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增加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的货运需求量,以最大船型限制、航线运营补贴与干支线配合为约束条件,以航线网络结构、适配船型与班期密度为决策变量,构建了考虑货主偏好的集装箱内支线班轮航线网络规划模型;为了评估规划航线对不同偏好货主的吸引力,在获得航线的集装箱运输时间与价格后,基于Logit模型计算了规划航线与市场现有航线的货主选择比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智能启发式算法,在规划方案评价过程中计算了航次时间、航线成本、单箱运价与货运需求,在方案改善过程中调整了航线的挂靠港口与挂靠顺序;设定大连港为干线港口,渤海湾内12个港口为支线港口,规划了内支线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计算结果表明:12个支线港共开设了7条航线,市场货运总需求为5 208TEU,规划航线的货运需求量为4 420TEU;规划航线的货主选择比例达到85%;无论货主偏好运输时间或成本,规划航线在各支线港的货主选择比例皆超过60%。可见,考虑货主偏好的内支线班轮航线网络规划模型是有效的;开设直达航线有助于吸引时间偏好货主;开设串挂航线与提高运营补贴有助于吸引成本偏好货主;采用货主选择过程代替到港时间窗约束会提升模型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典决策理论关于货主是理性人的假设,建立了货物的广义流通成本模型、广义采购成本模型、不同运输方式的关联度系数模型及广义采购成本对运价和运输速度的敏感度模型,分析了关联货运市场中客户决策行为与货流再分配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不同运输方式运送同一货物会产生不同的广义流通成本,货主根据广义流通成本选择运输方式,关联度系数接近1时,关联市场竞争越激烈,广义采购总成本对运输价格和运输时间的弹性系数分别等于运费和货物在途成本占广义采购总成本的比例,货物时间价值相对稳定,因此,决定货主的运输方式选择和货流分配的力量来自货物本身和运输技术。  相似文献   

3.
移动客户端可以实现车货匹配模式的及时、高效、逼真体验、高度可视化,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根据车货对接流程,设计基于Android系统的车货对接模式。系统实现货主发布货源、查询货物报价、报价处理、查询交易记录功能,实现车主注册车辆、查询注册车辆、根据车辆查询匹配货源、报价、查询记录等功能。本系统能够让货主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对于车主、货主之间物流运输,快速、准时的达成物流运输协议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货主"理性经济人"假设得出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综合权衡各种因素的结果,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时间和费用。提出了基于货物时间价值的综合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将货物运输的实际耗费和时间的损耗结合起来,通过定量计算比较得出不同单位时间价值的货物对运输方式的需求,并考虑货物的其他特性,对不同特性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进了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高效安全的中欧班列运输路径、管理运输风险,针对不同类型边境口岸节点延误时间特征,以威布尔分布刻画其延误时间的概率分布,并基于期望损失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风险价值测算方法。将延误风险价值作为一种运输成本,构建“风险-时间-费用”综合运输成本最小的中欧班列路径效用模型。通过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求解从成都到柏林的中欧班列运输不同价值特性货物的路径选择方案。结果表明:高价值货物对延误风险更敏感,货物贬值速率对延误成本影响更小;最优路径的平均风险延误率为0.46,边境节点延误风险较高;单位货物价值为300万元时,最优路径的边境延误成本是运输运费的1.2倍。对沿线边境站点的延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理需要引起运输企业和铁路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网络以满足日韩货物跨国运输的市场需求;从货主角度出发,根据运输流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构建了费用和可靠性函数,以总费用最小、总可靠性最高为双目标进行0-1整数规划;根据货主对时间、费用及可靠性等3个要素的不同侧重要求,确定不同目标函数的权重,加权求和将双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函数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釜山港至汉堡的计算机电脑和快消服装2类货物运输为例,得到不同权重下的最优运输方案,并与现有海运路线进行时间、费用和可靠性对比.结果 表明:选出的海铁联运最优路径在时间、可靠性和总费用上均优于现有海运路线,并能够满足货主的不同需求;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网络的整体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7.
在碳税机制下,考虑到易腐品特殊性质,航运企业优化班轮航速并制定加油策略是项重要决策.从航运企业角度出发,以实现包括船舶固定成本、加油成本、易腐品腐坏成本、冷藏成本及碳税在内的班轮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起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运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对油耗函数及易腐品腐坏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求解.以实际班轮航线为例,依次分析港口燃油价格、到港时间窗和碳税率对航运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运输易腐品的集装箱班轮公司选择加油港、确定加油量以及优化航速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刻画托运人对港口、运输方式及陆港的联合选择行为,将港口费用、等待时间、班轮频率、货物价值、单次运量、运输成本、运输及通关时间、准班率、陆港服务作为效用变量,构建港口选择位于上层、运输方式及陆港选择位于下层的巢式Logit模型.基于辽宁部分城市集装箱托运人的RP/SP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低运量倾向选择公路运输,托运人对多式联运的运输成本、运输及通关时间比公路运输的更重视,对公路运输的准班率比多式联运的更重视,陆港服务对多式联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巢式Logit模型比MNL模型具有更优的统计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荣 《交通标准化》2007,(10):30-32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远洋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班轮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式联运网络,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能力以及工作时间窗和发车班期,并且根据货主的具体货运需求,构建了运输成本最小、运输时间最少的多目标0-1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决策运输路线、运输方式来优化运输路径,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以及二阶段编码的方式求解模型,经过多次种群进化和非支配解筛选,获得多式联运运输路线的Pareto非劣解集。最后以20个节点、39条运输弧、3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网络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算法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考虑铁路运输规模折扣的集装箱公路直运与经陆港公铁联运的均衡定价问题,选用包含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的集装箱公路直运与公-铁联运广义费用函数,构建上层以承运人利润最大化,下层以托运人广义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结合算例采用基于灵敏度的启发式算法求解,并对托运人效用敏感权重系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研究发现:公路和多式联运的价格博弈会促使双方运价下降;铁路运输规模折扣可以使多式联运通过降低运价提高货运分担率和利润,减少广义运输费用和碳排放;20%的铁路运输折扣可以使多式联运分担率从 29.44%增长至 45.37%,利润增加 14.20%,使所有集装箱运输广义费用下降 2.71%,碳排放减少16.70%;铁路直达海港可以使经陆港多式联运的货物分担率上升13.82%,利润上升33.27%,使所有集装箱运输广义费用下降4.24%,碳排放减少14.16%;托运人运输服务偏好会影响陆港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货运市场中铁路份额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铁路运输企业未能准确掌握托运人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货运服务.本文依据116家托运人的适应性行为调查数据,构建包含运输方式时间与费用,货物特征和选择惯性等属性的多项Logit模型及混合Logit模型,并引入空间特征与运输时间的交互项,揭示不同空间特征下运输时间对效用...  相似文献   

