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论了双桨船和单桨船伴流场的不同特点,给出了双桨船切向伴流的分析方法和不同旋向下的螺旋桨设计结果,指出双桨船适伴流设计考虑切向伴流影响的必要性.内旋设计桨在大型循环水槽中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桨的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罗薇  王德恂 《船舶工程》2007,29(5):27-29
针对两艘机动驳船,其一为赤水河现有优秀船,隧道尾型称为对比船,其二为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研制的双尾新船型,称为设计船,进行了不同水深、不同装载工况的浅水阻力性能、推进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船型、水深变化和装载工况变化对船舶浅水快速性能影响,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船机桨配合关系基本原理和公式对大型水面舰船的COGAG装置配合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COGAG全燃联合推进装置能达到大型水面舰船功率航速和续航力的要求,尤以单机单桨运行时舰船的续航力最大,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第十五届、十六届国际水池会议的建议,应用“1978ITTC性能预报方法”对22艘单桨海洋船进行了实船——模型的相关分析,全部实船试验数据均符合第十四届水池会议有关规定。分析中对实船数据进行了水温和浅水影响修正。对船模试验数据进行了排水量和转速修正。分析结果给出了可供同类海洋船舶功率与转速预估的C_PC_N数值。分析表明1978 ITTC单桨船舶性能预报方法适用于低速丰满船,适用于高度船。分析还表明第十六届ITTC性能委员会推荐的等功率转速估算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船舶操纵中各种制动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操纵中的制动效果是评价一艘船整体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不同船型、不同吨位的船舶采用不同的制动方法,直接涉及到船舶的安全。通过船舶操纵模拟器,设定测试条件,对船舶操纵中倒车制动、Z型操纵制动、满舵旋回制动、拖锚制动、拖轮协助制动效果进行试验,得出各种制动效果的差异,比较说明各种制动效果的适用场合,以利船长、驾驶员选择适合当时环境自身条件状况的制动方法,安全的操纵船舶。  相似文献   

6.
侯镇华 《船舶》2002,(3):34-35,51
本文讲述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舰船实船性能实验中的及有关实例。  相似文献   

7.
丁举  陈红梅  于海 《船舶工程》2011,33(3):9-12
以一艘220 000 m3 LNG船为例,介绍了大型LNG船螺旋桨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桨参数.不同于常规单桨船螺旋桨设计,双桨船的适伴流设计必须考虑切向伴流影响,给出了实效切向伴流分布的计算方法.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桨的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优良,所有8个测点的脉动压力幅值都小于4kPa,推进性能满足航速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第十五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推荐的“1978 ITTC单桨船的性能预估方法”,对我国七艘13,000~25,000吨级单桨货船的试航资料和交大船模试验池相应的自航试验结果进行了重新分析。所得相关数据,可供今后预估实船性能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9.
首先进行海上舰船云平台的设计,运用云平台来聚集比照船各方面的性能,建立完整的舰船性能数据库。本文从舰船数据挖掘的目的出发,在设计数据挖掘算法时利用核主元分析、归一化、舰船分两类、新船与参考船比较计算、线性逼近等步骤。分析海洋环境和舰船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舰船性能公式。最后通过实验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算法在时间复杂度和准确性方面要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侧推器对舰船运动状态的作用原理,阐述了侧推器在舰船系离泊、解脱锚链绕结、狭窄水域中机动、克服“船吸”及“岸壁效应”、紧急避险、紧急避碰等困难操纵中的应用。着重指出:侧推器在狭窄水域中机动、大风浪中转向掉头、克服“船吸”及“岸壁效应”、紧急避险、紧急避碰中的应用,对提高舰船防触碰事故的能力很有意义。建议:推广侧推器在各类舰船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苏勇  章广春  陈钢 《港口科技》2012,(9):8-12,29
为减少港区及附近区域的污染,改善船员生活环境,在"中韩之星"轮船上应用了岸电技术。介绍船舶高压岸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船舶应用这一技术的基本要求。着重介绍"中韩之星"轮岸电系统操作规程。该技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编队搜潜方法问题的研究及相应的战术计算,建立了编队搜潜能力数学模型,计算了各搜索机动要素,分析了最合理的搜索队形和兵力配置,为新型护卫舰编队对潜搜索兵力需求、机动方案和组织实施等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深入研究编队对潜搜索作战使用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单桨浅吃水肥大船母型优化的基础上,将影响阻力性能的主要船型参数B/T、L/B、CB和LCB在优秀母型参数附近作系列参数变化的试验,以探讨船型参数对该类船型阻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波浪载荷研究是船舶性能预报和结构安全评估的关键内容。文中利用势流理论直接数值求解多功能支持船遭受的波浪载荷(包括一阶波频力和二阶漂移力),利用统计方法得到波浪载荷的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极值,包括波浪总纵弯矩和垂向波浪剪力以用于后续的船舶整体结构安全评估,以及纵向漂移力、横向漂移力和首摇漂移力矩用于船舶的动力定位能力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求解波浪载荷的势流理论方法精确,能为后续的船舶性能预报和结构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载荷输入。  相似文献   

