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路》2017,(5)
锚碇基坑开挖作为清水河大桥基础施工的关键之一,基坑位置属于斜坡地貌,针对其边坡岩体破碎、岩屑较多现象,为保证锚碇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边坡防护作为重点的施工安全监控点,系统介绍了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法和预应力锚索边坡的防护方式以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所表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碇是目前悬索桥结构常用的锚碇形式。通过对云南澜沧江悬索桥锚碇应力的实测与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估算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中产生的水化热应力的计算分析方法,供同类结构设计和监控参考。  相似文献   

3.
焦长洲  高波  汪海滨 《公路》2008,(4):60-64
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FLAC3D)对隧道式复合锚碇中岩锚、锚塞体单独作用下及整体共同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受力体系在不同主缆拉力及不同岩锚预应力工况条件下,岩体的变形和应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岩锚及锚塞体单独作用下均能满足悬索桥的受力及稳定性要求,合理的岩锚初始预应力值有利于隧道式锚碇的受力分配及承力时机,岩锚和锚塞体的系统刚度匹配决定了隧道式复合锚碇的极限承载比例分配,分析结果对隧道式锚碇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宁  李建华  高伟  吴斌斌  梅浩 《公路》2021,(2):151-155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为双索塔单吊跨地锚式悬索桥,北锚碇采用重力式嵌岩锚碇。在锚碇的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中,索导管的安装精度关系到锚碇内部的次内力大小和主缆轴力的传递,是施工的关键步骤。基于BIM开展重力式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的研究,解决了索导管的安装精度问题;通过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桥型锚碇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 m的双层公路钢桁梁悬索桥,该桥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锚碇混凝土组成,采用型钢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锚碇基坑开挖后进行锚碇混凝土及型钢锚固系统施工,锚碇混凝土竖向分14层(每层分3块)浇筑,后锚梁和锚杆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分批次随锚碇混凝土分层安装,通过定位支架(由后端支架、中间支架、前端支架、连接杆组成)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在该桥型钢锚固系统施工中,通过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宽翼缘型钢定位支架,减小了分层混凝土浇筑对已定位后锚梁及锚杆精度的影响;通过无棱镜空间定位法控制锚杆前端中心位置,确保了锚杆安装精度,提高了锚杆测量速度、效率及安全性;通过对构件进行及时限位,避免了施工振动造成的构件位置偏移,有效减少了重复调整次数;通过两次钻孔成孔工艺确保了精制螺栓成孔精度。该桥型钢锚固系统安装用时120 d,其锚杆纵向偏位在10 mm内、横向偏差在5 mm内、锚固点高程偏差在5 mm内,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凝 《世界桥梁》2022,(6):134-134
2022年11月6日,随着最后一根锚杆的密封材料涂装完成,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锚碇锚固系统施工顺利完成(见图1),为下阶段主缆牵引架设及张拉奠定了基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大体量、一跨过江的设计对大桥主缆锚碇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锚碇为全桥主缆2个固定点之一,采用复合板桩嵌岩重力式基础,基础长75m、宽80m、高15m。锚碇内设置的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为主缆与锚碇连接的关键结构,承担着承上接下的作用,是南锚碇施工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锚杆型钢绝大部分埋置在锚碇混凝土中,为不可检查、不可更换构件。由于锚碇大体积混凝土不可避免生产孔隙及微裂纹,外界腐蚀介质与水气等易以此为通道接触锚碇型钢,引起腐蚀隐患。该文对锚杆的各种隔离防护方案开展了防腐性能试验及隔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硫化型橡胶密封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硫化型橡胶密封剂及PEF泡沫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根据试验结果设计了洞庭湖大桥锚固系统型钢防护隔离方案,提出对锚杆采用1.5mm硫化型橡胶密封剂+4mmPEF材料进行防护的方案,既能保证锚固系统型钢的长期防护效果,又适应锚固系统受力变形需要。对锚杆接头及锚杆出口位置进行了相应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10)
清水河大桥北锚碇为重力式锚碇,结合锚碇施工实践,依次介绍了基坑开挖、基坑防护、大体积混凝土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施工,并对关键工序总结了对应的成套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鱼嘴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616m的悬索桥,北锚碇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空腹重力式锚碇,锚固系统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介绍了锚碇的总体构造、基础下软弱夹层的处治、锚固系统的结构设计及锚碇的耐久性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汕头海湾大桥锚碇工程中的锚杆安装施工方法、质量 控制,以及锚碇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与灌注。  相似文献   

