全性的指标,通过判断车辆驶出交叉口后的运行状态,寻求车辆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距离,并以此距离作为道路交叉口之间的最小安全间距;最后建立了交叉口最小安全间距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道路平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引入交通冲突技术定量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提出应考虑不同类型的交通冲突其严重性不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不同. 通过对平面交叉口交通车流的分析以及对不同类型交通冲突的严重性研究,基于物理碰撞学的理论,利用转向车辆的角度变化及减速关系,以车辆碰撞后的动能损失量,推导出交叉冲突、合流冲突和分流冲突在交叉路口发生碰撞后严重程度的相互权重关系,建立了此三种类型的关系模型. 并在分析交通冲突发生概率及碰撞后的严重程度基础上,引入了当量交通冲突数概念,作为评价交叉路口安全性的指标,以提供交通工程师评估路口安全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路协同系统(IVICS)是保障安全高效出行的新兴技术之一,将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可应用于 IVICS 的多车道交织区的潜在风险判别与冲突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从广域视角提取交织区交通矢量位置、速度等信息,并划分上下游、交织影响区等多个分区;然后,考虑决策行为(车车边缘距离、接近率)与车辆行为(横纵向速度、加速度、速度角度)构建风险判别模型,以单位面积冲突次数、持续时间、冲突密度等指标评估风险;最后,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进行交通冲突预测,与实测数据相比,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4.86%、87.10%,Area Under Curve分别为0.84、0.88,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研究成果有助于交管部门制定与优化交通管控方案,可应用于IVICS动态预警。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非冲突多角度、强随机性等特征,建立了机动车"安全制动区"模型,采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轨迹,提出了基于安全制动区的机非冲突判别方法.基于距离碰撞时间和冲突速度两参数,提出一种新的机非冲突严重程度分析方法.以长沙市4个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采集机非冲突和相关交通运行参数,探讨了机非冲突次数和交叉口安全风险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安全制动区的机非冲突判别方法能适应中国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特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是影响机非冲突数量的主要因素,交叉口面积、车道数、交通流量是影响交叉口安全风险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织区运行速度在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和交通组织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大量交织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乍嘉苏高速南湖互通交织区分渠化和未渠化两种情况,利用HCM85交织区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因其交通组成和交通特性复杂,易造成车辆相互干扰和交通冲突。交通冲突严重性与交通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分析交通冲突严重性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安全性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早高峰、平峰以及晚高峰三个时段的交通冲突数与混合当量交通量的比值(TC/MPCU)作为评价指标,并利用灰云模型建立交叉口交通冲突严重性分级评价方法,针对8个相似交叉口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所得结果与交叉口实际交通状况接近,说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及交织区的交通运行特性,以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快速路匝道出口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分析交通冲突特性、交通流流量特性及密度特性,建立研究路段交通冲突数与流量和交通密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快速路出口处车流量的冲突数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交通密度的关系中则存在一个临界值(交通密度达到131辆/km,交通流变为强制流)。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道路安全等级定权聚类评价模型及因素辨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衡量区域内高等级公路的整体交通安全水平,辨析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综合运用灰类白化权函数聚类理论、模糊一致性理论及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系统评价道路安全性的新方法,通过灰色定权聚类对区域内高等级公路分类,采用模糊一致性矩阵确定聚类权,运用AHP分析道路因素重要度。算例分析结果显示公路5属于低安全等级灰类,层次总排序结果表明平纵线形组合、隔离防护设施、视距和混流程度4项道路因素是导致其安全等级低的主要原因。这说明该方法可客观划分高等级公路安全级别,并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各项因素按照重要度进行排序,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一级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一级公路设计安全性评价的量化值,建立了一级公路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公路设计因素与交通安全之间关系存在未确知的特点,在未确知测度空间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级公路设计安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通过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对一级公路设计安全效应的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一级公路设计安全评价问题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从而为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公路设计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及保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为例,分析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车、路和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资料表明,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因素中和路有关的因素约占30%。因此,通过分析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现状,提出适用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路侧防撞设施、交通标志、标线、错车道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阶段农村、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郊结合部的道路交通在城市对外的干线运输及外围地区入城的集中运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郊结合部是连接城市和外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交通性质,其多条道路的结合常采用平面交叉的连接形式.通过对西安城郊结合部环形平交口设置现状的分析,从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道路和环境条件的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和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干线公路特点的道路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指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某省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实际分析,证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并可靠。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和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干线公路特点的道路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指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某省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实际分析,证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并可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聚类的高等级公路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安全评价是改善道路安全状况的重要环节。首先分析高等级公路的安全特点,然后针对交通安全系统的灰色性,提出高等级公路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模型是一种度量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相邻较近的交织区车辆持续交织运行特点,以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旨在计算不同时段交通量所对应近邻各交织区的最佳提前变道诱导距离,以减少近邻交织区车辆相互干扰,降低平均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重庆市海峡路两段近邻交织区的日均交通量(4 092 pcu/h),早高峰时段交通量(5 340 pcu/h),晚高峰时段交通量(4 596 pcu/h),以及年均交通量(3 276 pcu/h)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实验选取近邻交织区内累计平均延误作为近邻交织区的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软件(Vissim 4.3)持续仿真 40次.结果表明,最佳提前变道约束距离为交织区长度的 60%,其相应的平均交通延误分别降低了57%、73%、63%和72%.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冲突技术是交通领域新兴的一种非事故统计技术,采用该技术,以交通冲突数与交通量、路段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交通冲突进行仿真,结合模糊评价法,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得到宁波市穿山至好思房高速公路上好思房方向照山岗隧道与霞浦互通区域的安全级别.实践表明:在高速公路安全评价中,与传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相邻较近的交织区车辆持续交织运行特点,以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旨在计算不同时段交通量所对应近邻各交织区的最佳提前变道诱导距离,以减少近邻交织区车辆相互干扰,降低平均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重庆市海峡路两段近邻交织区的日均交通量(4 092 pcu/h),早高峰时段交通量(5 340 pcu/h),晚高峰时段交通量(4 596 pcu/h),以及年均交通量(3 276 pcu/h)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实验选取近邻交织区内累计平均延误作为近邻交织区的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软件(Vissim 4.3)持续仿真 40次.结果表明,最佳提前变道约束距离为交织区长度的 60%,其相应的平均交通延误分别降低了57%、73%、63%和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