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高铁快运一地集货和多点发运的开行特点,综合考虑我国未来快递市场的需求变动,提出高铁快运常态化和规模化成网运营后的货流分配与组织模式优化方法,以客运动车组捎带运输货物、预留车厢和高铁快运专列模式下,各OD对间的高铁快运运量为主要决策变量,以总运输成本极小化为目标,构建货流分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计算货流量在高铁快运网络中的分布,得到货流OD运输路线与各高铁快运通道运营组织模式的组合优化方案。通过高铁快运货流OD “三阶段”预测方法,预测城市间的高铁快运需求量作为货流输入,以9个国内快递业务中心城市组成的网络为案例,由Python语言调用Gurobi优化软件求解案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在运量低谷期使用捎带和预留模式可满足90.7%的运输需求;在运量高峰期部分线路需开行高铁快运专列;运营组织模式可根据OD对间货流量与网络容量的适应性关系进行调整,以充分利用高铁闲置运力,提升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2.
快捷货物运输需求的增加带来碳排放的激增,运输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的主要方式。为分析快捷货物各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关系及临界运距,基于Logit模型构建包含经济性、时效性、稳定性、安全性、便捷性及绿色性等服务属性的市场分担率模型,基于分担率模型构建各运输方式间临界运距-高铁时速关系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实例结果表明:250 km·h-1时速下,高铁快运的绝对优势运距范围为700~1500 km,优势运输时间为2.8~6.0 h,考虑碳排放因素时,600 km及以上运距均为高铁快运的绝对优势运距区间,优势运输时间为2.4 h及以上;碳排放权重系数每增加0.1,高铁较公路的绝对优势运距区间左边界会扩大100 km;200,250,300,350 km·h-1这4种时速下,250 km·h-1的公路-高铁临界运距提升率最大,较200 km·h-1提升50%;当航空快运碳排放因子降低1/2时,其优势运距范围左边界会扩展23%。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多目标物流网络货流分配问题中加权求和求解方法的主观片面性,在具有固定拓扑结构的物流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运输线路和物流节点能力为约束条件、以物流成本最小、最长单程运送时间最短以及网络使用率最高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物流网络货流分配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变权的模型求解方法:首先,构建了物流网络变权模型,通过状态变权函数实现变权操作,使变权结果不仅反映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而且与客观的目标状态值相关联;其次,根据物流网络变权模型计算基于优化目标变权综合的路径状态值,并进行最优路径选择和货流分配;最后,通过算例对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刘琳 《交通标准化》2011,(17):154-157
以四阶段法为指导思想,结合最短径路法和货流图汇总法对新建海天至青岛铁路货运量进行预测,可为海天至青岛铁路运输组织、技术标准以及工程规模的确定提供研究和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铁快运运输速度快和生鲜农产品易发生质量损耗的特性,建立高铁快运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订货决策模型.运用指数函数模型刻画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随运输时间的衰减关系;鉴于高铁快运和普通运输在单位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上的差异,在供应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两种决策模式下,定量化分析供应链主导者选择高铁快运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铁快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存在最优的订货策略;供应商比零售商受高铁快运的单位运输费用影响更大;供应链最大化期望利润是关于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参数和价格弹性指数的单调减函数.   相似文献   

6.
为更科学计算运输通道各种交通方式供给能力的配置量,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和离散选择模型,建立基于动态广义费用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以郑州-西安客运通道为实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求解验证.研究表明,交通方式建设成本分摊随分担量变化而变化,并与随机感知系数和出行时间价值一起影响各方式分担率.与现有模型的对比表明,各方式分担率变化幅度与建设成本大小差异并非同向;交通方式选择的广义费用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仅仅依据静态的在途时间和票价进行方式分担率计算.该模型既能保证出行者的个体要求又能保障各种交通方式的持续运营,所计算的通道各交通方式分担率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形态不尽相同,因此其公交分担率指标也不应是统一不变的,而应结合该城市自身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公交分担率指标。鉴于此,基于城市整体的交通供需条件,考虑地面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竞争关系,以系统出行效率最优为目标,建立公交分担率指标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可得出,城市公交分担率发展目标与该城市的交通供需系数密切相关,当供需系数较低时(算例取G≤1),建议公交分担率为0;当供需系数较高时(算例取G≥3.5),建议公交分担率为100%;当1<G<3.5时,适宜的公交分担率在0~100%之间取得;适宜的公交分担率随着交通供需系数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逐渐减小;随着私家车-公交速度比增大,适宜的公交分担率呈下降趋势,两者关系曲线呈倒S形;公交平均载客率对适宜的公交分担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于选择行为的网络收益管理原理研究高铁席位动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多列车多停站的高铁网络建立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席位控制动态规划模型.然后,设计两阶段控制机制:第一,采用近似动态规划技术,对价值函数进行线性近似,设计策略迭代算法离线获得时间依赖的投标价格;第二,采用能够描述多种选择行为机理的马尔科夫链选择模型刻画旅客选择行为,将投标价格作为输入参数,在线运行品类优化算法获得实时控制策略.最后以京沪高铁为背景设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在需求水平较低时能够明显改善收益,且保护长途票额.该机制不仅可获得实时动态控制策略,而且通用性好,还可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参数学习与更新,实现更为精细地连续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后货物运输发展格局,在考虑货主选择货物运输方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运输能力、运输时间、运输费用、服务水平4个因素作为效用函数的构成变量,然后利用AHP法赋权,最后通过改进Influ-Logit模型来预测中老运输通道内公路及铁路货流分担率。