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基于GIS的路基沉降监测数据三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GIS软件ArcMap中的三维分析模块对路基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路基沉降曲线图和沉降三维模拟图.用ArcMap生成的沉降曲线图比传统方法更快捷、准确,并可以用来分析路面裂缝和路基沉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越来越多疏港道路采用海堤形式,但海堤道路的路面经常出现严重的裂缝病害。该文以东海大桥连接段海堤高速公路的检测和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海堤道路路面裂缝破坏规律,并建立海堤道路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路面结构模型的应力分布研究裂缝产生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海堤道路路基的纵向沉降曲线宜采用折线形式进行拟合。海堤道路路面裂缝破坏与路基不均匀沉降高度相关,裂缝率出现极值的路段均位于路基沉降曲线的转折位置,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基层开裂是造成海堤道路路面裂缝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上路基加宽工程沉降变形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勇强  李浩  徐伟 《路基工程》2011,(6):162-165
针对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问题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新路基作为附加荷载对老路基和地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宽部分路基的填筑将会使得老路路肩与路基中心间差异沉降的产生,极易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病害。通过参数变化后的计算与分析,建议采用合适的加宽宽度、路基填料和软基处理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加宽部分对原有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卢新天 《华东公路》2001,(Z1):55-57
因路基存在溶洞影响路基稳定,引起路基沉降、导致路面裂缝,经分析确定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湖南某高速公路的加宽改造,介绍了高速公路路面常用加宽方案及加宽技术,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对不同加宽方案下路基表面沉降、路基基底沉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单侧和双侧加宽方案对路基表面与底面沉降有着基本相似的影响,但采用双侧加宽方案时新旧路基的沉降差异较小,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减小,宜采用双侧加宽方案进行高速公路路面拓宽。  相似文献   

6.
应用COMSOL软件对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进行计算,总结交通荷载下低路堤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特点。计算结果表明: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行车道的下,是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汽车前后轮间的差异沉降随车重增加而增加,随车流量增加而迅速增加,前后轮间的差异沉降是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通车初期,通车前5年完成沉降的80%。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路基沉降观测、动力特性分析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利用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和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进行路基填筑质量控制,并选择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实践表明:该施工方法可杜绝或有效减少高速公路使用期的路面深陷、深度裂缝及滑坡等病害.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拓宽改建是现代许多高速公路应对交通量迅猛增长的有效对策,但由于新老路基特性差异和施工时间的不同,结合部容易出现因差异沉降而产生的裂缝,因此本文就新老路路基拓宽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本文运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土应用弹塑性的Mohr-Coulomb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拓宽宽度和路基高度对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有较大影响,其中拓宽宽度相对路基高度的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要大;土工格栅对新旧路基的沉降基本没有影响,但对降低土体应力值有显著效果;台阶开挖作为减小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一种措施,有效减小了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9.
对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拼接,重点在于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避免通车运营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拼接路基沉降变形的特点,对拼接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对拼接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予以介绍,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道路拓宽中新旧路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因素。对此,首先分析了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道路拓宽处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在处理新旧路基沉降中具有明显的作用,为旧路拓宽工程中不均匀沉降的处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材料破裂过程数值分析RFPA(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系统,对公路加宽改建纵向裂缝的开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分析表明,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新旧路基的衔接处的强度不均匀导致路基中衔接处首先出现裂缝,然后裂缝反射到基层,最后反射到面层,导致面层弯拉开裂。建议对地基和路基尤其新旧路基的衔接处进行加固处理,从而减少纵向开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公路改扩建路基拼宽施工各环节质量监控,从新路基地基处理、沉降点位布置观测、拼宽处台阶开挖和压实、土工格室、土工格栅的合理使用,使拼宽新路基在较短的时间内沉降稳定,避免新老路基之间因沉降量不同出现路面纵向裂缝,保证改扩建工程拼宽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路堤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叶集至信阳高速公路叶集至罗山段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的调查,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纵向裂缝与路基填土高度、路面强度、地基处理及路基横向变形和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在S103线喇嘛湾-大饭铺公路改建中,应用土工合成材料解决路基下沉,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反射裂缝等病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藏公路路基纵向裂缝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代寒松  盛煜  陈继 《公路》2006,(1):85-88
路基裂缝病害是青藏公路上继沉降以后的第二大类型路基病害,此种类型的病害与公路左右两侧的太阳辐射差异密切相关。病害统计结果表明,发生在阳侧的路基纵向裂缝有22.5条,占总裂缝条数的70.0%,占路基纵向裂缝总长度的65.0%;其次,从病害发生路段的道路走向来看,路基纵向裂缝病害主要发生在走向为S90°、W S60°、W S30°、EW 0°和ES60°的路段,在走向为ES30°的路段上仅发生1条路基纵向裂缝。路基纵向裂缝与走向间的这一关系主要与高原上特殊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规律和青藏公路主体走向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宇明 《交通科技》2011,(3):104-105,132
针对养护改造工程道路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病害,从路基沉降入手,以112国道(杨各庄至保定界段)养护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典型老路拓宽改造的地基处理方案、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的关键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的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发现如果新旧路基结合处或拓宽地基的处理不恰当,可能导致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太大,从而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以延安北过境线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值模拟、理论研究等方法对不均匀沉降的特点和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主要由新旧路基的压缩变形、拓宽路基部分地基固结沉降和新旧路基结合部滑动变形引起。  相似文献   

18.
土工合成材料在喇嘛湾—大饭浦公路改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在S103线喇嘛湾一大饭铺公路改建中,应用土工合成材料解决路基下沉,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反射裂缝等病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旧路加宽改造工程与新建公路相比具有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由于旧路路基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而新路路基沉降时间短,新旧路基结合处必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产生纵向裂缝,导致水泥混凝土面板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断板,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反射裂缝,对行车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不仅无法满足汽车行驶的需要,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耗,加大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甚至会危及行车安全,同时也加大了道路养护成本。本文针对公路加宽技术研究迫切性,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路基加宽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综述,形成合理的高速公路加宽改造工程理念,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尹紫红  单雨 《路基工程》2019,(4):163-166
针对气泡轻质土填土路基的变形和破坏机理问题,基于路基弹塑性的理论和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了气泡轻质土填土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气泡轻质土分层填筑,分析了气泡轻质土填土路基在受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气泡轻质土路基在受载作用下,新老路基交界区域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随着上部荷载增加,集中应力越大,路基内部发生破坏现象。当荷载达到200 kPa后,上层轻质土路基内部最先发生塑性变形直至破坏;气泡轻质土路基受载后发生沉降变形,由于老路基沉降基本完成,导致新老路基交界区域相互作用易发生裂缝破坏,路基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