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判定系数R2大于0.93;结合沥青应用情况,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40 mm厚度的试件车辙深度显著偏大,试验中不宜采用;SGC成型的圆柱试件与板式试件试验结果判定系数R2达0.95以上,可以代替板式试件进行抗车辙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4种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水浴温度下进行汉堡车辙试验,分析温度对汉堡车辙试验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基质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的试验温度。  相似文献   

3.
依据汉堡试验机的试模,提出更为合理的评价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运用60℃时弹性模量为500MPa的环氧树脂柔性试模代替汉堡试验机的有机玻璃试模,并在标准车辙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最后和车辙板车辙试验作比较,发现圆柱体试件的车辙试验方法远优于车辙板车辙试验,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进一步提出车辙总变形相对其他指标更能有效地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轮压与温度对AC-20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轮压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能够调控荷载和温度的车辙试验仪,对AC-20进行了40~70℃时不同轮压情况下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轮压与试验温度对动稳定度、车辙深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轮压(轴载)和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轮压每增大0.15 MPa,动稳定度将降低约30%,车辙深度将增大23%~55%;温度每升高10℃,动稳定度将减低约37%,车辙深度将增大10%~42%,这些成果有助于掌握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层产生车辙的高温临界温度评价方法,在30℃、40℃、50℃、60℃、70℃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现场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试验评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车辙临界温度±10℃),单轴贯入试验的贯入强度可降低50%,而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和三轴围压动态模量最多仅降低10%,不符合车辙发生时沥青混合料相应指标突变的属性;单轴贯入试验评价路面结构层临界温度适用性更强,为确定车辙临界温度和预防车辙发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规范推荐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类型,对9种级配和3种沥青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级配、沥青品种、沥青用量、试验温度和车辙板厚度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规范推荐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类型,对9种级配和3种沥青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级配、沥青品种、沥青用量、试验温度和车辙板厚度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的基础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类型及产生车辙的机理。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到最佳沥青用量及PR PLASTS.S添加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掺量,从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可以看出,选择相对较粗的级配有利于形成矿料骨架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掺加抗车辙剂后,各种路用性能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动稳定度指标试验温度单一、试验时间较短的缺陷,引入车辙率指标,通过对AC16(J)、SMA16及AC16(W)三种代表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四个不同试验温度(40℃、50℃、60℃、70℃)下的长时间(4h)车辙试验研究,拟合回归得到车辙率与试验温度的指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动稳定度指标,车辙率指标能更客观、准确评价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室内不同车辙影响因素作用下的轮辙试验,对比分析了采用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抵抗车辙性能,分别得到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与不同交通荷载、温度、水、沥青、混合料组成之间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抵抗车辙能力要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同时确定了沥青混合料在不同交通荷载、温度、水、沥青、混合料组成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刘英  刘勇  王稷良 《交通标准化》2011,(11):170-172
针对四家检测单位进行的水泥胶砂强度比对试验结果,运用一致性统计法,进行实验室间一致性检验和室验室内一致性检验,结果证明一致性统计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实验室比对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桥梁荷载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桥梁荷载试验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而且同时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只有把理论计算和实桥检测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检测工作并取得满意的数据;只有根据检测结果不断地修正理论计算模型.才有可能做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软件测试是发现软件中错误和缺陷的主要手段,在软件工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简要介绍了软件测试的过程、方法及测试工具。  相似文献   

14.
对4种防水黏结材料进行黏结力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沥青的黏结效果最优。不同试验温度及喷砂构造深度下的室内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抗剪强度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减低,且在最佳构造深度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不同试验温度、浸水及冻融条件下的拉拔试验结果表明:防水黏结材料的拉拔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且温度越高,衰减越快;在浸水和冻融条件下,拉拔强度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吉林松原斜拉桥成桥静动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吉林松原斜拉桥静动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及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三兴 《交通标准化》2014,(9):61-62,65
鉴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在测定土的界限含水率时,普遍存在操作难的问题,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加以改进,简化了试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试验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泥系深层搅拌桩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通过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检测 ,分析了搅拌桩各类检测方法工作机理及应用特点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 ,提出了搅拌桩检测方法中标贯试验的判定标准 .同时讨论了搅拌桩质量检测中应力波技术的应用机制和特点 .本文对今后搅拌桩工程检测具有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标准化考试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负面影响,指出语言测试的目的在于较为客观地反映应试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提出了改革目前考试制度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沈阳市内某桥为例,介绍桥梁静载试验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将有限元引入桥梁检测的理论计算中,使实测结果和理论分析有机结合,可为同类桥梁的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掺加PR系列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车辙试验和恒定高度重复剪切试验(RSCH)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车辙试验不适合用来评价掺加PR系列添加剂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而RSCH所得到的k1,k2,N和γ各个指标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能对掺加PR系列添加剂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RSCH试验结果表明,就高温抗剪性能而言,掺加PRPLASTS添加剂(PR.S)混合料最好,掺加PRFLEXMODULE添加剂(PR.M)混合料次之,未掺加PR系列添加剂混合料最差.各种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PR系列添加剂造成了混合料水稳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小幅下降,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适合于在重载高温的情况下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