预测结果显示:中老铁路开通后,公路与铁路的货运分担率分别为53.1%和46.9%,中老铁路运输相比公路具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区域市场的货运量分担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高铁物流产品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客户需求,利用KANO模型对高铁物流产品进行设计。在定量分析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把高铁物流产品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物流产品三个层级,并结合QFD模型中质量屋的分析方法,将零散客户需求与高铁物流产品技术影响因素通过关联矩阵联系起来,利用映射关系找出不同层级的高铁物流产品和整个产品谱系的薄弱环节。最后对所构建的高铁物流产品模型进行评价分析,为高铁物流产品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优先次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QFD设计方法,利用KANO模型设计高铁物流产品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国外高铁货运产品现状,分析我国高铁货运产品的需求形势,并对高铁货运产品进行市场定位。然后对高铁货运产品进行开发,提出其运输组织方案及产品延伸服务。最后分析高铁货运产品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开发高铁货运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铁路初步成网、既有线运输能力得到不同程度释放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铁路网最大货运发送量和流量分配的综合优化问题.文中以增长后的铁路网货运需求量来描述货运发送量,构建了符合铁路运输车流组织特点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模型的目标函数包括货运发送量的最大化和不同货运发送量情形下的流量分配成本最小化.同时考虑了单股货流增长量上限、车流走行具有树形径路特点、非重复径路的数学逻辑表达等约束条件.最后,基于相同算例数据对所构建模型及既有研究文献中的模型进行求解试验,分别得到两种模型下的铁路网最大货物发送量和流量分配方案,通过对比求解结果,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城际客流具有时段分布不均衡特点,表现为高峰时段一票难求而低峰时段客座率低。为均衡客流、提高城际高铁收益,选取客运通道内不同时段车次进行差别定价。考虑旅客选择行为的差异性和有限理性,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旅客进行分类,选取票价和时段价值两个影响因素, 建立双参照点的旅客平行车次产品效用模型,以累积前景值刻画异质旅客对平行车次的出行效用。基于累积前景值构建以铁路企业收益最大,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小的分时定价双层规划模型,设计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最后以南宁-北海为例对高峰、非高峰时段平行列车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时定价方法能提升收益约2.5%,且高峰、非高峰时段的客流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评价及预测铁路快捷货运产品的可靠性,在全面分析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用于产品可靠性评价的故障树模型,并采用下行法求取故障树的最小割集;结合Petri 网建模方法与故障树基本理论,将产品故障树转化为 Petri 网仿真模型,并证明两者的等价性;利用Matlab 仿真软件进行基于关联矩阵的Petri 网模型求解,并以北京-上海间特快货物班列为例,得到该产品的可靠度及故障因素重要度排序.实证结果显示,应用Petri 网模型来求解产品可靠性评价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求解过程的效率,而且准确易行.研究成果可以为提高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了货物周转量、发送量、装车数、平均运程及货车静载重等铁路运营指标与铁 路货运收入的关系,运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指标因素影响分析的计算公式,得出了分析铁路 运营指标对铁路货运收入影响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是铁路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铁路货物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为货主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同时加快和保障铁路货运工作的组织。通过对铁路整车货物运输的流程分析,制定货物追踪系统的目标,分析系统功能。通过数据的采集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提出货物追踪系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促进更多货流从公路转移到铁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鉴于此,本文以公铁货流转移量、铁路车流径路选择及编组去向等为主要决策变量,以公铁两网物流总成本极小化为目标,构建公铁货流转移量与铁路车流径路及列车编组计划联合优化模型,实现“公转铁”货流全过程、多阶段运输费用的数学表达,得到系统优化的OD间公铁货流转移量、车流走行径路和改编站点。针对模型的非线性特征,引入辅助0-1变量进行线性化,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验证模型有效性设计算例,借助数学规划优化器GUROBI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模型可为公铁货流转移方案配置合理的接驳路径和列车编组方案;相较于既有研究,本文构建模型考虑了公铁两端的接驳转运费用和铁路车流集结与改编费用,使得“公转铁”物流总成本增加了约23.06%,转移货流量降低了约4.91%,更准确地描述了公铁货流转移过程,为制定“公转铁”运输方案和组织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运输结构变化对铁路货运供给的影响、铁路货运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铁路货运供需关系。总结以往铁路货运量预测方法、特点,把铁路货物运输需求量按供给关系分成供小于求和供需平衡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相应预测函数。  相似文献   

19.
铁路货物运输速度和逾期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市场经济对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有较高的要求,根据1999年对铁路货物运输状态调查抽样的数据,从管内和直通运输,运价里程,品类及运价号四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开行快运列车,强化运输组织,加强作用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等对策以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