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通关口岸有跨界旅客人流量大、通关和接送旅客车辆种类多、流线错综复杂等特点。口岸交通规划方案从需求预测、流线设计到各区域设施规模核算等多采用静态计算方法,动态技术辅助。交通仿真模拟在口岸交通分析和设计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澳门口岸为例,建立VISSIM车辆仿真模型和Legion行人仿真模型,对口岸区外围路网、瓶颈点和旅检楼前上下客区域、以及楼内通关人员排队空间进行动态分析,为建筑师提供量化分析结果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口岸是国家对外贸易往来的门户和通道,当前陆地口岸已从贸易通商通道升级为集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区域。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交通组织设计为例,分析大型陆地口岸交通特性,并对口岸动态交通组织、静态交通设施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从而为大型陆地口岸的综合交通组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策克铁路口岸建成之后,进出口作业量大幅提高。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通关速度,保证进出口贸易的顺畅。从建设策克铁路口岸信息平台的需求、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布局,并指明其对策克铁路口岸进出口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龙江沿边口岸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口岸的繁荣带动地方贸易的迅速发展,口岸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黑龙江东部陆路口岸以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口岸为代表。分析黑江省东部陆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目前口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影响黑龙江省东部口岸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改善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扩大口岸吞吐量,达到增加对俄贸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锦渡口岸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公路客、货运综合性陆路口岸,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东南角,南临深圳河,与香港新界隔河相望。近年来随着深港两地过境交通出行需求的急剧增加,"东进"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文锦渡口岸地区的交通问题日趋严重。结合文锦渡口岸地区的交通问题,以形成口岸地区高效集约、优先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改善目标。重点从过境交通、城市交通两个层面,系统探讨文锦渡口岸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从出入境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提出详细的交通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边境城市跨境可达性对口岸经济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我国边境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口岸经济时空演化及两者的影响机理,构建跨境交通可达性评估模型及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模型,采用引力模型刻画可达性对口岸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我国边境城市的跨境交通可达性与口岸经济均表现出显著的“东强西弱”空间特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两者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逐年下降;边境城市可达性对口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随着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国际贸易便利指数也是影响口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作用呈逐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关于进一步推进南沙口岸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提升南沙口岸监管和运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探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口岸通关模式,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发过程中,构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协调交通系统要素,使城市交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分析交通系统关键要素及其与环境问的关系入手,分别从土地利用整合、路网规划布局、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交通政策制定、交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以绿色交通为目标的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于该方法完成共青城的交通规划设计。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有利于促进绿色交通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快交通公路电子口岸系统建设是当前国际道路运输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交通公路电子口岸系统的总体架构、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及口岸现场查验系统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为全面建设交通公路电子口岸系统描绘了蓝图,指明了工作思路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月14日下午,首名10周岁以下儿童经拱北口岸“儿童自助查验通道”按指纹入境,标志着珠海口岸正式启用儿童白助通道。此举可为往返港澳与内地之间的学生节省不少过关时间,同时横琴口岸也启用了儿童自助通关。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大门,与5个国家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域优势明显.对喀什经济开发区交通需求的科学研究是促进该研究区域交通运输事业规范而高速发展的关键.本文采取时间序列预测法、弹性系数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系统全面地对该区域交通需求预测进行了分析,为该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与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沿海港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领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港口城市港城联动协调发展的诉求,提出一种围绕港口及中心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并提出现阶段构建港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上海港港口集疏运现状,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港口未来年集装箱货运量进行预测;其次,结合上海港历年的进出口集装箱比例及上海港总体规划,预测未来年进出口集装箱量比例及未来年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的集装箱分担比;再次,针对未来年产生的集装箱货运需求,着重分析未来年集装箱货运对上海疏港道路(主要为北部过江隧道、东海大桥)的交通影响;最后,借鉴日本成田机场原木物流园区的货运组织方式,提出在沪宁和沪杭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货运集散点,作为集装箱拆拼箱作业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港口腹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港口城市影响力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港口投资环境,并主要从投资机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主要港口群,对政府和企业投资我国港口进行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TEI@I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港口物流货运复杂系统的TEI@I的综合集成预测模型,并基于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预测和分析了TEI@I的港口物流货运量的集成预测理论框架的各部分.预测结果表明,基于TEI@I集成预测模型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独模型的预测结果,方向变化统计量(Dstat)的评价结果从66%-77%提高到了100%,对主要决策者方向性的判断更有实际意义.其次,TEI@I方法论中将数据“先分解后集成”的思想,引入了对数据的非线性部分的分析和预测,该方法不仅提供了分析外部冲击对具体数据序列的影响程度,影响周期的分析思路,而且将分析后的序列集成,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的铁路运输组织方法,铁路和港口间存在交接车手续复杂,机车等待时间长,路港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本文论述了路企直通运输方式在大窑湾港的运用,重点研究了运输组织流程再造、统一调度指挥、合署办公机制等优化措施.直通运输的实施,提高了港口和港前站的作业效率,实现了铁路和港口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黄夏飞  钟平 《交通与运输》2007,23(B07):56-60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城市新区因缺乏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及其交通出行特征,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吸取国内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及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新区人口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新区的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新区交通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轴辐式网络中的枢纽港选择问题,在集装箱航运网络中,考虑运输需求与成本的不确定,根据数据变化规律,构建多个模型. 根据轴辐式网络的运输环节,使用成本函数表征枢纽港间运输成本,构建枢纽港选择的确定性模型;基于此,针对航运需求的离散特性,构建需求不确定的随机模型进行枢纽港选择;基于运输成本难以预测的特点,结合实际数据,使用极小极大值法构建成本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然后,结合两者构建运输需求与运输成本同时不确定的枢纽港选择模型. 采用欧洲集装箱运输网络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求解各因素不确定下枢纽港选择的最优方案,并针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班轮公司优化航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城市新区因缺乏现状交通调查资料、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及其交通出行特征,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在吸取国内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区背景下道路交通规划的特点及传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城市新区人口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新区的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新区交通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区分细化不同货类的中非多式联运路径及出海港选择,将货物的时间价值作为一种运输成本。本文定义货物的时间价值成本由资金占用成本和货物价值损失两部分构成,考虑班轮的班期、运输报价及货物的时间价值,综合出海港的选择和到港运输路径、方式,构建路径选择模型,以期为实际的分货类出海港路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求解长沙-德班算例。结果表明,班轮的班期、运输报价及货物的时间价值都将影响路径选择的结果。在运价调幅方面,对于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的货物,货主的出海港选择有较强的鲁棒性;对于低价值、低时间敏感度的货物,运费报价的调幅能在可控范围内(1000 USD·TEU-1 )实现货主对多个港口选择的变换,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