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的主导交通方式,不断攀升的线路里程和运营年限带来了设备设施型号制式多、保有量大、服役负荷强、安全保障要求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超大城市轨道交通运维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网络化智能集约维护新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与流程再造,突破原有运维模式局限,并且通过轨道交通网络化运维增强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降本、增效和乘客满意度提升等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国外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指出超大城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应基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并给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设计速度、线路运输能力、运营模式及收费方式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以广州为例,提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贯穿式"空间网络布局的设想方案,并通过与地铁线路互联互通,实现广州远郊区域快速通勤的目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效益最大化,为国内(超)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模式运营的推广,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全面生产维修等模式已不再符合智慧地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发展趋势。因此,针对郑州地铁的现场运营情况以及日常运维过程中遇到的故障难以及时察觉、故障造成车辆延误等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下多参量融合预测评价的智能运维系统。以郑州地铁实际运营情况为例,研发了智能运维系统工程样机,并进行了设备健康状态的可视化评价。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铁基于多年的运营经验,在广泛收集所辖地铁车辆运营维护的实际"痛点"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检修流程、增加车载于轨旁监测检测设备、引入前沿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等手段,构建了地铁车辆的智能运维系统。智能运维系统可通过健全智能决策系统、工作协调及信息共享,对整个车辆运行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以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提供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故障和寿命的管理和预测数据,为实现车辆检修由计划修逐步转化为状态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铁运营设备种类繁多,其中机电设备在设备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多领域、多模块、多方向的信息互联共享,面对各个维度数据交融建立合理的分析管理平台是今后智慧城市智慧地铁的发展趋势。基于郑州地铁运营的设备管理体系,拓展全景信息支撑平台、状态监视、在线预警、智能诊断、状态评价、风险预测、检修决策以及绩效评估等方向。搭建地铁机电设备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框架,通过现有的数据构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有效地进行数据挖掘。同时针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运维检修决策、风险量化评估3个方向进行算法模型分析,从而获取地铁机电设备的相关潜在规律,为决策层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大城市人口日益密集,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世界各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地铁与轻轨具有快捷、通畅和运能大等独特的优越性,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最佳选择。继北京、天津的地铁投入运营后,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大城市正在或准备建设地铁或轻轨交通。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勘测设计涉及路基、轨道(含防迷流)、桥梁(含隔音墙)、地下工程、站场、机务车辆、房建、环控通风、防  相似文献   

7.
地铁机电设备运行时间表是调度员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对地铁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机电设备进行定时控制的重要工具.以青岛地铁2号线为例,针对地铁运营初期的实际情况,根据列车运营时刻表对各站首末班车时间进行了梳理划分;并通过查阅相关机电设备参数、车站和隧道空间参数等,对一次通风时间进行了相关计算;再综合地铁首末班车时间和相关环境条件等因素,详细阐述了地铁照明系统、车站大系统及隧道通风系统的精细化运行时间表制定策略.实际应用表明,精细化运行时间表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是针对广州地铁车辆运营需求,基于业界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技术设计的。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设计与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支撑实时监测、应急响应、健康评估、关联运营检修业务等功能,为运营和检修人员提供车辆健康评估和精确检修指导,达到减少运营车辆故障率、降低运维检修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都市快轨交通》的前身是《地铁与轻轨》,诞生于1988年1月1日。那时正值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的一、二期工程(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进行总结,当时的国家建委主任指示:“要办内刊,要送给中央以及各大城市有关交通建设部门的领导参阅。”遵照这一指示精神,《地铁与轻轨》创刊,成为本行业第一家专业刊物。在城轨的发展初期,《地铁与轻轨》向中央以及各大城市建设部门宣传地铁与轻轨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登载和交流了除北京一、二期工程(战备工程)以外我国各大城市地铁(如上海、广州等)的筹建、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铁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地铁线路与既有线路接驳改造的需要逐步加强,这要求新建地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及正常运营。