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由于航道通常较窄,通航密度大,船舶在航道中航行时会遇他船后,不可能完全按照《避碰规则》要求的"早、大、宽、清"采取避让行动。在航道中如何采取避让行动,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行动,《避碰规则》并未清楚列明,驾引人员只能根据现场情况以及自己对《避碰规则》的理解采取行动。现实中,经常发生因驾引人员对《避碰规则》理解不一致从而导致避碰行动不协调的碰撞事故。通过对《避碰规则》在航道中适用问题的分析,找出在航道中符合《避碰规则》的避让方法,以期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对航道中的碰撞责任认定问题进行分析,为科学认定事故责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部分驾引人员的雷达使用习惯,结合IMO雷达设备性能标准和港口水域船用雷达使用的实际情况,探讨在港口水域使用雷达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表明,在船舶密度极高的港口水域,雷达的避碰功能并不适用,雷达图像应进行适应性调节以应对特殊的航行环境。  相似文献   

3.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应用可增强获取船舶信息的准确度、可靠性.将AIS应用到船舶避碰,将有助于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避免船舶间碰撞事故的发生.但基于对方船舶广播的AIS信息而采取的避碰措施是否成功,取决于所获取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这一点需要引起驾引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则港内狭水道追越的触碰案例,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追越条款,并拓展分析驾引人员在追越之前、中、后的每个阶段应考虑的细节,熟悉、灵活应用船上的各种设备和必要的操纵准备,提出位置追越的可操作方式,再从这些细节中挖出能够打牢引航基础技术的知识要点,从而提升引航的操纵技术和综合能力,供驾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及相关规定,运用良好的船艺操纵船舶是每一位驾引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保持一个良好的船舶航行态势是对船舶安全操纵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首先要  相似文献   

6.
利用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计算了船舶运动先端迎风偏转的临界船速,从而揭示超大型船舶在风中的偏转规律,本文可为船舶驾引人员在风中操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遵照《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及相关规定,运用良好的船艺操纵船舶是每一个驾引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而保持一个好的船舶态势是对船舶安全操纵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船舶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天津港主航道通航标准的提高,通航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同时主航道上航行船舶的密度大量增加,航行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对驶”、“追越”等局面。因此,驾引人员应按照《避碰规则》和港章的规定,采用“良好船艺”安全操纵船舶。  相似文献   

9.
船舶最近会遇距离值与避让行动幅度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船舶航向交角、船速比与船舶相对航向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船舶避碰的数学模型,并对船舶最近会遇距离值民避让行动幅度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7,(3):30-32
船舶间背离《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协议避让的行为,破坏正常的船舶航行秩序,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以两起由协议避让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引出协议避让的定义,结合业内专家学者的态度,对船舶驾引人员使用协议避让的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从推动立法、强化管理,培养船员自觉遵守《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意识等海事监管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尽量减少协议避让给水上交通带来的危害,最终达到规范通航秩序、保障水上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的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碰撞案例和船舶哿人员的避碰行为调查数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能见度不良时避碰行为和船舶碰撞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能见度不良时避碰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协调性,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让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在获取大量海员避碰行动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转向时机、转向幅度、目标船舷角、会遇两船的船速比等4个指标与目标船最后通过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大小,结论对海员避碰行动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样本是在对海员进行航海模拟器训练中获得的,从而说明了用航海模拟器来研究避碰行为的可行性以及STCW公约强化模拟器训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近年来,我国沿海商船与渔船的碰撞事故频发,造成极其严重的人命和财产损失。有关部门在事故调查中发现,双方或多或少都存在违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避碰规则》)的情况。在事故责任认定时,某一方可能因遵守《避碰规则》的严重过失而负有事故的主要责任而承担刑事责任。如2012年4月2日,新加坡籍集装箱船"××"轮与"浙普渔××"船碰撞后逃逸,该集装箱船的二  相似文献   

14.
基于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在多船会遇态势下,利用克隆选择优化算法,本文提出一种最优转向避碰幅度计算方法。确定了最近会遇距离(DCPA)、最近会遇时间(TCPA)、两船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主要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并考虑航行区域状况、能见度情况和船舶的操纵性能等对船舶碰撞危险度的隶属度函数修正。基于船舶碰撞危险度和航程损失的多目标函数优化,通过分克隆选择优化算法,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约束的可行域空间内,获取全局范围内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克隆选择优化算法对于处理多船会遇态势下的让路船转向避碰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雾航中,运用雷达避碰是"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内河避碰规则(1991年)"对船舶提出的强制性要求.倘若不能很好地利用雷达避碰,是一种违规行为;倘若根本不用雷达进行避碰,将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16.
船舶避碰智能决策技术作为解决航海安全的有效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船舶避碰智能决策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智能避碰模型,然后给出避碰时机选择方法和分布式避碰决策方法,最后为船舶避碰智能决策系统增加了三维显示功能,着重介绍三维显示在避碰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船舶操纵既是技术问题,又是思想问题;错误的思想意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思维方法;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本身就是航海人员在海上实践中的思维结晶等论点,说明船舶避碰与思维科学的关系.然后,又试探用思维科学的观点分析解决船舶避碰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切断“碰撞系列链”、运用“概念”理论正确理解避碰规则、航行中的连续观察和思维必须反映存在等.最后,提出用思维科学方法解决船舶避碰问题的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总结出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方法,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世界航运正在向船舶大型化发展,相比较而言,港口水域就显得越来越狭小,尤其是进入泊位附近,船舶操纵时更是需要谨慎驾驶,近距离接近码头或者物标时,大盲区在船舶引领过程中会给驾引人员造成特别大的心理压力。本文提出"端点""视觉端点"和"视觉端点线"等新概念,并探讨在受限水域内船舶靠离泊时船舶端点、视觉端点的应用,为驾引人员在港内受限水域中的操纵,尤其是掉头靠泊、离泊的安全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多船会遇避碰决策研究—Ⅱ多船会遇避碰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船会遇局面划分、判断的基础上,根据避碰规则,提出了在智能或自动避碰系统中,以“避碰重点船”方法进行避碰决策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