15.
升船机提升系统中船厢、水体和钢缆相互耦合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作者[1]先前采用水弹性理论建立的对整个提升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数值研究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对船厢变形状态下的缆力表达式作了更为详细的推导,然后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1∶30的缩比模型为对象,从整体角度,对其流固耦合问题,主要是提升过程中船厢内水体的晃荡、提升缆的受力和船厢动态响应,作了数值研究.在提升系统受到船厢内一非对称水波扰动的假定下,分别对船厢简化为刚性和考虑实际弹性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对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计算结果表明,对升船机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文献[1]中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及本文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一般导引规律,量化分析了线导鱼雷攻击弹道中所蕴含的潜艇位置信息。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艉大舷角高速脱离的纯机动规避策略与规避意图。最后,概括了规避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曲折机动、对潜反击、软硬杀伤等手段相配合。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叙述了系列试验母型的选择与优化,系列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的表达,提供的回归计算程序适用于长宽比L/B=4.98~6.78,宽度吃水比B/T=2.06~3.46,方形系数CB=0.776~0.856,螺旋浆直径船长比Dp/L=0.0265~0.0365,螺距比P/Dp=0.60~0.92,可供设计部门初步设计时用。  相似文献   

18.
双导管螺旋桨船的艉部振动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某双导管螺旋桨船船体的线型特点,详尽分析了该船在试航中产生振动的原因;并通过模型试验进一步证实该船振动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螺旋桨在不均匀流场中运转时产生的激振力所致。在实船已经建成,船体线型无法修改的情况下,在艉部设计并加装整流鳍,改善了该船桨盘面伴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从而降低由螺旋桨脉动压力所引起的剧烈振动,使该船最终得以顺利交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限制水域内船舶纵向下水运动进行完整而准确的预报,考虑兴波阻力、粘性阻力、锚链力、钢缆力、水流力、横向侧推力的动力效应以及不对称水域等因素对下水运动的影响,针对下水各阶段建立了船体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较为完善的限制水域内下水运动理论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艘45000吨化学品/成品油轮的下水运动进行了预报,并与实船下水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船舶下水运动,为分析和判断船舶下水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瀛  张玮 《水运工程》2014,(1):36-40
目前已有船舶领域模型具体取值依赖大量实测资料,缺乏理论定量研究。针对长江下游航道条件和船舶特性,基于道路交通工程中停车视距的概念,提出了航道中停船视距的概念。分析船舶制动加速度特性,探讨船舶领域模型长轴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航道中停船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以及安全距离3部分组成;当前船的制动加速度为后船的4倍时,船舶领域长轴取值为2.6~3.9倍船长,与已有进江海船的推荐值3.0~4.0倍船长基本吻合;船舶领域长轴取值具有一定的速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