13.
向莆铁路作为中西部地区至东南沿海港口运输大通道的骨干线路,打通了内 陆地区新的出海口.本文通过对腹地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向莆铁路货物集疏运能力及运输 成本的估算,对比分析了向莆铁路对既有铁路和水路运输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向莆铁 路的货运能力受开行旅客列车的总对数及不同速度目标值的列车比例的影响显著,单位 公里运费相对既有铁路路径具有较大价格竞争优势,不同品类不同运价方案最多节省运 费15.6%至36.8%,与水运线路运费对比,向莆铁路在江西省境内也具有较强竞争力.为了 不断优化内陆运输网络格局,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明确内陆地区的对接港口和向莆铁路 的重要定位.  相似文献   

14.
跨国集装箱班列与传统海陆联运和国际航空运输存在竞争关系.在分析竞争力与货物价值特性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构建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模型,研究不同货物价值特性下跨国集装箱班列适运货物品类,分析政府补贴、铁路运输费率、班列运输时间等 3方面因素对跨国集装箱班列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集装箱班列适合运输的货物品类主要为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竞争力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货物本身对运费的承受能力上升,对运输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随着班列补贴的增大而增大,在市场培育期,政府应给予补贴为其开拓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考虑碳排放的快捷货运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碳运输”为背景,综合考虑单位碳排放总量的约束,以及单位运费的不确定性,对快捷货运方式的选择展开研究.首先,以快捷货运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时间和单位货物碳排放总量为约束条件,通过引入三角模糊数,建立快捷货运方式协同优化模型.然后利用Matlab的Yalmip工具箱进行模型求解,并以兰州到北京为背景设计算例.最后,通过调整单位碳排放总量及时间约束,对比分析该约束对快捷货运方式选择及总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运到时限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对于碳排放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现有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模型中,因基于绝对理性假设,忽视托运人选择港口时的行为决策造成的腹地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托运人行为决策逻辑链,基于路径优化模型,引入港口约束、时间约束和航线约束。基于上述增加约束,以托运人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各条集疏运路线运量为决策变量,构建考虑托运人行为决策新增约束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选取珠三角九市及该区域8个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对实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基于历年吞吐量指标对比发现,该模型较传统模型在误差均方差和平均百分比误差方面显著下降,OD流对比更接近真实情况。上述结果表明,考虑托运人行为决策的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模型可更精确地实现集装箱港口的腹地划分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需求主导原则,突出强调位移需求本身具有的独立价值,本文以位移价值与位移成本之差衡量货运需求主体的位移剩余。以位移剩余最大化为准则揭示货运需求主体选择运输服务方式的机理,并作为最优运输服务的标准。在位移价值测度方面,将货运需求按照时效性分为3类,基于需求主体的预期利益构建相应位移价值函数。在位移成本测度方面,通过对运输价格、运输时间、可靠性、便捷性及安全性等运输服务品质要素的量化,建立位移全过程的成本函数。联立位移价值与位移成本函数,以运输服务品质要素作为核心变量,构建基于位移剩余的最优运输服务分析模型。设置仿真算例,求取不同需求主体的位移剩余曲线,分析相对应的最优运输服务方式。结果显示:模型可基于异质性的位移需求有效分析最优运输服务,并可分析潜在运输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的条件,为企业及政府制定运输供给优化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