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式摩擦离合器摩擦片表面温升和油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接触温度计算模型和热分析基本原理,研究了重型车辆湿式摩擦离合器摩擦片的温度分布和失效原因,分析和推导了简单、实用的摩擦片温度计算公式并得到试验验证。此外,介绍了从动摩擦片常见的表面油槽结构,分析了不同油槽结构对传递扭矩、摩擦片表面温度以及带排扭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圆弧油槽综合性能较好,摩擦副摩擦因数适中,对带排扭矩影响小,且易于制造,最适合于重型车辆湿式摩擦离合器从动摩擦片使用。  相似文献   

2.
高速多片湿式离合器低带排转矩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发现高速湿式离合器在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与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中以多片湿式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油槽结构与工作参数优化设计模型,以离合器最高工作转速时的带排转矩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带排转矩近似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法、椭圆基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岛遗传算法分别对摩擦片油槽结构参数和离合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片油槽结构参数中油槽深度和油槽数量对带排转矩的负效应比较明显;离合器工作参数中摩擦副间隙对带排转矩的负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优理论和方法,结合湿式离合器的特点,提出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片间最佳压力的确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线性压力的控制方法,基于最优理论确定的摩擦片间压力能较好的解决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滑磨功和冲击度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汽车的平稳快速起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传统带排转矩模型无法预测的湿式离合器高转速工况下带排转矩回升的特性规律,建立了考虑沟槽和温度效应并包含气液两相的带排转矩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工况下,摩擦片与钢片间隙润滑油膜厚度减小造成带排转矩回升的趋势。同时,建立VOF两相流模型,以仿真分析气液两相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最后,针对不同工况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了转速、带排间隙、润滑油流量、润滑油温度、摩擦材料和沟槽等因素对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湿式换挡离合器全油膜状态下带排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车辆湿式换挡离合器摩擦副几何模型,从而推导出离合器全油膜状态下润滑油流量的计算公式,依据此公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建立单离合器摩擦副的带排转矩数学模型.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带排转矩模型可以模拟带排转矩的变化趋势,模型合理有效,为湿式换挡离合器全油膜状态下带排损失的准确计算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博格华纳携手上海汽车集团在博格华纳大连工厂成功举办了第10万台CSC双离合器下线仪式。此次博格华纳下线的第1 0万台CSC双离合器,正是博格华纳提供的Dual Tronic双离合器模块,产品具备三级主动分离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拖曳扭矩。全新的摩擦材料与最新的离合器组件,旨在提供更大的扭矩能力以及更高的耐热性和启动特性。两个湿式离合器分别用于奇数和偶数齿轮,可在几分之一秒内实现超快速换挡的同时避免出现明显的动力中断现象,提供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相似文献   

7.
湿式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核心元件,在高速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和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其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降低离合器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为目标,对摩擦片表面微织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提出了摩擦片表面任意微织构形线参数化建模方法;然后选取了微织构的数量、深度、周向占比、径向占比和形线参数,构建了微织构优化的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将试验设计、模拟近似模型和搜索寻优相结合,建立了摩擦片表面微织构优化设计模型;最后进行了微织构优化前后的带排转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织构可显著降低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并大幅推迟摩擦副高速碰摩现象出现的线速度。  相似文献   

