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老年人活动和出行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海市宝山顾村和大华一村两个居住社区的退休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生活时间分配和出行行为。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活动为个人事务性活动、娱乐休憩和家务,活动范围较小,步行和搭乘公共交通是主要交通方式。建立老年人生活时间分配效用模型,总效用由个人事务、居家维持性活动、户外维持性活动、居家休闲活动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获得效用组成。模型揭示了各项效用的影响因素,不同区位、不同性别老年人的生活时间分配获得效用有明显差异,并发现户外出行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效用获得具有明显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来源,对通勤者和非通勤者分别建立出行时间模型,分析两类出行者出行时间的分布规律,比较其出行时间对各类影响因素的不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随机成本边界模型的组合误差结构为研究个体出行时间差异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手段,能为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发展,上海市人口增长的重点逐渐由中心城区转向城市外围地区,将对动迁居民的通勤出行产生巨大影响,有必要对该类人群的出行特征进行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基地为例,开展出行调查,分析搬迁至该社区的居民的通勤出行特征,包括出行时耗、出行距离、出发时间、出行方式、工作地点。将动迁通勤者与非动迁通勤者及上海市中心城区通勤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一部分动迁居民改变了工作地点,但总体上其通勤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更长、出发时间更早。最后,针对江桥基地周边交通系统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职住空间失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对职住分离的态度和偏好,并有助于在制定政策时考虑通勤者更真实的需求和期望.本次研究采用理想通勤时间和实际通勤时间的匹配程度来度量职住空间失调,并以昆明市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通勤者认为他们的职住空间是失调的,有41.04%的通勤者遭受重度空间失调.进一步,基于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职住空间失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出行方式、居住区位、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有无小孩对职住空间失调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个体对通勤时间的态度和偏好的异质性,更长的通勤时间并不总是意味着职住空间更加失调.  相似文献   

5.
交通需求管理和控制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对出行时耗的研究是出行行为分析的重要内容. 本文提出了用于出行时间分析的持续时间模型,讨论了通勤者日出行时间投入随出行者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和出行特征变化的连续分布规律. 模型用已投入出行时间约束下出行结束的条件概率更准确地描述了出行的动态过程,从对活动与出行之间派生和竞争关系的分析,部分地反映了通勤者的时间分配行为. 分析表明,出行时间最小化的行为假设对大多数通勤者成立. 本研究为出行时耗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准确有效的分析工具,对于准确把握通勤者时间分配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需求管理和控制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对出行时耗的研究是出行行为分析的重要内容. 本文提出了用于出行时间分析的持续时间模型,讨论了通勤者日出行时间投入随出行者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和出行特征变化的连续分布规律. 模型用已投入出行时间约束下出行结束的条件概率更准确地描述了出行的动态过程,从对活动与出行之间派生和竞争关系的分析,部分地反映了通勤者的时间分配行为. 分析表明,出行时间最小化的行为假设对大多数通勤者成立. 本研究为出行时耗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准确有效的分析工具,对于准确把握通勤者时间分配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描述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出行行为,从价值变化和可靠性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通勤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提出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通勤者路径选择模型.首先推广了两个参考点的CPT,接着根据不确定理论对行程时间进行预算,给出通勤者参考点估计的统一方法,然后构造通勤者的路径选择模型. 最后在一个测试网络上研究可靠度与参考点及可靠度与累积前景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勤者的参考点可以根据可靠度要求动态设置.出发时刻相同,出行者可靠度要求较高时,风险较低的路径前景值较大;反之可靠度要求较低时,行程时间平均值较小,虽然风险较高的路径前景值也比较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决策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通勤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通勤者在不确定环境下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依据通勤者在出行方式选择中的思维习惯,引入行程时间和行程费用两个参照点,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对两个参照点的累积前景值进行规范化。考虑指标权重给出综合累积前景值,建立出行方式的选择模型。通过仿真算例,分析各自前景值和综合前景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参照点的变化对通勤者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两个参考点的累积前景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通勤者对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相比行程费用,行程时间对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对于中等出行距离,地铁更接近通勤者的心理预期,与大中型城市的出行现象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描述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出行行为,从价值变化和可靠性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通勤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提出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通勤者路径选择模型。首先推广了两个参考点的CPT,接着根据不确定理论对行程时间进行预算,给出通勤者参考点估计的统一方法,然后构造通勤者的路径选择模型。最后在一个测试网络上研究可靠度与参考点及可靠度与累积前景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勤者的参考点可以根据可靠度要求动态设置。出发时刻相同,出行者可靠度要求较高时,风险较低的路径前景值较大;反之可靠度要求较低时,行程时间平均值较小,虽然风险较高的路径前景值也比较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决策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通勤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0.