11.
自钻式锚杆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钻式预应力锚杆是钻孔、注浆、锚固一次完成的预应力锚杆,其最大张拉力可达1950kN。它适应于地质条件差、塌孔严重、钻孔完成后下锚困难的地质地段。适应于深基坑开挖、基础加固、边坡加固和既有建筑物补强及加固工程,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岩土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混凝土箱梁腹板开裂、跨中下挠等问题,提出一种装配式预应力可变桁架加固体系。该体系由可变桁架、预应力筋和固定斜杆组成,可变桁架通过锚杆固定于加固梁两侧,张拉预应力使桁架上顶加固梁产生反拱,以此来消除或减小梁体开裂和下挠等病害,随后用斜杆固定桁架形成劲性骨架,进一步提高加固结构刚度和承载力。首先对该体系进行介绍,然后设计4片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抗弯加固试验,对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体系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能有效抑制和延缓裂缝发展,改善加固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此次试验中,加固梁的开裂、屈服以及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107.28%、70.92%、74.55%以上;锚杆直径对承载力影响较小,但粗锚杆能有效约束端锚板滑移,改善结构整体刚度;端锚板对加固效果影响较大,加强型端锚板能充分发挥钢桁架、钢绞线强度特征,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尤其能有效改善其延性破坏特征,极限挠度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天津富民桥主桥为单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桥边跨3号锚碇为预应力混凝土重力式锚碇,采用深9.9 m的圆形基坑施工.主要介绍3号锚碇圆形深基坑的施工技术,特别是SMW工法在圆形无支撑围护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渡槽出口岸平衡锚碇的结构形式及其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岩体、预应力锚索和锚碇体的应力和变形的响应。结果表明:1)平衡锚碇受力范围大部分集中在锚碇体表面,传递至锚碇深部的最大主应力并不明显;2)在附加荷载作用下,锚碇整体表现为以前缘岩坎为支点,后部向上转动的变形模式,锚碇及其围岩的位移均处于毫米级别,其最大值约为13 mm,位移影响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目前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提出了耐久性好、更加安全可靠的,具有“可检测”、“可更换”特点的新型油脂防腐预应力锚固系统。该系统经过动静载及变形试验,安装、换油、换预应力钢绞线等施工工艺试验,研究成果应用于悬索桥锚碇工程。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21,66(7):138-141
锚碇作为悬索桥最主要的受力部位,后期运营过程加劲梁及桥面系等恒载、风及车辆等活载通过主缆传递到锚碇锚塞体,金安金沙江大桥2根主缆恒载缆力为5.37×105 kN,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最大缆力为6.215×105 kN,锚塞体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其中预应力管道安装尤为重要。以金安金沙江大桥隧道锚为依托,重点阐述了预应力管道安装技术及注意事项,通过安装过程中的施工控制,保证后续预应力的安装及张拉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南进江 《公路》2023,(5):145-150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直径为90 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基坑开挖深度为21.3 m,基础底板下28 m深度范围内首次采用超高置换率的旋喷桩进行深层地基加固,以提升地基承载力、提高基底摩擦系数和降低承压水突涌风险。结合锚碇基础的建设特点,对深层地基加固质量控制、基坑渗水和突涌防治、返浆处理再利用以及锚体混凝土防渗控裂等施工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巫山大宁河特大桥施工设计,提出对主拱圈采用扣、锚索系统斜拉扣挂法施工。通过优化扣塔端锚固设计,使各组扣、锚索力作用线全部交于扣塔中心线上。采用大吨位分组预应力锚索式锚碇进行锚索锚固,有效解决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锚碇布置的难题,同时减少了锚碇工程量和开挖工程量。  相似文献   

19.
由于预应力锚固系统结构和受力机理较为复杂,计算时通常对预应力施加进行简化,而使得该结构的计算精度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文中以某大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为例,建立有限元三维预应力锚索模型,以杆单元降温的方式实现了全部65根锚索预应力的施加,再现了锚碇预应力系统的真实受力状况。得出在荷载作用下,钢筋最大拉应力为1.97 MPa,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5.2MPa,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重力式锚碇设计方案为背景,对影响锚碇抗滑动稳定性的设计参数开展了敏感性分析,识别出其中对锚碇稳定性具有显著控制性的设计参数.此外,对作用于锚碇主缆缆力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为重力式锚碇的设计优化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并为挖掘锚碇设计空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