文章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大剧院站既有非付费换乘通道改造方案,探讨新建地铁工程时确保既有地铁线路正常运营的合理改造方案,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铁设备检修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以某地铁车辆检修车间高速断路器产品的检修情况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地铁设备检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地铁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一种面向地铁设备检修过程的管控系统。通过在检修车间应用管控系统,实现检修过程的智能化管控,提高地铁车辆的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地铁站台门系统设备健康管理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研究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特性,实现从被动故障修和计划修向主动智能状态修的跨越。提出一种地铁机电设备健康管理评价方法,通过失效实验验证机电设备状态量的门槛阈值,利用数学模型对设备状态进行量化,并基于状态量健康指标评判设备状态的优劣。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拟合时间与设备健康指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求解并预测设备健康状态及维护时间节点,对科学规划设备检修周期、提前预判设备状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研制设备状态量智能采集装置,通过上位机实时计算验证、预判,并在郑州地铁1号线进行充分验证,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地铁供电系统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电流特征,确定35 kV电压等级设备电流可构造标准曲线,采用机器智能学习算法分析、测算地铁供电系统中各类开关峰谷时段运行电流,以均值-方差方法确定电流的高度异常偏离点,实现异常点数据周期内统计以及实时提醒功能。应用电流实测值分析电流在工作日、节假日的不同曲线,为负荷预测和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负荷叠加风险提供预测和评估依据,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负荷管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平台以综合监视系统为核心,以数据应用系统、运营执行系统为协同管理。由于关联的设备系统多、业务复杂,海量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并发性、准确性要求高,线网指挥中心平台的数据通信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该问题,基于Protocol Buffer通信协议,设计和实现了基于gRPC分布式数据通信的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平台系统架构。远程过程调用gRPC机制是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新型机制,在网络化运营模式下通过采集大量的设备数据、业务系统数据,可实现平台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和业务系统间的高内聚、松耦合通信,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广州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级组网方案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站内通信局域网、PLC控制器、现场总线等的配置结构和特点。分析现有组网方案的优点及不足,提出对今后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级构成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信号系统为研究对象,创建基于BIM的信号设备三维虚拟模型,运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设定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信号设备维护数据与BIM数据的交互,设计基于BIM的地铁信号设备维护管理系统架构。该系统架构具有真实的地铁信号系统维护场景、交互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多个城市的地铁信号系统中得到应用,效果良好,弥补了传统信号系统数据庞大、不易解读的不足,对于优化信号系统架构、提高系统运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智慧地铁是新理念和技术在地铁中的综合应用,是地铁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业界对智慧地铁的基本认识尚未统一,更缺乏对发展需求和建设功能规划的深入研究。针对智慧地铁概念、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构建智慧地铁SCF概念模型,揭示智慧地铁的本质内涵和典型特征,并根据地铁功能主体和协同方式的演化规律,划分智慧地铁的5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面向乘客出行、运营管理、设备运维三个界面,分析智慧地铁的应用场景,并从场景中分析智慧化的功能需求,从而提出以智能服务、智能运行、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功能规划,以期为推进我国智慧地铁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种类传感器技术实时获取信号设备运行基础数据,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传输,搭建地铁信号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具有对道岔、转辙机、有源应答器、轨道电路以及信号设备、电源设备和系统的实时监测功能,有利于信号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远程实时监测运营信号设备的运行状态,便于设备运用、维护与诊断。  相似文献   

19.
佛山地铁采用生产运作业务一体化的模式建设运作管理系统,致力于打破运营管理对象与运营生产业务 间的壁垒,实现各业务之间的数据互通。通过研究分析佛山地铁运营业务之间的关系,找出佛山地铁运营业务建 模以及资产设备一体化的业务关系,从而确定系统中各大功能模块的业务需求。通过依赖注入的方式,解决设备 资产与维修之间的业务联动问题,实现资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建设调度施工管理模块上,把施工界面图 形化、施工条件审核自动化作为创新需求。为企业信息化业务一体化建设和数据孤岛治理奠定基础,为行业的信 息化建设贡献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