理想通勤时间对住址选择及职住关系、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等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以昆明市为案例,研究了理想通勤时间的分布及其与实际通勤时间的差异,并基于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想通勤时间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理想通勤时间在[10,20)min区间所占比例最大,并不总趋于0,这印证了通勤出行具有一定的正效用.71.3%的通勤者对实际通勤时间不满意,期望缩短通勤时间,仍有8.4%的通勤者的理想通勤时间大于实际通勤时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区位对理想通勤时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考虑城市大客流通勤者跨区域出行需求,结合城市公交线网中乘客出行密集、客流走向规律等特点,提出一种跨区域定制公交的搭乘方案. 通过改进的Q-learning 模型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为城市通勤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通过综合路段拥堵状态、乘客需求及居民小区位置,设定了Q-learning 强化学习的奖惩函数,提升定制公交区域路径的直线系数、满载率、通行时间.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降低通勤者跨区域通行的旅行时间,有效提高髙峰时段定制公交线网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奖赏和惩罚措施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在北京市的调查,进行 2 种措施下出行选择行为的探索研究,得出奖励措施会使更多的小汽车通勤者转向非高峰出 行,而收费措施对于使其放弃小汽车出行效果更好.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显示:奖励措施下,大 部分出行者的方式选择为“收益”;而收费措施下,大部分出行者面临“损失”,不同群体在出行 选择时呈现不同的风险偏好态度.在引导小汽车高峰出行向错峰出行转移时,奖励措施比较适 用于中等收入群体,收费措施比较适用于中高收入群体;在引导小汽车高峰出行向其他方式转 移时,2种措施对低收入群体效果更好.以上结论可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Urban remnant natural area (URNA), located in the urban or suburb area, less disturbed by dweller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lex urban ecosystem and provides significant opportunity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pite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on the urban nature in urban and suburb area,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URNA is still rare. After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value of URNA, this paper presented a methodology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NA by adopting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prior-selection proces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vector resemblance-degree. As a resul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URNA includes target level A, rule level B(ecological environment value, ecological recreation value, social culture value, scientific research value), index level C( diversity,singularity,nature,area,stability,recreation,landscape element,aesthetics,history,scientific), and index level D(20 items). Each index weigh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NA of Shanghai was confirmed finally.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迁居个体长距离、长时间的通勤现象,以南京迁居人群通勤出行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迁居人群个人家庭属性、迁居属性、建成环境属性及通勤属性,建立迁居人群通勤时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属性对通勤时间的影响. 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 回归确定决策树模型入选变量和通勤时间离散值,利用C4.5 算法建立迁居人群通勤时间决策树,以决策树结构揭示不同背景下迁居个体通勤时间模式特征. 结果显示,相较于个人家庭属性,职住同区、通勤出发时刻、住房类型、通勤距离、通勤方式及社区至主干道的便捷程度对迁居个体通勤时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侧面反映社区微观建成环境优化政策更利于提升迁居个体通勤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迁居个体长距离、长时间的通勤现象,以南京迁居人群通勤出行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迁居人群个人家庭属性、迁居属性、建成环境属性及通勤属性,建立迁居人群通勤时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属性对通勤时间的影响. 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 回归确定决策树模型入选变量和通勤时间离散值,利用C4.5 算法建立迁居人群通勤时间决策树,以决策树结构揭示不同背景下迁居个体通勤时间模式特征. 结果显示,相较于个人家庭属性,职住同区、通勤出发时刻、住房类型、通勤距离、通勤方式及社区至主干道的便捷程度对迁居个体通勤时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侧面反映社区微观建成环境优化政策更利于提升迁居个体通勤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勤者的出行行为对早高峰期间拥挤政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瓶颈模型构建并列瓶颈路网下个人与家庭混合出行的均衡出行模型,分析两类通勤者的出行需求情况、 两个瓶颈处的通行能力以及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这3个因素对用户均衡、用户出行成本和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并列瓶颈路网下,混合出行的用户均衡状态并不唯一;无论两个瓶颈的通行能力大小如何变化,增加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个人通勤者都是有利的;受瓶颈通行能力的影响,增加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家庭通勤者的影响是否有利是不确定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调节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交通系统都是有效的,而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对其进行调节 才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总出行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通勤人群公交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托,运用营销学领域中识别顾客忠诚度的RFM模型及相关统计学方法,从"行为忠诚"与"态度忠诚"两方面探讨乘客公交忠诚度的界定与划分,并结合公交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上海市通勤人群公交忠诚度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交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约1/3受访者虽然目前表现出高强度的公交使用行为,但未来有向公共系统外的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趋势和风险,而公交使用的态度忠诚度主要受年龄、教育背景、轨道交通票价、公交候车时间、行程时间稳定性及公交车厢拥挤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出行可以分为街区内和街区外的出行2部分,且街区内的平均出行速度往往比街区外的出行速度要低。居民出行为了缩短时间,要求城市中的干路网尽量的密,但是线路网过密,会引起因交叉口等待而造成延误时间增加,而达不到时间最优的效果。所以合理的设计、布局城市内的干路网络是缩短城市居民出行的关键。文章结合大道定理的出行时间最优和干路投资资金限制的思想,建立城市居民出行时间最优模型,并计算出城市干路网络的最优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