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公路收费网络的不断拓展,路段间主线收费站渐渐多了起来,造成了多次缴费、收费站建设浪费等问题,为此联网收费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另外,公路收费站的通行效率问题也日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作为收费方式的一种趋势,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方式被逐渐应用,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广东省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施较早.特别是采用了组合式的收费技术,把人工半自动收费(MTC)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方式结合起来,在出人口选择适当的车道通过,后台对经过的路段进行路桥费拆分、结算,从而既实现了联网收费,也实现了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这种联网收费与电子收费结合起来的收费模式符合我国公路收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准化》2008,(20):122-122
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收费站前500m处应设置ETC车道预告标志,并在收费站处设置统一的ETC专用标志;所有ETC的路侧收费设备使用前都要通过检测中心逐台的检验;跨省(区、市)清分结算实行国家级联网收费管理中心、跨省(区、市)联网收费管理中心和省(区、市)联网收费管理中心三级构架。  相似文献   

3.
《山西交通科技》2014,(3):107-107
<正>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管委会将于2014年6月底前成立,协调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工作。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计划于2015年实现全国联网,主线公路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 000万。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将分期分批、有步骤地推  相似文献   

4.
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暂行技术要求》,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收费站应设置统一的ETC专用标志,并在收费站前500米处设置ETC车道预告标志;所有ETC的路侧收费设备使用前都要通过检测中心逐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力争到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成立全国联网管委会交通运输部将成立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协调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工作。依托京津冀区域ETC清分结算系统建设全国ETC清分结算中心系统;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建设全国ETC清分结算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开展省级收费结算系统联网改造;在不影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速公路组合式联网收费系统的特点。通过对我国人工半自动收费系统进行改造,将ETC全自动电子收费方式和IC卡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MTC)有机地结合,用户使用一张储值卡(或记账卡)和两片式电子标签即可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随意选择通过MTC车道成ETC车道,在全路网内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实现准确收费、疏导交通、提高服务水平等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5月6日零时起,全省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全省高速公路904个收费站、近8000条收费车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未出现收费站大面积、长时间拥堵状况。ETC车辆通行效率比非ETC快近6倍根据收费站现场反馈情况,收费系统计费准确、费显显示基本正常,ETC车道运行顺畅。根据广深高速福永、广珠西线南头等珠三角大流量重点收费站监测数据,ETC专用车道平均通行时间约3秒,混合车道平均通行时间约19.7秒,ETC车辆通行效率比非ETC快近6倍。在  相似文献   

8.
ETC技术的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人工收费效率,缓解了收费站车流拥堵状况,本文对ETC系统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收费站设计规范和实地调研成果,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系统构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结合系统各个构件中车辆的行为特征、车辆及收费通道的分类特征,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ETC收费站系统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考虑到ETC收费站车流拥堵特性,提出了ETC收费站服务水平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设计以ETC使用率、ETC车道数量及交通流量为参数的仿真方案,选取封闭式4车道收费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ETC使用率分别为30%、60%和90%时ETC车道数的配置建议,为收费站管理人员合理利用ETC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推进,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收费由计重收费改为按车型收费.在这种新收费模式下,如何保障通行的货车高效、准确收费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E TC车道动态称重方案的实施与应用,即在现有的E TC车道上增加治超设备,实现入口管控,满足取消省界主线收费站后收费模式由计重收费改为按车型收费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ETC使用率提升后对收费广场通行效率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车道配置方案,依托深圳机荷高速福民收费站车道布设和收费数据,建立包含跟驰和换道行为的收费广场交通行为模型,开发收费广场交通运行微观仿真平台。分别针对平、高峰时段,以ETC车道数及使用率为变量设计80组仿真方案,综合评价不同方案下收费广场通行效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仿真平台对平、高峰时段交通量误差仅为3.46%和6.45%,为收费广场车道配置仿真分析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验平台;未来ETC使用率提升至90%时,福民收费站最优车道配置方案为“4条ETC车道加 5条ETC/MTC混合车道”,此时高峰时段单车平均延误可降至2.93 s·veh-1,较目前的60.23 s·veh-1 降低95%。结合交通量、交通组成及ETC使用率开展收费广场车道合理化配置研究,可为收费广场设计、运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采取传统的人工收费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的要求,国内ETC系统的使用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重大决策部署带来了良好依据。通过对高速公路现场的分析与对高速收费站的构造层面的考察,创建了高速公路ETC模拟,对ETC虚拟模型的系统结构进行探究,基于ETC仿真流程来虚拟高速收费站工作平均延误状况,按照虚拟的结果研究ETC技术对收费站服务质量的影响状况。为收费站科学设立ETC车道的配备,提升收费效率带来科学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11月24日,广东累计发行ETC用户1704万,发行量排名全国第一,占全部行驶高速公路车辆的86.03%。随着广东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ETC发行也进入冲刺阶段。截至10月底,全省高速公路共建设完成ETC车道4127条,经过调  相似文献   

13.
《交通标准化》2008,(22):101-101
日前,记者从上海世贸商城开幕的第三届上海国际停车设备和智能系统展览会上获悉,长三角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试点建设工作于今年11月全面启动,而上海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站将率先开辟100条安装不停车收费系统的ETC专用车道。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如何合理确定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的收费车道数,以及选择主线收费站设置的理想位置,并以临长路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收费车道数宜少不宜多,跨省公路其交界处主线收费站或合并调协或靠近设置。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称,到2019年12月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到2019年12月底,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  相似文献   

16.
2月15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调研北京市交通信息化工作。他先后考察了京开高速公路西红门主线收费站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通行情况、ETC西红门营业厅售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据省联合收费公司最近透露,广东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第二阶段区域合并工作进展顺利。今后省内新开通的高速公路都将纳入全省联网收费。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称,到2019年12月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根据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到2019年12月底,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  相似文献   

19.
ET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随着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中心城市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道口车辆拥堵情况时有发生,ETC技术的引进已迫在眉捷。文章从浙江省联网收费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引进组合式ETC技术后高速公路运行需解决的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收费站车道配置研究是ETC收费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使收费资源最优配置及合理利用。为了合理配置ETC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发挥车道利用的最大效用。本文首先从排队论原理分析了ETC收费站车辆排队模型,再用增量效益成本比率分析其成本效益,并以增量效益成本比率最大为目标建立ETC车站车道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模型。该模型为ETC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配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为ETC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帮助,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