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考虑重力对吹除过程的影响,改进现有压载水舱高压气体吹除数理模型,并对原始数理模型与改进数理模型进行差异对比。通过高压气体吹除系统的模型试验,验证改进数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使用改进的数理模型对影响吹除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吹除系统中,当流水孔面积达到一定值时,可能出现流水孔面积增大,但流水孔的水的质量流量几乎不变的情况;当等效喷管喉部直径足够大时,高压吹除的速率与等效喷管喉部直径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2.
潜艇发生舵卡和舱室进水事故后,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吹除主压载水舱获取正浮力和校正力矩来挽回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模型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潜艇挽回成功与否。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模型研究。本文分析了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物理模型特征,建立了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短路吹除和常规吹除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为开展物理模型实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拉瓦尔喷管流量模型比较适用,压载水舱的排水量主要取决于高压气吹除率和高压气吹除使用方式,相同条件下某型潜艇高压气吹除系统短路吹除的排水量是常规吹除的2倍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燃气吹除压载水舱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确立了燃气吹除过程的能量变化的微分方程,推导出燃气吹除压载水舱的排水效率及燃气吹除热效率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表征吹除压载水舱过程中燃气的气体参数及排水流量的数学模型。为解决吹除过程中水舱内的燃气排水超压与吹除容积等问题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是潜艇发生通海管路破损或高速航行尾卡大的下潜舵角时,最有效的挽回控制手段,因此,高压气系统对潜艇的安全航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目前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应重点突破的方向,对潜艇高压气系统总体设计、高压气系统的合理使用、潜艇高压气吹除挽回控制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52-55
潜艇在水下较高航速发生舱室进水或舵卡事故时,只能通过高压气吹除系统实施应急上浮进行挽回,而潜艇挽回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高压气吹除能力。为建立准确的高压气吹除系统高压气流量模型,本文在建立高压气吹除系统高压气流量数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高压气吹除系统小比例实验装置进行高压气吹除的流动实验,分析影响高压气吹除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实验结果和数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数理模型能较好描述高压气的流动过程,将吹除流量系数取0.7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低压吹除过程中潜艇及舱内压载水的运动规律、提供潜艇操纵控制依据,建立单壳体潜艇螺杆压气机低压吹除系统动态过程模型,根据实艇情况验证了模型计算得到的吹除时间.分析了压载水舱形状结构参数和潜艇总体及系统设计参数对低压吹除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载水舱截面形状对潜艇低压吹除过程有一定影响,随压气机流量增大,吹除时间缩短速率减小,随潜艇外形尺寸增大,吹除时间增加的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4,(5):93-96
为比较柴油机和螺杆压缩机作为低压吹除气源对潜艇及舱内压载水运动规律的影响、提供潜艇低压吹除系统设计依据,将柴油机工作过程方程和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方程分别与压载水吹除过程方程耦合,建立考虑压载水舱内排气背压与吹除气体流量间相互影响的吹除过程动态模型。根据假定的潜艇和压载水舱参数,应用模型计算分析2种吹除气源条件下低压吹除过程中压载水舱液面高度和潜艇吃水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设计流量条件下,使用柴油机废气吹除比螺杆压缩机吹除可节省吹除时间约3%。  相似文献   

8.
采用最新一代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APAX5520CE等工控模块,针对船舶压缩机油水分离器自动吹除问题,设计出一种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具有较高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新型自动吹除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功能、控制流程、软硬件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与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带压差控制的超高压气动吹除阀及其工作原理。运用AMESim气动元件设计库建立吹除阀仿真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主阀阀芯节流孔孔径、控制阀弹簧预压缩量、气源压力、舷外海水压力等参数对吹除阀吹除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吹除阀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吹除阀的工作性能平稳,响应灵敏,压差控制精度高;气源压力、舷外海水压力对吹除阀压差控制性能没有影响,但提高气源压力或降低舷外海水压力能够有效提高吹除效率;通过改变节流孔孔径与控制阀弹簧预压缩量,可以调节吹除阀压差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0.
