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软土地基中的桥头跳车问题,结合天然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以及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地基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3种工况下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同时明确了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有效性。天然地基工况下的最大工后沉降为22.5 cm,不符合规范要求,CFG复合地基的最大工后沉降为6.2 cm;天然地基工况的沉降最大值位于路基顶面,CFG桩复合地基工况位于地基与路基的交界面。采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台后15 m范围内的换填后,减小了台后的差异性沉降,15年后最大工后沉降为3.61 cm,有利于治理桥头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2.
沿海高速公路唐海、丰南软基处理实践证明,采用粉喷桩方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许多优点如能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与排水固结法相比总沉降量能减少25%~49%,这对控制路堤的工后沉降和解决桥头跳车具有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地基加固深度内沉降量的大幅度减少。经加固后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侧向位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彭波 《湖南交通科技》2013,(2):42-45,55
通过一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路基处理实例,对不同桥头软基处理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地质勘查资料,本处桥头软土厚度约为14.5~18.8 m,选择CFG桩+袋装砂井的处治方案,并在桥头路基前后设置软土地基过渡段,以减少不同处治方式带来的路基差异沉降,根据本项目的沉降监测数据,桥头软土地基处治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表明CFG桩+袋装砂井的桥头软基处治措施能较好的控制软土路基沉降,防止桥台跳车病害。  相似文献   

4.
引言 桥头跳车是软土地基道路工程设计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是指车辆行使到该处发生的明显的颠簸现象.在软土地基路段.由于软土地基和路基本身与桥梁基础抗变形能力相差甚大.沉降速度与沉降量也相差悬殊.软土地基处产生的巨大的工后沉降,而桥梁本身该种沉降量则很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国内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高等级公路通车后桥头跳车及面层局部破坏的现象,提出采用分期修建沥青面层的方案,既可以适当降低初期建设费及后期养护费,又可以通过分期修建时间间隔使软土地基充分发生固结沉隆,保证在二期沥青面层工程竣工后,剩余沉降量减小,保证后期行车质量,并建议根据跃同管理系统原理,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法”,来评价分期修建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的危害,对桥头路桥衔接段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及未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反开挖填贫混凝土法、软土地基强化整固法、预抛高软土基处理法、土工格栅加固处治法、路面搭板抗沉降设置法、排水固结强化法以及抗沉降综合处治法。这些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处理技术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基沉降引起长期桥头跳车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沉降中的沉降量及其相关因素,提出了几种处治桥头沉降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深入分析了地基土质不良、桥台基础沉降、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原因。提出采用台背填料粗沙水密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预留适量的沉降量和综合处理法的技术措施,并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深入分析了地基土质不良、桥台基础沉降、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原因。提出采用台背填料粗沙水密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预留适量的沉降量和综合处理法的技术措施,并指出采用各种方法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带帽组合PC管桩复合地基在江六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江六高速公路灵岩河桥头填土高度高,软土深的特点,提出采用带帽组合PC管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结合江苏省高等级公路PC管桩常用形式,根据项目地质特点和相关参数,确定项目带帽PC管桩设计具体方案,该方案可以减小桥头路基沉降,改善和减少差异沉降,防止横向裂缝、桥头跳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沿海地区的海相淤泥和淤泥质土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时,由于该类软土压缩沉降量大、排水固结缓慢、地基稳定性差.造成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及建成后工程问题频繁出现。通过对某海相软土进行一维固结的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厦门沿海地区海相软土的固结沉降变形情况.可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CFG桩在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处理中的运用,指出了CFG桩的材料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方法等。实际运用表明,CFG桩适应了高速公路桥头深厚软土处理工作的需要,在工程运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公路桥头软土沉降的控制,有效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在类似工程施工中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泥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土地基进行现场变形测试,分析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筑堤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路基侧向变形以及桥头过渡段沉降变形规律,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桥梁,桥头跳车现象比较普遍,但影响桥车跳车的因素很多,是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文结合实例初步分析桥头跳车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桥头跳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预应力管桩优势及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经济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相关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应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管桩和桩之间的土体可以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减小施工后沉降、降低总沉降量,避免发生桥头"跳车"等现象,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桥头跳车机理,结合洛阳——三门峡——灵宝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详细介绍防止桥头跳车、高填方路段和填挖结合部位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论述了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路桥头跳车的起因分析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与其后路基沉降不均匀造成了桥台和路基顶面的沉降差而产生的。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基沉降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由于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于软弱  相似文献   

18.
桥头跳车的机理分析及处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桥头跳车的形成机理,并从理论上解析了桥头跳车引起的危害和演变过程,从沉降差的角度定量与定性研究了桥头跳车的主要成因。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独立或综合性处治措施,以克服和改善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际工程对应用轻质填料——加筋粉煤灰治理桥头跳车的新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高钙粉煤灰和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试验,阐述了其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并分析了用土工网加筋后土工网对减小地基应力及台背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实践证明加筋粉煤灰作桥头引道路堤填料是一种治理桥头跳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洛三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借鉴已建成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台背原地基,以全面控制桥头差异工后沉降;加强后台处理段与原呼堤填筑段的结合,以防止跳车点外移。并在调查当地筑睡材料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止桥头等位置沉降的基础措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