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水运》2014,(24):19-19
39年,红水河无声!但沿岸的水运人却有无尽之言。 红水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通航的河流,在秦汉时期就有水运的历史记载,当时南粤(今广州)市场上所卖蜀之蒟酱就是通过牂牁江-红水河船运的;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红水河航道也承担了广西、贵州沿江地区大量的粮油、食盐和农产品运输。  相似文献   

2.
<正>39年,红水河无声这种无声,是红水河的失语。曾经百舸争流的红水河,在这39年间逐渐断航,也逐渐失去了在珠江水系航运中应有的地位,上游下不去、下游上不来。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的红水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粤、港、澳江海直达的重要水运主通道。河道的通航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在《史记》等历史文献中便已有红水河通航的记载。那时的红水河使已经是巴蜀沟通夜郎与番禺的主要运输通道。红水河自古以来就作为西南山区与东部沿海沟通的水上要道,山与海通过河流无缝对接、亲  相似文献   

3.
王平安  刘梅珠 《珠江水运》2008,(4):F0003-F0003
近期,红水河沿岸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市、区)就疏通红水河航道问题组织进行了联合调查,并就红水河区域的经济合作形成初步共识。沿岸的23个县(市、区)将以当地党委、政府的名义联合向贵州省、广西区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报告,要求加快疏通红水河航道,启动红水河区域经济合作事宜。  相似文献   

4.
正从古至今,红水河都是贵州水路运输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西南地区通过水路南下南海的重任。但从大化水电站建成至今,红水河已断航四十三年。区间航运的现象极大制约着这条江河的航运动力和经济潜力。随着龙滩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在有关各方首次公开座谈上取得的重大突破,红水河通航,这一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呼吁,也将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之煤,乘船而下,转岸上车,再弃车走水路,辗转到港。这一条路走通竟然花了35年。尽管曲折,但毕竟通了。通了就有希望。这一条红水河的"水—陆—水"翻坝复航之路,是饱受碍航之苦的红水河流域各族人民和东来西往的客商35年的苦苦期盼……红水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通江达海的  相似文献   

6.
鲍光翔 《珠江水运》2014,(24):15-18
龙滩电站是红水河上的龙头电站,也是目前红水河全线复航的最大阻碍。电站建设10多年来红水河沿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物流需求急剧增加,对龙滩电站过船设施通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000吨级过船设施的修建是沿岸群众共同的呼声。  相似文献   

7.
张淳 《珠江水运》2014,(18):1-1
<正>38年,岁月无声。对于日夜无休向东流的红水河来说,38年竟像被深深庭院锁住了的紫色青春,想要怒放,却无处芬芳。这就是1976~2014年的红水河。这段时间,基本囊括了新中国经济腾飞的经典首站、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黄金年轮。这段时间,对于红水河畔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守着宝藏无法致富的日子。红水河是块宝地,天然生成诸多致富要素,除了天然的通航能力,还有极大的海拔落差。极佳的水利发电价值,使红水河自1975年开始,陆续横亘了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岩滩、龙滩等水电枢纽。然而,不少水电站建成之后,却迟迟没有建过船设施。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龙滩水电枢纽没有同步建设通航设施,2010年红水河全线通航的目标和希望已然化为泡影,对红水河全线通航问题深感忧虑。红水河是西江上游主干流,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一横  相似文献   

9.
<正> 贵州各族人民亟盼打通红水河水运出海主通道如果比珠江为一条龙,那么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则是龙脚龙尾。2001年开工建设的龙滩水电站,在贵州省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形成了360公里的深水库区航道,无疑为珠江这条巨龙强了身健了体,为"南下珠江"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然而,龙滩水电站的通航设施迟迟未建成,长期成为新的碍航闸坝,贵州省各族人民迫切要求尽快建成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早日恢复红水河全线通航。他们痛惜龙滩断"龙脉",期盼船舶过闸来。  相似文献   

10.
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已成为红水河全线贯通的唯一障碍。呼吁加快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早日恢复红水河通航。自1975年大化水电站未建设通航设施造成红水河断航以来,黔桂两省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国家有关部委的  相似文献   

11.
凌启明 《珠江水运》2012,(18):63-63
自龙滩大坝横空出世,机组轰鸣发电,红水河梯级电站规划建设的帷幕徐徐落下;作为航电建设的航道也因此得到提升,盛世治水兴航,"两江一河"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这一次是为其量身打造一条全新、千吨级船舶能够直达江海的水运通道——由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进行调研的"红水河提级扩能"专家调研座谈会于2012年8月1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两江一河"航运的提级扩能。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07,(5):4-4
江河水资源开发,是一个关乎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的大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珠江中上游,这个话题显得异常沉重。1975年广西大化水电枢纽截流断航,迄今已阻断珠江航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珠江干流红水河航运31年,经过交通部等方面努力,红水河复航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已于2006年下半年实现4台机组发电,由于没有实现过船设施连续建设,也已形成断航的事实,人们担心百色枢纽重蹈红水河覆辙。  相似文献   

13.
红水河自古就是贵州通向珠江的主要通道,但长期以来由于航道缺乏整治、流域内水电站没有建设过船设施,运输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本文采用网络配流预测方法,结合广东、广西煤炭需求和红水河流域公路、铁路运能,对红水河通道能源运输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了2015年和2020年红水河通道能源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4.
《珠江水运》2010,(6):92-93
<正> 红水河,三年后可直航五百吨大船 6月17日上午,随着广西交通运输厅周一农副厅长一声号令,红水河大化河畔响起了一声爆破巨响,宣告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今年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重点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总工期3年,其中航道工程工期2年。工程内容主要为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工程,概算投资1.67亿元。其中航  相似文献   

15.
<正>南北盘江红水河,由于1976年大化水电站的建设而断航沉寂了34年。在全国内河水运工作座谈会和2010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欣闻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将试复航,这个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的318万人民断航34年的红水河复航之梦将要变成现  相似文献   

16.
12月22日,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南北盘江、红水河(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日前通过竣工验收,西南交通枢纽贵州建成第一条国家高等级航道。
  据了解,南盘江、北盘江发源于云南马雄山南麓和北麓,在贵州省望谟县两江口汇合后称为红水河,简称“两江一河”。“两江一河”与广西境内的邕江(南线)、柳江(北线)合称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属于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规划中的高等级航道之一。“两江一河”航运工程于200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投资4亿余元。红水河广西境内航段建设任务已于2012年完成,再加上此次“两江一河”扩建工程的完成,国家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风起云涌.作为国家西部开发之一的红水河--我国西南出海中线通道,何时才能恢复通航,十分令人关切.2000年11月21日至26日,全国政协派出调研组,前往广西,深入红水河沿线调查研究,对加快红水河复航和红水河的开发建设形成了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红水河是珠江水系的主流,其上游连接贵州、云南,是沟通西南、华南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在珠江水系内河水运中具有突出地位,是全困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二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之一线。同时,红水河也是全国水电基地之一,目前,红水河上已建的水电站有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  相似文献   

19.
红水河是云贵和广西三省人民南下入海的交通要道,通航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水电站的建设未同步修建过船设施,导致已通航千年的红水河被迫断航。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将是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人类首次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负增长,而且衰退幅度很可能超过-1%。作为导致本次全球衰退起因的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已大体上得到控制。受其波及和拖累的世界经济,进入下半年以来已经开始反弹,并显露出各种复苏的迹象。鉴于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