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道路交通指数为基础,以拥堵概率、拥堵时间点、累计拥堵时长等为具体评价指标,对上海市中心城地面区域以及常发性拥堵区域的交通拥堵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并将道路交通指数应用于2018年道路设施综合交通补短板项目。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中心城地面常发性拥堵区域在2016年交通大整治时期的交通状况最好,但2017年随之反弹成为五年内拥堵峰值。经各方努力,2018年的交通状况逐渐接近于2016年的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交通违法是导致道路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道路交通的秩序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在软件方面,尤其是环境、交通管理等方面,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特大型大都市,还需要"补短板"。因此,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将成为上海公安提升整治效能的一大抓手,在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上海市公安局会同市交通委等单位合力推进交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的快速路系统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常发性拥堵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通行能力一致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判断快速路系统交通瓶颈的存在,并给出常发性拥堵产生条件。选择上海市典型快速路匝道汇入段进行了实例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扬 《交通与运输》2021,37(4):32-36
城市中心城区快速路和周边地面道路常发性拥堵是实现交通排堵保畅、解决百姓出行难重大民生问题的"硬骨头"。科学筛选拥堵核心道路和节点,量化评估主动交通管理技术实施的可行性,是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基于真实交通数据,筛选上海市中心城区"口子形"常发性拥堵区域内关键道路和节点,进行拥堵成因分析与溯源,结合周边地面道路实地调研和交通运行现状量化评估,对关键道路拥堵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测评,并给出具备实施主动交通管理的策略和技术条件,可以优先实施缓堵道路区段的建议,为道路拥堵科学治理、精准施策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快速路交通指数数据统计分析,挖掘快速路网常发性长时间拥堵区段的时变特征,为拥堵区段排摸和拥堵机理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道路节点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交通中的瓶颈部位。本文在对深圳市交通运行现状以及道路交通节点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深圳市宝安区典型拥堵节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具体改善方法和措施以及治理交通拥堵点的相关实施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213-214
以安徽省望江县城为例,探讨小城镇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对策。望江县城老城区交通基础设施是在步行和非机动车等非机动化出行方式为主背景下建成的,难以满足机动化出行的需求,造成交通拥堵、停车难、交通秩序紊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降低了老城区品质。因此,开展小城镇交通改善研究,具有非常迫切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城市交通高峰时期的偶发事件,研究了态势监控的城市交通拥堵动态跟踪问题.对交通拥堵的相关属性、变化规律、空间分布以及判别方式等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道路交通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建立了基于时空分布的路网交通拥堵态势监控的动态预警模型,提出了解决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方法,达到了充分利用交通资源、疏导交通、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该模型在对占有率、速度、流量三个基本交通流参数进行处理获得新的交通拥挤判别指标基础上,通过形态识别模型对拥堵状态进行判定.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哲理名言体现在交通设计上即为精细化交通设计。在大城市建成区,通过粗放式的增加交通设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受到土地利用、经济投入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比如公交站港湾式改造、交叉口优化设计和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等,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缓解重点片区的交通拥堵,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2014年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实践经验和案例的总结,以期对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降低交通需求的角度,分析提出合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政策措施.以大连市16条主要道路为调查对象,开展道路交通流量和道路平均车速的交通调查,利用Trans CAD软件进行道路交通流量预测及饱和度分析.参考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依据交通预测数据,近期提出大力发展公交的策略,鼓励小汽车向公共交通转移;远期提出合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汽车限购与尾号限行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上述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借助近期策略和远期方案措施,未来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对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识别和定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借助大规模样本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提出了抵抗交通拥堵的4种能力和8项指标;利用vague集的模糊评判思想和层次熵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交通社会化理念作为本文提出的一项新的、宏观的指标,在抗拥堵能力评估中开始发挥较大作用;实例分析的结果说明了青岛市内七区抗拥堵能力不高的现状,同时验证了vague模糊评判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交通渠化与交通组织是提高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证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共用停车区"法通过新的交通组织与控制方式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问题无疑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拥堵的交通不但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目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来看,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主要原因。基于这种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想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保证畅通无阻,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就要学会正确利用道路交通故那里规划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综合管理和规划,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能够在理想状态下运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制定合适的交通改善策略来提高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方法。首先,总结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改善思路及实质,进而提出交通改善策略;其次,在对张店区OD和关键路段流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交通现状,并提出较为实用的交通改善策略;最后,利用VISSIM对提出的改善策略进行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日.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结台市科协“第十一期科技沙龙”。召开了改善城市交通,专家献计献策恳谈会.就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道路交通拥堵,请交通专家,学者提出应对措施。恳谈会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许培星局长主持。现将专家.学者的建言扼要整理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正向郊区转移,正如2014年6月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言的那样,"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是在郊区新城、新市镇"。与此同时,在新城汽车保有量高于中心城的快速增长、个体交通需求迅速膨胀、对外联系日益频繁等背景下,向心交通(出入中心城)、内部交通压力逐年递增,部分路段及区域甚至已呈现常发性拥堵。市郊新城在尚未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广州市先后实施了交通拥堵点及片区治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等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和政策,交通改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现阶段广州城市交通存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机动车高强度使用、交通资源与机动车不匹配等问题,亟须采取综合性交通改善措施。一、交通拥堵成因1.交通设施与城市空间不协调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统筹协调才能有效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都市区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城市综合交通呈现交通网络高速化、交通枢纽国际化及交通运输与城市融合的发展诉求。以大西安都市区为例,结合我国都市区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缓慢、道路交通拥堵、潮汐交通明显等突出问题,提出建设通达国际的内陆门户枢纽、建设高速交通运输网络、以"一张路网"理念整合大西安都市区道路网络等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交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迫切希望能够对城市整体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进行量化评价,以便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交通执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同时,社会公众也希望在出行时能够方便地获得准确、数值化的交通状态,以便合理安排出行方式和路线,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传统的"红、黄、绿"等描述严重拥堵(阻塞)、拥堵(拥挤)和畅通的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疏解上海城市内环线的道路交通拥堵的局面,分流城市外环线的机动车客流交通,中环线的规划方案,及其之后的建设方案最终浮出了水面。中环线浦西段北段工程,经过建设者两年多的共同奋战终于建成通车了,内环线北段的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迅速好转起来了,市区北部的机动车出行条件也大为改观了。但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