8.
自动离心湿式多片离合器是浸在润滑油中工作的,润滑条件好,故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表面磨损较轻,且操纵简便,在一些小排量摩托车上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离合器是起步或变速时切断和连接发动机到变速器动力传动的装置,相当于电气线路中的开关,分为干式单片型和湿式多片型两种,摩托车多采用湿式多片型离合器。在摩托车湿式多片型离合器中,叠装在离合器大毂内的摩擦片和花键套上的摩擦铁片组成摩擦副,扭矩就是通过摩擦副的相互作用来传递的。现以GS125的离合器为例分析离合器的一次结合过程。GS125离合器由离合器大毂组合、离合器花键套、五片主动摩擦片、四片从动片、离合器弹簧盘等部分组成(结构见下图)。随着离合手把逐渐分开,弹簧压紧力逐渐释放,弹簧盘被逐渐压紧,摩擦力使得离合器花键套的转速上升,直到离合器大毂和花键套的转速一致时则完成了发动机扭矩的传递。离合器发冲的故障现象表现如下:摩托车起步刚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DCT变速器湿式双离合器结合过程热影响规律,以某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软件建立湿式双离合器接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对离合器接合时摩擦副滑摩热量及钢片温升进行了热影响因素仿真分析,得到离合器接合时间、发动机转速、结合压力和摩擦钢片厚度等因素对摩擦副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不同摩擦片结构及工作状况时冷却油流量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喜发 《摩托车》2005,(3):23-23
在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的两面交错地开有许多深约0.3mm~0.5mm的径向凹槽,其作用是提高摩擦片的工作性能。当润滑油流过离合器摩擦片表面时,这些油槽能冷却并润滑摩擦表面,带走磨损下来的磨屑。当摩擦片与中间片接合时,凹槽有助于摩擦表面上的油汇集到凹槽中。在发动机工作时,离合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离合器按使用的冷却介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油液冷却离合器盘的,称为湿式离合器。冷却油不对摩擦片起保护作用,而是使动力传递能平滑柔和一些。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除非违反操作规程,经常使离合器处于半离合状态工作,一般不会发生故障。另一种用空气来冷却离合器,称为干式离合器。使用中要求离合器能轻便自如地与动力接合与分离,在较短时间的半离合状态下工作,离合器也不应出现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优压力的CVT多片湿式离合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理论和方法设计了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依据最优理论方法确定在不同工况下湿式离合器摩擦片间最优的压力变化规律,对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进行控制.台架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原来压力按线性变化的PID控制,新的控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驾驶员的起步意图和路况,较好地解决了湿式离合器起步时接合平稳性和使用寿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变速器作为整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阻力矩也就是拖曳扭矩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油耗以及驾驶性表现,在低温下这一影响更加严重。文章通过对低温下双离合变速器的拖曳扭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某湿式6档双离合变速器进行测试验证,得出低温下双离合变速器拖曳扭矩的优化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湿式自动离心式离合器的修理湿式自动离心式离合器的修理与手操纵式离合器的修理基本相同,只不过除测量主动摩擦片的厚度、从动摩擦片的翘曲变形、弹簧自由长度外,还应按离合器的结构和使用要求,检查滚柱(或钢  相似文献   

16.
维修档案     
助力车离合器与启动装置的故障诊断六、离合器的故障诊断离合器的功能是离与合,其故障自然是分离时分不开或分离得不彻底,要结合时却打滑等。 1.离合器打滑自动离合器长期使用后摩擦片瞻损严重,摩擦系数减小,导致结合时无法正常传递扭矩,应更换带摩擦片的飞铁块。若为干式离合器,因油污而打滑时,只需揩净,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在摩托车多片油浴式离合器中,叠装在离合器中枢(中心架)内的摩擦片和摩擦铁片组成摩擦副,扭矩就是通过摩擦副的相互作用来传递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与所传递的扭矩成正比关系,但摩擦系数受摩擦副工作状态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自动离心湿式多片离合器是浸在润滑油中工作 的,其润滑条件好,故主动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摩 擦表面磨损较轻,且操纵简便,所以在一些小排量摩 托车上得到广泛使用。如铃木FR50型、本田C50型、 雅马哈V50型及嘉陵C70型、黄河HH75型、雅马哈 CY80型等摩托车均采用此种离合器,其结构如图1所 示。  相似文献   

19.
湿式摩擦离合器摩擦片热分析和油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片湿式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及摩擦片常用油槽型式。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摩擦片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并以某42t重型汽车液力机械变速器中的多片湿式摩擦离合器为例,进行了主、从动盘摩擦片表面温度的理论计算和ANSYS分析,验证了摩擦片表面温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摩擦片表面油槽结构为双圆弧槽。  相似文献   

20.
在摩托车多片油浴式离合器中,叠装在离合器中枢(中心架)内的摩擦片和摩擦铁片组成摩擦副,扭矩就是通过摩擦副的相互作用来传递的.摩擦副的摩擦因数与所传递的扭矩成正比关系,但摩擦因数受摩擦副工作状态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