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佳 《集装箱化》1994,(5):22-24,38
20年来日本在世界贸易中所有地位.一直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而居第3位。其贸易结构向来以输入原材料、输出成品的加工型贸易为主。在日本经济发展“脱亚入欧”的战略引导下,过去一段时间.日本贸易发展曾呈现一定增长。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贸易集团化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海运作为最高效、最安全和最环保的大宗远程运输方式之一,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世界贸易运输量,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海员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职业,见证了数不清的波澜壮阔,驾驭着无穷尽的惊涛骇浪,成就了全球海运业的辉煌。作为全球海运业中举足轻重的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城以港兴,港口是国内外经济贸易往来,大宗大运货物的集散地。长期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物资总量的93%都通过港口水运来实现的。港航企业承担着装卸、运输、中转、储存等各生产环节的重任。在全国港口巨大的吞吐量中,危险货物占有一定的比例,沿海港口和长江内河港口视其规模大小和国内外贸易运输量不等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航运界发生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杂货运输逐渐采用集装箱运输;港一港式的以船为主的海运业发展成门一门式的以集装箱为中心的海陆并举多种运输工具参与的集装箱联运或多式联运(以下均称为联运).这个变化称之为集装箱化。它的出现使海运业承担的风险由海上延伸到内陆,  相似文献   

5.
在大宗商品贸易背景下,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与资金全球化配置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国航运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本文针对当前航运市场周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这一基础上融合时代背景与政策背景,从供需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干散货货物流通以及物流发展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楠 《中国港口》2012,(4):56-59
<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70~90年代)、调整改革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韩国港口也呈现出两阶段特征。一、第一阶段(1970—2002年):吞吐量快速发展,码头能力不足该阶段韩国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开始形成,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推动韩国经济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经济的利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1 中国集装箱行业的现状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几百年来国际贸易以件、杂货为主的国际海运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货物的流程,提高了运输的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特别是中东战争后,为欧美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强劲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从长远看,集装箱及其运输方式将长久保留,没有更好的方式能替代。集装箱制造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以后逐步转移到欧洲、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一个缓速发展期后,到  相似文献   

8.
王莉 《世界海运》1999,22(1):27-28
当今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增长,推动着我国海运业的不断发展,并对海运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港口发展战略,沿海港口的发展概况,长江流域水运业发展,内陆多式联运网络建设,港口民营化进程,航运业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来探索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
蔡涛 《水运管理》2003,(9):29-32
日本的经济属于典型的海岛型,国民经济对海外贸易和运输依存度很大。所以,日本海运业从初创到成长壮大,政府对海运业的发展采取扶持色彩浓厚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证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运输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日本政府开始对海运业逐步放松管理,提倡自由竞争。正是在政府精心构筑的这种政策“温室”里,日本海运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种海运  相似文献   

10.
东亚经济、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30多年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7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东亚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为8%,大大高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平均4.3%、发达国家平均3%的增长水平。 据世界银行1994年发表的《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报告,在下一个十年中,世界GDP的年增长率为3.2%,发展中国家为4.8%,而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则为7.6%。东亚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使它引人注目地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东亚地区外贸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也大大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据世界银行估计,90年代东亚将占全球贸易和产出增长率的50%。我国地处东亚地区,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东亚各国和地区提供了广大的市场。1991年以来我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都在60%以上,且这种增长趋势仍在保持之中。目前我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有五个在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中资资本时代到来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船舶融资的发展变化非常大.50年代是以欧洲特别是英国的资本为主,当时采用内部融资方式的比较多,以英国船东为代表:60年代是以日本、中国香港为代表的融资租赁方式;70年代泡沫经济的高峰,使融资租赁达到了高潮,这个阶段也是日本造船工业发展和其资金产业链形成的一个高峰时期:8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了投融资规模急剧下降:90年代随着航运业的恢复,出现了政府贷款,船舶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韩国最现代化的LNG船型的发展,就得益于或得助于船舶基金,特别是国际船舶基金对它的支持,推动了韩国造船工业在这方面的发展:21世纪头十年,融资规模剧烈震荡.  相似文献   

12.
廖再文 《中国水运》2006,4(8):42-43
国际航运市场,包罗各国之间贸易来往所有货物的海上运输。经过国际航运承前启后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液体运输(油船)、固体散装运输(散装船)、适箱装杂货的集装箱运输和非适箱装杂货、大宗成套设备、特殊重大件货物、海上工程设备特种杂货运输等。这里分析一下特种杂货运输。  相似文献   

13.
《水运文献信息》2004,(9):16-16
在过去几十年中,韩国船队的吨位从20世纪60年代的12万吨猛增至1300万吨。港口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2002年货物吞吐量达9.4亿吨,尤其是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世界港口发展比较分析1.从港口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分析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研究报告和第四代港口的出现,港口发展经历了四代港口的升级和转变:第一代港口是在20世纪中叶以前,港口仅作为海运和内地运输系统的连接点,其主要功能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第二代港口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由包装、货物加标签扩展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运》2010,(3):12-12
海运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强做大航运业,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航运企业的发展仍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船公司承运我国进出V1货物的份额仍然较低,无论是集装箱、油品,还是散货运输均不足30%,海运贸易逆差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最大逆差项目,这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相似文献   

16.
1蓬勃发展的世界造船业1.1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超级周期推动航运业进入繁荣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国投资的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调整,导致世界经济贸易活动发生了3个结构性的变化:一是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西方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向外转移,而大部分亚洲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或重工业化的进程中。二是贸易货物品种结构的变化。初级产品中,大宗原材料货物贸易继续稳定增长;制成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三是贸易地区结构的变化。全球…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页 《中国水运》2015,(2):12-13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海运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地位,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的目标。这是指导我国未来海运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作为七大主要任务之一,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在全球贸易一体化,以及世界航运中心东移的带动下,伴随着我国海运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化,航运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海运业一直稳步扩张,海运量持续增长。1996年世界海运量增幅为3.5%左右,达44.2亿吨。国外权威部门预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目前到2000年世界海运量将会逐步增长,1997年为45.2亿吨,1998年为46.6亿吨,1999年为48.1亿吨,到2000年将增长到50亿吨。谷物、煤炭、钢铁等大宗产品运输量是推动国际海运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投资、消费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整体来看,港口增速仍将继续呈现放缓态势一、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1.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海运业前路漫漫2016年上半年,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美联储暂缓加息;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展望第三季度,由于全球经济、贸易与投资发展持续不振,金融市场面临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作为加拿大的重要城市,温哥华正悄悄地从一个普通港口城市迅速演变为太平洋东岸的新兴航运中心,愈来愈多的航运公司纷纷将她选作公司的总部和管理中心,温哥华的航运经济也愈发繁荣。这一成就应该归功于环太平洋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加拿大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与各航运公司的通力合作。 作为加拿大的第一大港口,1996年,温哥华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200万吨。若按年货物总吞吐量比较,她是北美洲西海岸最大的港口。若按国际贸易量比较,她是北美洲第二大国际贸易城市。在温哥华的货物吞吐量中,有83%的货物是散装货物,主要包括出口的煤炭、粮谷及硫磺。1996年其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达到61.6万TEU,成为西海岸第六大集装箱港。客轮运输发展也很快,温哥华—阿拉斯加的航线已成为世界第四条最受欢迎的游览线路,每年运送50万以上的游客观光游览。 从过去10年温哥华的发展可以看出,其散货运输每年平均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每年平均增长11%,而客轮运输也以每年9%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集装箱和客轮近两年发展速度更快,1996年比1995年分别增长了24%和18%。 8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就注意到温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