潜艇主压载水舱高压气吹除系统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潜艇主压载水舱高压气吹除系统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主压载水舱高压气吹除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计算结果与实艇操纵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行的。它为研究潜艇主压载水舱应急吹除时的运动规律和操纵控制方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网络传输信道加密系统。通过对硬件加密中的序列密码加密算法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提高了纠错能力。由于该系统具有硬件实现容易、处理速度快、实时性好、扩展能力强等优点,使得该系统在网络安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冯麟涵  姚熊亮  张阿漫 《船舶力学》2010,14(12):1371-1383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Petri网(FPN)的系统易损性评估模型.该模型在传统FPN基础上结合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既能够模拟系统复杂的逻辑关系,又能够更方便地通过训练样本来确定系统中大量未知参数,摆脱对专家经验的依赖,具有优良的收敛性能.针对大型载机舰船航空保障系统的特性,建立了基于改进FPN的航保系统易损性评估模型.算例表明该方法比传统损伤树法更合理、全面,可推广用于舰船复杂系统易损性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钻井船供电系统中的基波和谐波电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BD的改进谐波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移动窗算法取代传统FBD的低通滤波器(LPF),通过对正序电流畸变率和直流分量响应时间2个指标进行分析,验证改进FBD在谐波电流检测的速度和精度.为了验证改进的算法在钻井船电网工作状态下的效果,本文加入了动态负载验证改进FBD算法.利用Matlab在稳态和动态负载下对正序电流畸变率和直流分量响应时间分别进行仿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检测精度高、易实现等特点.最后用改进的FBD电流检测配合PR控制方式对钻井船复杂电力系统进行补偿,通过观察谐波电流畸变率可知谐波电流补偿的效果,验证了改进FB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Smith预报器在船舶航向控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PD控制船舶航向的基础上,加上Smith预报器,去除闭环特征方程中纯滞后因素的影响,达到改善系统的性能和控制器输出性能的目的。通过对船舶航向控制系统仿真的结果分析可知,如果系统的纯滞后不大,加上Smith预报器后,控制效果基本相同,而增加系统的纯滞后到一定程度时,具有Smith预报器的PD控制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天津南港工业区一期东二区工程的特点,对传统真空预压工艺中的水平向排水系统进行改良并对改良后的施工效果、效率以及成本进行探讨分析。采用该改良工艺的实际加固效果不低于传统真空预压加固效果,且更为节省成本,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跃文  达勇  邹永久  张鹏 《船舶工程》2015,37(10):54-57
为了增强船舶燃油喷射系统的可靠性,能够实现故障的事前维护保养管理,将模糊集理论与灰色关联决策应用在FMEA方法当中,把船舶主机燃油喷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模型,运用改进的FMEA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改进FMEA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的故障模式相符,并且,与传统的FMEA相比,改进后方法更贴合实际的故障模式,因此较适用于船舶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有船用隔舱阀门控制系统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船用隔舱阀门电液控制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该装置集成了电液控制、应急快速手动液控、手摇泵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实现了隔舱阀位机械指示与电信号指示集成以及远程监控功能,满足了应急状态工况阀门快速启闭要求,具有操作力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循环水系统是滨海电厂动力装置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主要负责将冷却海水提供给众多用户.该系统与舷外海水直接连通,承受着等同于舷外海水的压力,该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电厂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循环水系统的特点,分析了任务剖面,列举其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分析其故障原因及对任务造成的影响,给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系统设计中;建立模型并采用定量计算对改进的系统进行可靠性预计.结果表明,对系统的改进合理有效。其可靠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叶奕秋 《船电技术》2012,32(10):5-8
介绍了小型组机器人的四个子系统:视觉处理子系统、智能策略子系统、无线传输子系统、终端执行子系统,概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与要求,提出了各系统改进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预评估。  相似文献   

20.
陈铖  刘昌锦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4):85-86,92
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特性和多尺度分析能力,因此在信号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文章就信号去噪的小波变换在多普勒雷达测速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此系统中运用阈值去噪法时阈值选择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取得更好的去噪效果,最后通过仿真进行验证,证明改进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